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郭長濤
[摘要] 目的 分析中醫綜合療法在女性內分泌失調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從2014年3月—2016年8月該院收治女性內分泌失調患者中隨機抽取中醫綜合療法53例作為觀察組,西醫療法53例作為對照組,統計治療結果。結果 觀察組疾病控制率為94.3%,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8%。對照組疾病控制率為77.4%,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性激素水平、癥狀評分上,觀察組的改善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給予女性內分泌失調患者中醫綜合療法能改善性激素水平,預防不良反應,提高治療結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中醫綜合療法;女性內分泌失調;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1(b)-016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general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female endocrine dyscrasia. Methods 106 cases of females with endocrine dyscras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3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TCM general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results were counted. Results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4.3%, 3.8% and 77.4%, 17.0%, and 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ynificant(P<0.05), and the improvement degree of sex hormone level and symptom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was statistically siy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CM general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female endocrine dyscrasia can improve the sex hormone level, prevent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 TCM general therapy; Female endocrine dyscrasia;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女性內分泌失調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肌膚惡化、不孕、性情變化、肥胖、早衰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內分泌系統通過對激素水平的調節,改善機體的生理功能、代謝功能[1]。正常情況下,機體各激素處于穩定、均衡狀態,一旦受到破壞,將紊亂內分泌系統,危害身心健康。女性內分泌失調的誘發因素較多,營養狀況、情緒變化、環境因素、生活習慣均可引起內分泌紊亂。該疾病可發于各年齡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發病率增高。以往,臨床借助傳統的西醫療法治療,但效果不理想或病情易反復。基于此,該文將該科2014年3月—2016年8月女性內分泌失調患者106例資料分析如下,旨在判定中醫綜合療法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科收治女性內分泌患者中隨機抽取中醫綜合療法53例作為觀察組,年齡38~62歲,平均(46.9±2.7)歲;病史8個月~9年,平均(3.9±0.4)年;西醫療法53例作為對照組,年齡38-63歲,平均(46.8±2.6)歲;病史9個月~9年,平均(4.0±0.5)年。2組患者病史、年齡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疾病診斷
①入選標準[2]:患者經陰道分泌物檢查確診,伴有情緒異常、月經紊亂等癥狀;②排除標準:藥物過敏患者,嚴重臟器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53例對照組給予西醫療法,肌肉注射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批號:H44020674),1次/d,持續2周。在月經期第5天口服克羅米芬(批號:H44021970),1次/d,50~100 mg/次,持續2周。
1.3.2 觀察組 53例觀察組給予中醫綜合療法,包括:①情志調節。由于內分泌失調后患者會出現壓抑、恐懼等心理,影響疾病治療。因此,需做好患者的情志調節。首先,向患者闡述不良心理給病情帶來的影響,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鼓勵其保持最佳心態接受治療。②中藥辯證。月經期前,菟絲子20 g,淫羊藿、仙茅各15 g,女貞子、白芍、當歸、柴胡、枸杞子各10 g;月經初期(月經第1~3天),益母草30 g,熟地黃20 g,當歸、川芎各12 g,赤芍、柴胡、牛膝、香附各10 g;月經中期(月經第4~6天),紫石英、淫羊藿各20 g,仙茅、續斷、枸杞各15 g,女貞子、當歸、柴胡各10 g;月經后期(月經第7天起),山楂30 g,山藥、熟地黃各20 g,女貞子、菟絲子各12 g,當歸、山茱萸、覆盆子各10 g。藥物煎服,1劑/d,持續2周。③針灸。針刺患者太溪、足三里、關元、血海、曲池等穴位,每周針刺2次,2周為1個療程,持續2個療程。
1.4 判定項目
1.4.1 臨床療效 標準:癥狀消退,指標恢復,2年內受孕,表明疾病治愈;癥狀減少,指標趨于正常,有排卵跡象,表明疾病控制;癥狀、指標未變化,未排卵,表明疾病治療無效。控制率=治愈率+控制率。
1.4.2 性激素水平 用2 100酶標儀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性激素水平,以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為主。
1.4.3 癥狀評分 統計患者治療前、后的月經紊亂、情緒異常、睡眠障礙癥狀評分,分數0~10分,分數越低,癥狀越輕微。
1.4.4 不良反應 統計患者乏力、納差、大便稀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方法
將文中數據輸入SPSS 18.0統計學軟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的疾病控制率分別為94.3%、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性激素水平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癥狀評分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的月經紊亂、情緒異常、睡眠障礙癥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不良反應
結果顯示,觀察組、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3.8%、1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飲食結構的變化,各種慢性疾病頻發,特別是女性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包括胰島素、性激素等方面失調,故該疾病病癥比較復雜,如排卵障礙、月經不調、閉經、小腹疼痛等。內分泌失調疾病的發生,不僅會影響患者機體狀態,還會造成患者不孕,影響家庭生活。以往,臨床均給予患者西醫療法,以激素調節為主。但臨床實踐證實,雖西醫療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癥狀,但不良反應多、作用不持久,逐漸被患者摒棄[3]。
中醫認為,女性內分泌失調多由氣血瘀滯導致,因此,多將活血化瘀、滋陰養血作為治療原則,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環現狀,促進氣血通暢、性激素穩定。中醫湯劑根據患者月經周期辯證治療,經前養腎、疏肝,經期緩解陰虛,經后活血調經,能恢復患者的黃體功能、排卵功能。針灸患者足三里、關元、太溪等穴位,能調節內分泌。另外,中醫治療中還需強化患者情志疏導,良好的心理、情志能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改善內分泌系統,促進癥狀消退[4-7]。中醫綜合療法的實施,既能發揮湯劑的活血化瘀、養血作用,又能發揮中醫針灸的疏通、調補作用,還能在情志疏導后幫助患者調整最佳狀態參與治療中,提高湯劑、針灸效果。此外,除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治療外,還要重視患者的飲食、生活及運動,這是預防、治療內分泌失調的輔助手段。飲食以清淡為主,少食多餐,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高蛋白類食物,多喝水;合理作息,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以免睡眠不足影響代謝功能;為患者制定合適的運動方案,促進新陳代謝,加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
在曹勝雁[8]報告中,61例觀察組給予中醫綜合治療,61例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該次調查中,觀察組、對照組也給予中醫綜合療法、西醫療法,結果表明:觀察組控制率為94.3%(50/53),高于對照組控制率的77.4%(41/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上述報告相似,說明:和西醫療法相比,中醫綜合療法能更好改善內分泌失調患者癥狀,提高治療結果;在性激素水平、癥狀評分上,觀察組治療后的指標變化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醫綜合療法能更好改善患者性激素和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在患者的不良反應上,觀察組、對照組發生率分別為3.8%(2/53)、17.0%(9/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證實中醫綜合療法的臨床效果。
綜上,給予女性內分泌失調患者中醫綜合療法能改善性激素水平,預防不良反應,提高治療結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許海艷.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女性內分泌失調66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24):53-54.
[2] 杜麗華,王海敏.中醫綜合療法對女性內分泌失調的治療價值評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6,8(31):84-85.
[3] 杭照鋒.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女性內分泌失調的療效觀察[J].現代養生B,2015,26(12):206.
[4] 張曉霞,滕玉峰.中醫綜合療法用于治療女性內分泌失調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0):98-100.
[5] 安允允.中醫辯證治療婦科內分泌失調的臨床療效觀察[J].母嬰世界,2016,18(13):18-19.
[6] 陳愛萍,韓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內分泌失調的療效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6):53.
[7] 姚愛紅.中西醫結合治療內分泌失調型不孕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5):23-25.
[8] 曹勝雁.中醫綜合治療女性內分泌失調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24):40-41.
(收稿日期: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