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
[摘要] 目的 為腫瘤介入術后疼痛患者實施個性化疼痛護理,分析其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該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50例腫瘤介入術患者實施研究,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個性組,每組25例。為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開展護理工作,個性組患者聯合運用常規護理措施及個性化疼痛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VDS評分、VAS評分、護理滿意度結果進行比較。結果 個性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護理前VDS評分[(4.7±1.8)分 vs (4.8±1.9)分]和VAS評分[(5.7±2.4)分 vs(5.5±2.2)分]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個性組患者VD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1.8±1.2)分 vs (3.5±0.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個性組患者VA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患者[(2.1±1.8)分 vs (3.9±2.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個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0%)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64.0%),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腫瘤介入術患者運用個性化疼痛護理,能夠獲得顯著的效果,不僅可以對患者疼痛感進行緩解,還可以將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提高。
[關鍵詞] 腫瘤介入術;疼痛;個性化護理;常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1(b)-01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l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 pains nursing in the pains after the tumor intervention surgery and analyze its effect. Method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umor intervention surger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5 cases in each, the routine group appli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for nursing, while the individual group applied the individual pai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VDS score, VAS score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VDS score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4.7±1.8)points vs (4.8±1.9)points], [(5.7±2.4)points vs (5.5±2.2)points],difference are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nursing, the VDS score in the individu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1.8±1.2)points vs(3.5±0.9)points],difference are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nursing, the VAS score in the individu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2.1±1.8)points vs (3.9±2.6)points],difference are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individu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96.0% vs 64.0%),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dividual pains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tumor intervention surgery is obvious, which can not only relieve the pains but also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Key words] Tumor intervention surgery; Pains; Individual nursing; Routin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腫瘤患者的心理壓力很大,需要承擔心理和生理雙重壓力。據WHO統計,全球每年至少有500萬癌癥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疼痛是第五生命體征,需要持續關注。在疼痛的折磨下,溫馴的人變得暴躁、堅強的人變得懦弱、優雅的人變得歇斯底里。癌痛治療的不足會進一步加重身體和心理負擔,造成患者厭食、失眠、認知能力下降、喪失行為能力、疲勞、生活質量下降、應對和調整能力受影響、生活交往減少、心理困擾等。介入手術中需要運用抗癌類藥物,通過中斷機體血液供應系統,避免患者腫瘤組織進一步增加和擴大[1]。所以,雖然腫瘤臨床治療中,介入手術具有操作性強和可行性高的優點。但患者疼痛感十分劇烈,甚至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臨床中多主張為患者運用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2]。有研究[3]認為,將個性化疼痛護理運用到腫瘤介入手術患者護理工作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盡早控制疼痛。為了證實這一結論,該研究隨機選擇該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50例腫瘤介入手術患者,分別實施了個性化護理與常規護理,探討了個性化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收治的所有腫瘤介入術患者中隨機選擇50例作為對象,將5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個性組,每組25例患者。常規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齡在34~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8±7.2)歲;個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4:11,患者年齡區間為35~76歲,平均年齡為(57.2±7.4)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基線資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個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聯合個性化疼痛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個性化評估 癌痛評估應當遵循常規、量化、全面、動態的原則。 采用量化評估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來定量和定性診斷疼痛,實現精確評估從而為癌痛治療提供基礎。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基本病情、治療史;用藥史、過敏史、不良反應史、疼痛病因、部位及范圍、性質;疼痛發作強度、持續時間、對生活質量影響、對疼痛認識、合作能力;患者的心理、精神、家庭及社會支持等。將疼痛平分列入護理常規。發生爆發疼痛隨時評估;鎮痛治療過程中疼痛評分≥4分,至少每天或4~8 h評估1次(清醒狀態);鎮痛措施后,靜脈注射鎮痛藥后15 min再評估;肌肉或皮下注射鎮痛藥后30 min再評估;口服鎮痛藥或非藥物鎮痛措施后60 min再評估;疼痛評分≤3分,評估1次/d。
1.2.2 個性化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及時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定期和主動詢問,對患者心理狀態以及文化程度進行掌握和了解,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落實心理疏導工作,對患者心理狀態實施全方位評估。為患者講解術后疼痛的應對方案和原因,促使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協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
1.2.3 個性化藥物鎮痛護理 告知患者和家屬疼痛是可以緩解的、疼痛治療的重要性及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疼痛時需及時告知護士。評分≥4分應立即匯報醫生處理,醫、護、患須共同使用疼痛評估工具。根據我國抗癌協會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醫學博士湯翠菊的觀點為患者選擇恰當的鎮痛藥物,并且藥物劑量、給藥途徑、給藥間隔均要恰當。
①鎮痛藥物的選擇.護理人員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對患者積極實施藥物鎮痛。盡管治療癌痛的藥物及非藥物療法多種多樣,但是在所以的止痛治療方法中,阿片類藥物是治療癌痛必不可少的藥物,尤其對于中重度癌痛患者,阿片類鎮痛藥物具有無法替代的地位。正確運用“三階梯止痛原則”,為輕微疼痛患者運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SAID)鎮痛;為中度疼痛患者運用弱阿片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鎮痛;為難以忍受疼痛患者運用強效阿片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鎮痛。如能達到良好的鎮痛效果,且無嚴重的不良反應,輕度和中度疼痛也可考慮使用強效阿片類藥物。首選無創給藥途徑,口服給藥是治療癌痛的優勢,既簡單、經濟、方便、易于接受,有穩定的血藥濃度,與靜脈注射同樣有效,更易于調整劑量、更有自主性,不易成癮、不易耐藥,患者依從性較高。
②個體化給藥.因機體對麻醉藥物的敏感度個體間差異很大,所以阿片類藥物并沒有標準用量,凡能使疼痛得到緩解并且不良反應最低的劑量就是最佳劑量。在用藥過程中注意具體細節,密切觀察患者用藥療效、不良反應等,盡可能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止痛效果。從小劑量開始,選擇最適當的藥物和最適當的劑量。
③按時給藥。按時正確給藥,如未緩解則再重新評估告知醫生調整。按照規定的間隔時間給藥,如每隔12 h一次,無論給藥當時病人是否有疼痛發作。而不是按需給藥,以保證疼痛能得到連續緩解。
④觀察與記錄。嚴密觀察藥物療效、不良反應等。呼吸抑制則暫停使用此藥,通知醫生處理,并做好記錄。癌痛干預后再次評估疼痛情況,使用藥物后疼痛未緩解或出現不良反應,告知醫生并協助處理,記錄疼痛時間、部位、性質、評分、疼痛時伴隨的癥狀與體征、活動情況等。
1.2.4 個性化健康指導護理 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教育程度、個性特征、疾病情況等,為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實施健康指導護理,為患者詳細講解患者會出現的疼痛癥狀和不適感,配合醫生實施干預。鼓勵患者和家屬參與鎮痛,熟練掌握疼痛評估工具的使用。知曉目前的疼痛程度及預期的舒適目標,主動描述疼痛的程度。告知患者止痛治療非常重要,忍痛對患者有害無益,多數癌痛可通過藥物治療有效控制,患者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止痛治療,規律服藥,不宜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方案;嗎啡及其同類藥物是癌痛治療的常用藥物,成癮現象極為罕見,消除患者顧慮,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①疼痛時,安慰患者,解釋病情,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引起癌痛的原因,告知疼痛是可以緩解的,不要忍痛,應主動描述疼痛。
②鎮痛時,向患者講述鎮痛的重要性、鎮痛的方法,介紹鎮痛藥物用法、不良反應,如何使藥物達到理想的鎮痛效果。
③疼痛緩解時,鎮痛藥要按時使用,不可擅自停藥或增加、減少用藥劑量及頻次,密切觀察鎮痛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④教會患者使用評估量表,在病房擺放癌痛知識資料。
⑤定期播放癌痛知識教育宣傳片。
⑥制定癌痛知識教育計劃。
⑦每月舉辦專題講座,講課互動,鼓勵患者積極參與。
⑧發放教育手冊,建立癌痛知識角體現專科特色。
⑨將癌痛患者納入晨交班、護士長查房重點關注內容之一。
1.2.5 個性化物理鎮痛護理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疼痛情況為患者實施熱敷或冷敷,對患者機體疼痛感進行緩解,運用毛巾將熱水袋或冰袋進行包裹,將其放置在患者疼痛部位。也可給與理療、針灸方法進行止痛。
1.2.6 個性化按摩護理 根據患者疼痛情況,為患者進行個性化按摩護理。局部使用冰片、樟腦酊、薄荷油等對周圍皮膚進行涂擦刺激。
1.2.7 個性化音樂療法護理 結合患者意愿為患者實施個性化音樂療法護理,結合患者喜好選擇音樂樂曲,鼓勵患者欣賞音樂的同時伴隨著節奏搖手和打拍,促使患者注意力分散。
1.3 觀察指標
通過語言評價量表以及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VDS評分、VAS評分進行記錄和比較,為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滿分為100分,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實際標準。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的數據,通過χ2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通過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DS、V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VDS評分和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個性組患者VAS評分和VDS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比較
個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腫瘤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腫瘤患者的病情大多數均比較危重,很多患者確診時已經處于癌癥晚期,很多患者會選擇介入手術治療方案實施治療。但在腫瘤患者介入治療期間均會產生疼痛癥狀。有研究認為,個性化疼痛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腫瘤介入術后疼痛感[4]。在護理人員實施個性化鎮痛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和家屬疼痛是可以緩解的,告知其疼痛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治療所具有的重要性。同時,對患者止痛藥物劑量和用法進行核對,遵循“三階梯止痛原則”為患者正確給藥。此外,為患者運用非藥物鎮痛,包括分散注意力、安慰患者、休息、物理療法等[5-6]。
唐云飛[7]研究報道了對45例腫瘤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個性化疼痛護理的干預效果,結果顯示患者的疼痛狀況得到顯著的改善,VAS評分和VDS評分均顯著的下降,該護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在該研究中,個性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護理前VDS、VAS評分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個性組患者VDS評分(1.8±1.2)分,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3.5±0.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個性組患者VAS評分(2.1±1.8)分,顯著低于常規組患者(3.9±2.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與唐云飛相似;同時研究還顯示個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0%)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6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個性化疼痛護理干預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適時地的加入了個性化干預內容,包括個性化的心理護理、疼痛評估、個性化的疼痛護理干預方法,進而使得患者的疼痛狀況得到顯著的改善[8]。
綜上所述,將個性化疼痛護理應用到腫瘤介入術患者護理工作中效果顯著,不僅可以對患者疼痛感進行緩解,還可以從根本上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因此,該護理方案在臨床中具有顯著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崔瑩,劉洋,李美潼.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疼痛情況調查及術后疼痛護理措施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68):232.
[2] 王薔.腹部腫瘤術后切口疼痛護理的滿意度及相關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76):62,64.
[3] 張巖.臨床路徑改善惡性腫瘤患者介入術后疼痛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5(26):133-134.
[4] 邵春燕.探討疼痛護理干預對行乳腺腫瘤術后患者疼痛緩解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60):218.
[5] 焦英華.個性化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放療后睡眠障礙的改善作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7):80-82.
[6] 鄺雁明.個性化護理模式在乳腺腫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 醫療裝備,2015,28(9):182-183.
[7] 唐云飛.個性化疼痛護理在腫瘤介入術后疼痛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4):64-65.
[8] 汪新菊,瞿廣橋,熊瓊英.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晚期癌癥患者疼痛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2):2050-2051.
(收稿日期: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