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目的 觀察當歸芍藥散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8例采用中藥湯劑當歸芍藥散治療,對照組38例采用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方法治療。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9.47%,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6.32%,治療組的療效較對照組更優。結論 當歸芍藥散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顯著,目前成為治療原發性痛經的常用方法。
【關鍵詞】當歸芍藥散;原發性痛經;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711.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5..02
痛經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的婦科疾病。痛經發病率為33.19%[1],嚴重者約為13.59%[2],影響了婦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質量。西醫主要采用口服非甾體止痛藥的方法治療。祖國傳統醫學在治療原發性痛經方面一定的優勢。筆者自運用當歸芍藥散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顯著,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主要來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校附屬醫院婦科門診及病房所收集的原發性痛經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 照組。治療組38例,年齡最大35歲,最小14歲,平均16.4±1.2歲;病程7.4±1.1年。對照組38例,年齡最大34歲,最小15歲,平均20.1±1.2歲;病程7.1±2.7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參照第7版婦產科學的診斷標準[3]。
1.3 方法
1.3.1 本方案治療組
當歸10 g,白芍20 g、川芎10 g、白術10 g、茯苓30 g、澤瀉20 g。上藥煎煮半小時,取汁150 ml,1劑/d,分2次煎煮,溫服,若少腹冷痛加肉桂、干姜5 g;少腹刺痛加桃仁10 g,紅花10 g;少腹脹痛加郁金、香附各10 g,少腹隱隱作痛加黃芪、黨參各20 g。月經前7天開始口服中藥,服至月經來潮后1~2日。一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3個療程。
1.3.2 西藥對照組
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2次/d,一次0.3 g。經前3天開始服用,5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治療期間不能服用其他藥物。
1.4 療效標準
痊愈:服藥后積分恢復到0分,腹痛及其他癥 狀消失,未復發者。顯效:治療后積分降低至治療前 積分的1/2以下,腹痛明顯減輕,其余癥 狀好轉,不服止痛藥能堅持工作。有效:治療 后積分降低至 治療前積分的1/2~3/4,腹痛減輕,其余 癥狀好轉,服痛藥能 堅持工作。無效:腹痛 及其他癥狀無改變者。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的總有 效率為89.47%,遠遠高于對照組的76.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生活和工作壓力增加,原發性痛經逐年遞增。小腹及腰骶部的劇烈疼痛為原發性痛經主要臨床特征,西醫治療以鎮靜、止痛、雌孕激素等藥物為主,但這些藥也只能暫時緩解癥狀,對徹底根治疾病、防止疾病的發展及并發癥的發生并無明顯的作用。但中醫藥有一定的療效,痛經歸屬中醫“經行腹痛”范疇。
當歸芍藥散是張仲景調理肝脾的代表方劑。方中用芍藥為君,養肝 血斂肝陰,柔肝止痛,當歸輔助芍藥補養肝血,調經止痛,川芎為血中之氣藥,輔以疏肝行氣,三藥合之能達到補肝血,疏肝氣之目的;澤瀉意在滲濕化濁,濕從小便出。白術、茯苓健脾祛濕,三藥合以健脾利濕,將濕降于小便。諸藥合用則實為肝脾同調,氣血兩和,血水同行,氣血充足,沖任之陰血滿溢,通暢條達,無瘀血阻滯,水液停留之象[5]。相關研究表明當歸芍藥散能夠抑制子宮收縮、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鎮痛抗炎及調節內分泌等作用。
通過臨床觀察,當歸芍藥散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確切,具有安全、價廉、高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簡珮玉.原發性痛經的中醫治療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5):634-635.
[2] 王 娟.痛經的中醫病機及治療時機把握[J].吉林中醫藥,2012,32(1):45-47.
[3] 樂 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18-319.
[4] 蒲寶嬋,姜國云,方 玲.原發性痛經疼痛因子及其關聯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6):1368-1370
[5] 胡桂梅,林麗佳,燕 艷.中藥分期療法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中醫藥,2014,21(27):124-126.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