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霞
[摘要]隨著信息文化產業以及一系列服務類行業的興起,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的變革和調整。在國家”生態經濟”理念以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指引下,以服務類行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嚴重動搖了鋼鐵生產企業的經濟地位。文章對鋼鐵采購與供應管理策略進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鋼鐵采購 供應管理 策略
鋼鐵工業是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在過去和未來都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但是,我國相當多的鋼鐵企業還面臨著生產組織不合理、生產效率低、庫存成本高等狀況。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導向的智能制造是推動鋼鐵工業供給側改革的主攻方向。對于鋼鐵企業而言,實現智能制造的一個關鍵環節在于如何以生產流程和工藝為支撐、充分利用數據信息對采購、生產和銷售過程進行智能優化決策,實現企業外部以及企業內部各生產單元的智能協同制造,從而達到鋼鐵供應鏈系統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目的。針對鋼鐵企業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的現狀,東北大學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鋼鐵領域智能化技術”方向結合冶金工藝、供應鏈理論和智能化方法等多種技術手段,提出鋼鐵購銷與制造供應鏈協同智能優化決策技術,即以完善鋼鐵企業的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為立足點,研制鋼鐵購銷與制造供應鏈協同計劃智能優化技術與系統,推進智能優化決策理論與方法在采購、制造、銷售和電子商務等關鍵環節的融合滲透,通過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從而提升制造過程智能化水平。
一、鋼鐵企業的需求
(一)企業面臨的困難
(1)質量管理人員的困惑:制造標準繁雜:用戶個性化需求多:現場質量控制難度大:缺少工藝知識沉淀:質保書樣式多:產品質量歷史追溯困難。
(2)生產管理人員的困惑:訂單跟蹤困難:準時交貨難以保證:現場績效衡量困難:紙質單據流轉、數據重復錄入:異常情況應對不及時。
(3)倉庫管理人員的困惑:庫區多、物料品種多:手工臺賬不準:材料堆放混亂:倉庫漲庫、庫存信息不真實、清盤庫操作繁瑣:信息不正確:物料跟蹤困難。
(4)信息系統維護人員的困惑:信息孤島多;數據不一致,核對困難:系統維護成本高。
(二)產供銷管理系統預期要求
(1)集中一貫管理:公司層面采購管理、銷售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設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業務按照集中一貫的原則設計,實現“統一管理、集中管控”。
(2)以“市場為導向,客戶為中心”的生產管理模式:按合同組織生產,優化資源配置,按照中、短期的生產計劃要求,編制各類生產作業計劃:按合同要求進行原料、半成品、成品的一貫管理:對合同的執行過程進行全程、動態、實時、準確的跟蹤,為現場生產動態調整提供依據,滿足用戶的需求。
(3)以財務為中心:企業的一切業務活動最終都體現在財務的指標信息上,財務系統及時地把業務系統產生的實物信息轉化為賬務信息,保持實物流和資金流的一致。
(4)以質量為核心:質量管理體系貫穿于產品從合同審核、處理(生產與跟蹤)、直至產品出廠的整個業務過程,涉及到生產、銷售、質量、運輸、財務等主要業務部門,通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質量過程管理與控制,提升生產制造工藝控制水平和產品實物質量。
二、鋼鐵購銷與制造供應鏈協同管理技術
(一)原料采購與庫存供應鏈計劃研究
針對鐵礦石等大宗原料采購周期長、采購成本高、庫存高、采購量受到鋼材市場需求影響而呈波動狀態等現狀,基于購產銷聯動機制,開展原料采購與庫存管理環節的智能化決策技術研究,為制定合理高效的原料采購與庫存計劃提供科學依據。在保證生產連續性前提下,以減少鐵礦石庫存積壓,降低采購成本為目標,研究鐵礦石采購計劃智能決策技術,建立確定最優采購點、采購期和采購量的經濟批量模型、提出鐵礦石最優采購策略和港口堆場多級庫存優化配置策略、優化供應商管理機制,開發鐵礦石采購計劃智能決策系統。
(二)煉鋼熱軋冷軋全工序供應鏈計劃研究
研究團隊基于供應鏈理論研究上下游工序生產組織的銜接機制,突破各工序見料編排計劃的局限性,從產能平衡、庫存優化、產線分工等多個層次研究全工序供應鏈一體化計劃編制方法。分析煉鋼、熱軋、冷軋等生產過程的庫區結構特點,以模型驅動建立機理模型,對物料投入產出關系機理不清楚的生產過程,通過觀測大量輸入輸出數據,采用數據解析方法,尋找函數關系建立數據解析模型,結合機理模型和數據解析模型,采用末端在制品庫存拉動、各工序自適應優化的多階段逆向遞推思路,建立全工序在制品庫存模型,通過優化庫存水平來實現煉鋼、熱軋和冷軋等多個生產單元的協同生產,在全工序產能平衡計劃和在制品庫存計劃的基礎上,以用戶需求為驅動,綜合考慮產品工藝規程、技術規程、在制品庫存水平、物流交叉特征、訂單交貨期要求、生產環境動態性等信息,研究產線分工智能優化決策技術,決策生產訂單最佳加工路徑,優化瓶頸機組和加工途徑。
(三)工藝驅動的柔性化生產動態智能排程研究
針對個性化需求與鋼材規模化生產之間的矛盾,以降低資源消耗和提高產出效率為目標,從市場和工藝的共同視角出發研究智能化排程方法,實現集約化生產、個性化服務。以提升煉鋼工序集約化水平和生產組織靈活性為目的,研究工藝驅動的煉鋼集約生產動態智能排程技術,考慮不同鋼材產品在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等性能方面具有相似性和互通性特征,利用材料成分設計等工藝技術對鋼種類別進行聚集和歸并:建立煉鋼工序全自動排程優化模型和基于人機交互式模式的半自動排程模型,并提出應對訂單需求和生產環境發生變化的快速動態調整策略。
(四)鋼材成品銷售與物流供應鏈計劃研究
鋼鐵企業大都按訂單組織生產,采用市場或客戶驅動的拉式生產方式。銷售環節是訂單接收端,即可與下游用戶需求對接,又可與上游制造、采購環節協同,因此在鋼鐵供應鏈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智能化水平對供應鏈有重要影響。針對高端板材戰略用戶,以增強精準服務能力為目標,研制板材預測式銷售智能決策技術與系統,開發需求預測、訂單智能組合、訂貨決策、庫存優化、供應鏈仿真優化等決策支持工具,提升鋼鐵企業與用戶的“橫向集成”智能化水平。
三、結束語
目前,我國現階段有關企業內部鋼鐵采購與供應管理策略分析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滿意的成績,并且有部分研究成果已經應用于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中,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