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李慧 張芬娟 李紅 李琳潔
[摘要] 目的 探討延續護理聯合微信平臺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療后生存質量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9例,以2015年2月為節點,之前收治的為對照組(39例,常規出院指導),反之為觀察組(40例,延續護理聯合微信平臺)。采用癌癥病人生活質量評定量表(EORTC QLQ-C30)比較兩組的生活質量。 結果 護理前兩組各項EORTC QLQ-C30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各項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延續護理聯合微信平臺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療后護理中,可為患者提供持續監護與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療;微信;延續護理;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05-01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combined with WeChat platform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 after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79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The February 2015 was selected as the time node, and the patients admitted before the time node were enroll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39, routine discharge guidance), and the patients admitted after the time node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n=40, continuous nursing combined with WeChat platform). Cancer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rating scale(EORTC QLQ-C30)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ORTC QLQ-C30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combined with WeChat platform used in the nursing of non-Hodgkin's lymphoma patients after chemotherapy, can provide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support for patients,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use.
[Key words] Non-Hodgkin's lymphoma; Chemotherapy; WeChat;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化療是通過對腫瘤細胞增殖的抑制來達到治療目的,但其臨床副作用較大,如骨髓移植、脫發、惡心嘔吐等,可能發生于化療當日,也可能發生于化療后一段時間內。隨著化療副作用逐漸明顯、化療療程增加,患者生理逐漸出現疲乏,心理負性情緒滋生,會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影響[1]。延續護理是醫院護理的延續,通過一系列科學、有效地護理手段讓患者在院外也可以得到同醫院質量的護理服務[2]。通過延續護理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情況行長期持續關注,給予必要的護理干預和并發癥防范,能夠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起到提升作用。此外,在互聯網時代,基于互聯網基礎的微信平臺延續護理打破了傳統工作方法,讓延續護理變得更加方便、有效[3]。我院通過對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利用微信平臺行化療后延續護理,取得肯定研究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時間為2013年1月~2017年1月,選取我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合計79例為研究對象,2015年2月前收治的39例定為對照組,2015年2月后的40例則為觀察組。患者男43例,女36例;年齡23~6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分組研究價值,見表1。
1.2 病例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癌癥學會(ACS)2004年版癌癥早期篩查指南解讀(二)》中的癌癥診斷[4],經病理組織學確診;②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評定barthel[5]指數在60分以上,病情穩定;③患者還未開始化療或化療時間<2周;④患者無精神疾病,可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①合并消化系統、肝腎功能障礙疾病;②合并顱腦實質性疾病;③遵醫行為差,無法取得有效溝通,中途退出患者。本次研究開始前申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獲批準開展。所有患者均由責任護士進行一對一交流溝通,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簽訂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開展常規出院前健康宣教,告知其治療結果及出院后注意事項。隨訪方法采用電話聯系方式,首月為1次/周,第2個月為2次/月,后續為1次/月,合計隨訪6個月。隨訪主要內容為患者出院后病情、生活方式、社會家庭、心理、不良事件等,在隨訪過程中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開展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1)患者出院前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針對在院期間治療結果進行告知,并將出院后需注意事項制定成健康指導手冊,并對其中內容進行針對性演示,保證患者出院后能夠有良好遵醫行為。(2)讓患者本人或其家屬下載醫院微信APP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并引導其進行線上注冊。微信平臺小組由科室總務護士1名、理論知識與在崗時間>4年的專科副主任醫師2名、護師4名、心理咨詢醫師1名共同組成。現場顯示微信平臺功能,主要包括出院后患者自我護理、注意事項、相關知識獲取途徑、在線咨詢、健康檔案、居家飲食、運動鍛煉等內容,每一個內容都采取圖文或視頻的方式向患者傳達直觀、有效信息。(3)微信平臺進行定期內容更新,更新內容主要與非霍奇金淋巴瘤、腫瘤化療、健康生活相關,內容須經副主任醫師審核,審核通過后定期發布推送。每日固定時間段安排醫師、護師值班,在線回復患者咨詢問題,時間安排一般為8:00~10:00、11:00~1:00,晚上19:30~22:00。在線交流語言要貼近患者,將專業術語口語化、本土化,方便患者理解。在線交流過程中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應該立即建議患者到院復查或處理,并告知其主治醫師,做好相關救治準備工作。(4)設置提醒功能,對患者健康檔案進行管理,建立患者復診時間安排,于復診前1周、1 d以私聊等方式提醒患者到院復查。觀察組隨訪方式為微信在線隨訪,隨訪頻率及周期與對照組一致。
1.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指標主要為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采用癌癥病人生活質量評定量表(EORTC QLQ-C30)[6]進行測評。本量表合計30個項目,共15個維度,包括5個功能維度(軀體、角色、認知、情緒、社會功能),3個癥狀維度(疲倦、疼痛、惡心嘔吐),1個總體健康狀況和6個單一維度(呼吸困難、經濟困難、失眠、食欲、便秘、腹瀉)。5個功能維度、總計健康狀況分數越高,代表情況越好;3個癥狀維度分數越高,代表情況越差。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EORTC QLQ-C30評分中功能維度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各維度評分均有好轉,但觀察組提升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EORTC QLQ-C30評分中癥狀維度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各維度評分均有好轉,但觀察組改善幅度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兩組患者EORTC QLQ-C30評分中6個單一維度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各維度評分均有好轉,但觀察組提升效果優于對照組(除經濟困難維度前后均無統計學意義之外),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總健康評分比較
在護理前,對照組總健康評分為(52.42±8.67)分,觀察組為(51.23±8.09)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309,P=0.5299);護理后,對照組總健康評分為(65.19±5.36)分,觀察組為(70.39±5.5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2384,P=0.0001)。
3 討論
淋巴瘤主要是因為淋巴造血系統發生異質性改變而引發的一種惡性腫瘤,因淋巴造血系統的特殊性,淋巴瘤屬全身性疾病,可侵犯人體全身的淋巴組織[7]。護理工作既繁忙又瑣碎,尤其在傳統延續護理中,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上門或電話隨訪的方式開展,無疑增加了工作內容及時間,且因地域、時間等不穩定因素影響,難以起到延續護理的本質效果,護理工作目的無法達到,效果無法得到保證[8]。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主要依托了當前的互聯網技術,且平臺應用簡單、方便,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護理指導,相對常規出院指導,其目的性、針對性和時效性更強。
本研究中,護理前,兩組EORTC QLQ-C30的各項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功能、總健康狀況評分較對照組均明顯改善(P<0.05),癥狀和失眠等單維度評分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社會功能及經濟困難兩個維度比較,評分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能提高淋巴瘤化療后患者的各項生理功能和生活質量。淋巴瘤患者的化療需進行多個療程,患者長時間反復入院治療,心理、生理都承受著巨大壓力,經常有患者因化療的疼痛和喪失信心而放棄治療。出院后的延續護理是淋巴瘤化療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淋巴瘤患者需要接受專業的護理照料,而相對于傳統護理模式,無法解決因患者地域、時間、個人因素等不穩定而來帶的護理“空白區”問題,往往患者在化療期間有較穩定效果,但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院外護理指導而導致療效降低甚至病情反復[9]。胥秀,陳萍等[10]結論與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符。根據有關研究發現[11],化療后7~10 d患者會不同程度的出現骨髓抑制,化療后1周左右可能出現消化道不良反應。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專門就院外注意事項方面以圖文、視頻等方式將不良反應情況發生原因進行說明,并將針對性護理措施作出示范,患者可以參照上述內容進行自我護理,有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在出院前進行微信平臺示范,幫助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患者能夠通過自身健康檔案知曉出院后需要做什么,應該怎樣去做,提升了患者自我護理操作的可行性。微信平臺作為延續護理平臺也是醫患交流平臺,患者能夠就出院后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反饋,并在值班時間段獲得等同到院咨詢解答結果,從而有效避免患者反復到院的情況發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依從性[12]。延續護理是優質護理的延伸,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健康檔案發現患者的問題,且經過在線解答,對患者關注問題進行總結,并進行科室討論后制定出科普內容,以圖文、視頻等方式推送至微信平臺上,讓患者能夠直觀了解其關注問題,能夠有效避免因不知情而帶來的各項負性情緒[13-15]。淋巴癌化療療程較長,患者在化療期間往往會選擇在化療間隔期出院,在出院這段時間內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一、家庭社會影響因素眾多、監督力量減少等都會造成患者護理措施中斷,從而影響化療效果。微信平臺可以定期開展視頻講堂,以錄制視頻的方式將相關健康知識進行普及、提醒、強化,讓患者能夠養成利于病情恢復的生活習慣[16-18]。微信平臺與延續護理的結合是當代醫療護理服務與互聯網結合的產物,是醫院護理服務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全面化的象征,其不但能夠讓患者隨時隨地了解自身需求信息,還能夠將醫院護理資源進行整合,帶給患者更小、更精、更全的延續護理服務[19-20]。
[參考文獻]
[1] 吳瑩,馬燕,郭春曉,等.電話隨訪實施延續護理對淋巴瘤患者療效和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8):119-120.
[2] 徐琳,楊金旭.微信式延續護理對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7,33(1):143-146.
[3] Guangyu Pe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chat marketing system on Web mode[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management and humanities science:ETMHS 2015,Xi an,2015:280-283.
[4] 劉向陽,馮飛躍,趙守華,等.美國癌癥學會(ACS)2004年版癌癥早期篩查指南解讀(二)[J].中國醫刊,2004, 39(7):49-50.
[5] Kancir CB,Korsgaard PK.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rthel Index)at discharge from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ical Care,2010,14(1):439.
[6] Derogar M,VanDerSchaaf M,Lagergren P,et al.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EORTC QLQ-C30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n a random sample of the Swedish population[J].Acta Oncologica,2012,51(1):10-16.
[7] 王雯,王冰,王媛,等.延續護理在急性放射病患者遠期效應隨訪應用[J].中國職業醫學,2015,42(2):153-155.
[8] 丁紅英,王芳,唐歐杉,等.微信隨訪聯合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34):135-137.
[9] 雷鋮,陳晨,石鎂虹,等.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在院外患者中的應用現狀[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2):117-120.
[10] 胥秀,陳萍,馮丹,等.微信平臺在癌痛出院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7,17(1):67-69.
[11] 黃小芬,張金菊.延續護理隨訪模式對前列腺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6):137-139,143.
[12] 宋宏.微信平臺在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5,30(22):86-88.
[13] Chunmei Gan,Weijun Wang.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social media:A comparison of microblog and WeChat[J].Journal of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JSIT,2015, 17(4):351-363.
[14] 張姬.運用微信對癌痛患者行延續護理的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7):192-194.
[15] Kapp S.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ssure risk management in a home nursing setting[J].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13,19(5):895-901.
[16] 蔣慧明.院外延續性護理對規范化癌痛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3):114-115.
[17] 丁海燕.基于微信群聊平臺白血病患者院外延續護理的應用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16,2(3):13-16.
[18] 陳潔,王飛.微信式延續性護理對賁門癌患者院外希望水平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2):17-19.
[19] 陳國英,謝興.微信平臺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0):892-893.
[20] 陶晶晶,陳芳,裴大軍,等.微信應用于我國護理學領域的研究現狀[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32):170-173.
(收稿日期: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