吳勇飛
摘 要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新媒體改變了人們的行為習慣和思維觀念,人們更加習慣通過新媒體接受知識和信息,對電視節目的依賴性逐漸降低。在此背景下,電視節目想要重新贏得受眾,需要結合受眾需求和時代特點,積極開展節目轉型和升級,發揮其引導輿論和信息傳播的作用。文章主要針對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如何轉型升級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給予我國電視行業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2-0081-02
隨著互聯網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迅速獲得普及,并且改變了人們工作和生活的節奏,電視的地位逐漸邊緣化,人們利用各種移動終端就可以完成知識與信息的傳播和接受,突破了時間與地點的制約,甚至人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喜好隨意點播和選擇娛樂和新聞節目。在此背景下,網絡節目更加受到年輕群體的追捧和歡迎。根據相關統計顯示,當前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逐漸趨于老齡化,而贊助商和廣告商也正處于不斷流失的狀態下,電視節目的社會影響力以及經濟效益持續降低,對電視臺的穩定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如何實現電視節目的升級和轉型,為節目的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已經成為我國電視臺面臨的關鍵問題。
1 新媒體時代受眾對節目需求的轉變
1.1 收看靈活化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移動終端已經大量普及,很多原本只能通過電視才能收看的節目,利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都可以收看。同時,利用互聯網收看節目還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受眾能夠結合自己喜好隨意選擇節目,而不用再像通過電視收看一樣,忍受沒有休止的廣告,為人們休閑娛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1.2 內容新穎化
電視節目受到相關法規政策的限制,其內容形式相對俗套,而網絡劇和網絡節目在題材選擇和內容形式方面要更加新穎,如不能在電視臺播出的《爸爸去哪兒》卻可以在網絡上播出,吸引了年輕群體的關注。同時,由于網絡制作團隊不像電視制作人員,需要經過長期的工作和學歷考察,網絡制作團隊主要以草根形式為主,其更加貼近受眾的實際生活,對網絡事件和流行詞把握更為恰當,而且由于網絡傳播速度更快,可以及時接收到受眾的反饋,根據受眾意見進行節目調整,更加受到年輕群體的歡迎。反之,電視節目形式相對死板、題材更加老套,難以吸引年輕受眾的關注。
2 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升級與轉型途徑
2.1 進行節目創新
當前,隨著新媒體的盛行與發展,一些電視制作人已經認識到行業的危機以及來自新媒體的挑戰,并且開始嘗試做出一些創新與改革,如湖南衛視正在籌劃的新節目《未成年敢說》,就是聚焦主打網絡的未成年“00后”,還有湖南衛視新推出的節目《嗨,看電視》也是獨辟蹊徑,第一次把鏡頭聚焦正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的觀眾,非常符合現代年輕人一邊看節目一邊吐槽的收視習慣,再如湖南衛視另一新推項目《聲臨其境》,也是第一次把配音變成一個完整節目呈現,一系列的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湖南衛視本身就擁有穩定的受眾群體,而在此基礎上,更是不斷優化節目形式和內容。例如湖南衛視推出的《中華文明之美》節目,其以宣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吸引了大量年輕人的關注和參加,并且獲得了受眾的高度認可和歡迎,同時,該節目除了主題新穎,其還增加了與受眾的互動和交流,也是其成功的關鍵原因之一。又例如受到全國觀眾喜愛的節目《我是歌手》,其作為一檔歌唱競賽類節目,融入了大量的綜藝色彩,不僅畫面精美,而且笑料十足,在受眾群體中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2.2 注重與受眾互動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受眾不僅關注節目的質量和內容,更是具有強烈的發聲意識,渴望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獲得他人的認同,在互聯網文化的影響下,當代年輕人也更加希望參與到節目中。因此,電視臺要結合時代潮流以及受眾特點,在推出具有較強娛樂性、觀賞性節目的同時,注重與受眾加強互動和交流,發揮移動終端的互動優勢,鼓勵受眾參與到節目中,進而帶給受眾以更加良好的收看體驗。例如在我國湖南電視臺的諸多節目中,為了擴大節目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都增加了二維碼掃碼、微信搖一搖以及平臺留言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互動效果。
2.3 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電視臺具有傳播社會正能量以及引導社會輿論導向的責任和任務,雖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效益是電視臺制作節目的主要思考因素,但是不能為了迎合大眾以及吸引受眾,就降低節目的文化水準,填充一些低級趣味和負面思想的內容。一個成功的節目不僅要在內容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更要堅守自身的責任,向受眾積極宣傳社會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占據輿論和文化的制高點。例如湖南衛視推出的《中華文明之美》,節目的主題就是向受眾傳播正確的道德風尚以及優秀的文化傳統,培養受眾的民族向心力和國家歸屬感,該節目在一經推出就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實現品牌與效益的雙豐收。
2.4 實施電視臺品牌戰略
在新媒體背景下,各種網絡平臺快速發展,而一些影視劇機構、制作公司和視頻網絡也紛紛推出屬于自己的節目品牌,希望贏得更多的受眾關注和支持,一些具備實力的網絡平臺更是推出“終端+內容+平臺”的垂直產業服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占據了一席之地。因此,電視臺想要完成升級和轉型,要充分借鑒網絡媒體的經營思路和發展途徑,構建以及實施電視臺品牌戰略。當前,我國各個地方臺雖然都在不斷的創新與變革,但是真正具有傳播力和影響力的衛視依然屈指可數。湖南衛視作為我國地方衛視的翹楚,其通過獨具特色的節目群以及精巧細致的節目編排,打造了深入人心的衛視品牌。同時,湖南衛視還與“芒果TV”開展了深度合作,進而產生了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對湖南衛生的未來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延伸了電視臺的生命力。
2.5 提升節目的藝術價值和品質
當前,科學技術大行其道,先進的技術讓節目傳播和制作受益良多,而受到新媒體思維和多元化文化的沖擊,很多節目為了迎合當代受眾的喜好,而摒棄了原本的創作理念,導致節目內容低俗、風格俗套。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品位高雅、制作精良的節目都會受到受眾的歡迎。因此,電視節目想要完成升級與轉型,需要在結合當代受眾喜好的同時,堅持自身的審美價值和節目品質,進而提升節目的精氣神。例如湖南衛視推出的《新聞大求真》節目,其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其在表現方式方面也不落俗套,在受眾群體中獲得了廣泛的好評。由此可見,有誠意、有水平以及有價值的節目并不會被受眾忽視,而只有具備較高文化價值和審美情趣的節目,才能在行業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媒體的盛行,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獲取信息的渠道,對電視的依賴性不斷下降,電視的受眾群體逐漸趨于老齡化,難以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收看,隨著贊助商和廣告主的大量流失,電視臺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在此背景下,電視臺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真正實現與時俱進,發揮自身的社會職責,起到引導輿論的積極作用。同時,在節目內容的設計和制作中,也要發揮其專業團隊的優勢,借鑒新媒體傳播的特點,為電視節目注入活力和生機,實現節目的升級和
轉型。
參考文獻
[1]王曉霞.“一帶一路”背景下電視節目贏利模式創新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12):40-41,133.
[2]程蔚東.中國夢想秀 夢想秀中國——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欄目的成功啟示[J].當代電視,2012(9):4-7.
[3]資媛.新媒體時代下我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轉型策略[J].今傳媒,2017,25(5):148-149.
[4]羅自文.中國電視節目研發模式與創新路徑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9):114-118.
[5]蔡騏.媒介融合時代的電視媒體轉型之路——以湖南廣電的新媒體轉型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11):124-128.
[6]呂艷丹,林彥君,孔清溪.媒體融合趨勢下電視廣告經營升級路徑探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2):
25-28.
[7]劉寧芳,陳曉鵬,馮云龍,等.鼎新謀變 只爭朝夕——四川廣電網絡產業發展回眸[J].西部廣播電視,201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