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坦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事件報道的形式也在增加。新聞事件最重要的就是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新媒體可以對突發事件迅速做出反應,實時報道事件。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有著巨大的優勢,有著更快速的反應速度和更廣的傳播渠道,但是新媒體為了獲取關注,對新聞真實性的把關不怎么嚴格。同時新媒體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問題。
關鍵詞 突發事件;新媒體;傳統媒體;差異性報道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2-0090-02
在突發的大型新聞事件中,新媒體有著極大的優勢,可以在第一時間將新聞傳播出去。但是由于新媒體的準入門檻低,常常會出現虛假報道,錯誤報道等情況。而傳統媒體雖然能夠確保新聞消息的真實性、可靠性,但是傳統媒體一般無法進行實時的報道,錯失良機。因此,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融合,使突發事件的報道更加的準確、及時,讓大眾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具體進展。
1 突發事件的概念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意外事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自然性和社會性。自然性的突發事件是指由自然界的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事件,比如板塊運動造成的地震、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火山噴發引起的巖漿等。社會性突發事件是指因人為的因素或者社會矛盾引起的事件,比如恐怖襲擊事件、大型交通事故、聚眾鬧事事件等。突發新聞事件一般會對社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資源消耗和人員傷亡,事件的演變過程和最終走向不可預測,會對社會造成無法估計的影響。
突發性新聞事件是對社會造成巨大危害的突發事件,這類新聞事件由于其對社會的影響巨大和事件發生的突然具有很高的新聞報道價值。對這類新聞的實時報道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受眾的注意力,還能夠引起受眾對這類新聞的持續關注。因此,當突發性新聞事件發生時,就會引起各種媒體的爭相報道,例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5年的天津塘沽爆炸案。以天津塘沽爆炸案為例,事件發生時新媒體最先對新聞事件做出反應,將事件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出去。微博和自媒體成為事件報道的主力。第二天傳統媒體進行跟進報道,對網絡上的不實消息進行辟謠。
2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對突發事件報道的差異
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反應最迅速的就是各路媒體。為了獲得公眾的關注,傳統的新聞媒體在進行報道前一般需要盡可能多的獲得新聞事件的相關內容,了解事件的經過,發生原因,處理過程和最終結果,最后進行具體的報道。但是新媒體可以直接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報道,還可以將互聯網上有關的信息進行整合報道。通過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研究發現,傳統媒體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傳統媒體一般設有專門的突發事件的報道部門,這些記者平時作為普通的記者進行工作,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就要能夠第一時間趕到事件的發生地點。同時,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達,一些相關的人員就會在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將有關的消息發布到網絡上。所以傳統媒體會設有專門的事件捕捉人員,在互聯網的信息網絡中捕捉可能會造成轟動的、具有報道價值的突發新聞事件。在發現新聞事件后,信息的捕捉人員要搶在其他媒體之前將新聞報道出來,將距離事發地最近的記者直接派遣到現場確認新聞事件,進行新聞報道,在下一次的新聞報道時間將新聞報道出來。這種新聞報道模式可以確保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還可以直接了解新聞事件的起因,發展經過,現場情況和最終結果,具有權威性,可信性,但是這種報道模式的周期太長,會讓新聞失去時效性,降低受眾對新聞的新鮮感。
與之相反,雖然新媒體近幾年的發展勢頭良好,但是新媒體在我國的發展時間還是太短,再加上參與新媒體建設的企業數量繁多,企業的實力良莠不齊,新媒體行業沒有實力強勁的“領頭羊”,市場競爭混亂。也因此導致現在的新媒體還沒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也沒有比較明確的行業規范。再加上國家在新媒體行業沒有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導致新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會進行誤導報道,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故意隱瞞事實的真相進行虛假報道。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直接將其他用戶的消息進行整合分析,寫出新聞內容。同時,新媒體可以在發現突發事件的第一時間將事件向公眾公布,不會受到某些阻力,還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將新聞傳播給更多的受眾。但是與此同時,新媒體的言論自由使得現在新媒體渠道上存在各種信息。除了真實突發性事件的報道外,還有一些媒體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增加收益,宣傳一些淫穢、色情、暴力的違法信息,傳播虛假消息,有意識的對受眾進行誤導,嚴重影響新媒體的形象。如果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起來,不僅能夠將突發事件的情況及時地傳播出去,還能夠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綜上所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傳播手段、傳播內容和傳播效果3個方面。
2.1 傳播手段的差異
傳統媒體在進行突發事件的報道時,主要以電視、報紙為傳播媒介。進行報道時只能集中在特定的時間,報道的受眾也局限在一個比較窄的范圍之內。同時傳統媒體的傳播是單向的,具有明顯的強制性,受眾被動的接受信息,無法自行選擇想要接受的信息。傳統媒體與受眾的交流溝通也不怎么好,雖然用戶可以通過電話,信件等形式向媒體進行意見反饋,但是這種交流方式無法將受眾的意見完全展現給媒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天津塘沽爆炸案,傳統媒體沒有在第一時間將事件報道出來,只是在第二天進行跟進報道,對事件的具體起因等進行詳細的報道。但是天津衛視、中央衛視等傳統媒體進行報道時,事態已經進一步在網上發酵。
新媒體在報道突發事件時,主要以互聯網為基礎,通過移動端、電腦等進行事件報道。新媒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報道的時間和報道者。新媒體可以在任何時間進行事件報道,極大地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同時,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新聞發布到互聯網上,也可以傳播新聞,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受眾在接受信息的同時還可以直接就新聞事件進行評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平臺上與其他人進行討論。
2.2 傳播內容的差異
傳統媒體發展的時間較長,對新聞的報道內容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報道標準,報道的內容一定是真實有效的,并且新聞報道的觀點是符合基本道德的,某些情況下傳統媒體還可以代表官方進行發言,表明官方分立場,報道的內容具有權威性。與之相反,新媒體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沒有形成有針對性的報道規則。有些媒體為了迎合受眾的口味,獲得更多的關注,對新聞事件的報道可能與事實不符。新媒體在第一時間發布新聞事件,沒有對事件的真偽進行辨別,可能進行虛假報道,欺騙受眾。更有甚者,一些媒體為了博人眼球,報道一些違法信息或者淫穢、色情等觸犯法律的信息,影響社會風氣。
2.3 傳播效果的差異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有各自的特點,無法判斷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傳哪一個報道的傳播效果更好。傳統媒體由于其發展歷史悠久,對受眾的喜好比較清楚,在報道的內容和報道的手段上都更加符合受眾的閱讀需求。新媒體依賴網絡信息技術對新聞事件進行實時報道,并與觀眾進行實時的交流溝通,增加了觀眾的收看體驗。這兩種媒體都有著各自的特點,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
3 結束語
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傳統媒體的報道最具權威性,報道與新聞事件的發展基本一致。而新媒體能夠在第一時間將突發事件擴散出去,使更多的人了解突發事件的情況。但是同時,這兩種媒體又存在各自的劣勢。傳統媒體的新聞具有真實性卻失去了時效性,新媒體的新聞具有時效性卻失去了真實性。在這種形勢下,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強新聞事件的傳播效果,促進新聞事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顧南.突發事件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報道[J].新聞研究導刊,2017,8(3):181.
[2]隋莉.突發新聞事件直播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壁壘與融合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7(18):28-29.
[3]嚴偉.突發事件報道中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研究[J].科技傳播,2016,8(18):5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