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
[摘要]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經過近三年的發展,已經取得非凡成就,奠定了新時期農村市場體系的基礎,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受制于農村地理條件、人口條件等,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物流、資金、人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 電子商務 “互聯網+”
一、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現狀
河南省地處中原,作為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大省,第一農產品轉化加工大省,具有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區位、資源等天然優勢。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在《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豫政[2014111號)中就“擴大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提出明確要求。在《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商務廳關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豫財貿[2014]99號中,就如何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進行了全面部署,并選取新安等七個縣作為示點,啟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總體而言,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雖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河南省全省現有電商企業超過20萬家,農村網店突破3萬家,河南省電子商務交易額2016年突破萬億元,達到10033億元,增長30%。河南持續推進電商進農村。新增6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中央財政支持9000萬元,總數達到21個。2016年,河南農村電商交易額突破300億元,網絡零售額近150億元。河南省電商發展總體水平進人全國第一方陣,位居中西部前列。在國家不斷出臺政策發展農村電商、省委省政府提前布局謀劃的大背景下,河南省農村電商已經走在“互聯網+”的前列。
二、當前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河南省發展電子商務始于2013年,總體來說起步較晚,作為農業大省和農村人口大省,河南省雖具有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天然優勢,但仍處于起步探索時期,存在如下問題。
(一)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
市場主體是指在市場上從事經濟活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和組織體。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要市場主體是農民、涉農電商、農技企業、中介公司、農業生產銷售相關涉農企業等。市場主體多元化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客觀要求。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及商務部《互聯網十流通行動計劃》的內容,提出了建設新型農村日用消費品流通網絡,推進農村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推進電子商務扶貧五方面重點任務。目前,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活動主體比較單一,單純停留在網上買賣東西,沒有更深層發揮電子商務作用,改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農民生活生產方式。
(二)基礎設施與物流配送發展滯后
盡管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發展,但目前總體涉農基礎設施與物流配送發展不健全。河南省18個地市均有農業信息平臺,但多數縣沒有建立農業信息平臺,信息平臺從縣到鄉,再到村有斷層現象。
目前,農村網絡普及率不高,偏遠農村,特別是灘區貧困村網絡使用率較低,這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設置了障礙。物流配送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要環節?,F階段,河南省物流網點一般到縣城,只有部分城市物流企業進駐鄉鎮,購買的東西運送不來,豐富的農產品運送不出去。由于農村道路建設質量較低,甚至部分村莊沒有公路,這又增加了運送成本,縣物流人員多為臨時工作人員,缺乏對運送物品的保護、管理經驗,造成物流配送商品效率較低。同時,農村金融網點較少,金融服務如基本的電子銀行、網絡支付、提現存款無法滿足實現。
(三)農業產業化規模較小
河南省雖是農業大省,但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體水平與發達地區還有差距。農產品生產經營規模過小,且在生產過程中,執行生產標準不力,農產品技術含量較低,農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商品多為原始產品,或為初加工產品,大多處在產業鏈的最低端,成本低,收入少。農產品品牌意識不強,許多地方的特色農產品沒有實施品牌活動,造成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影響力小。
(四)電商專業人才缺乏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并不僅僅是在網上買賣東西那么簡單,它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農產品網絡推廣、電商平臺運行管理,以及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目前,雖然河南省農村電商呈現欣欣向榮景象,但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相對缺乏。如新鄉縣與阿里巴巴合作推行農村淘寶,選拔農村合伙人,全縣有1500人報名,最終篩選出40名,到最后只有36名合伙人符合條件。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有專業電商知識,更需要具有農林等知識背景,了解農村、農產品,這就為農村電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統計,河南省每年電商專業畢業生在3000人左右,但大部分院校專業教育無農業知識背景,由于電商人才缺乏,這部分畢業生畢業后或流向商業、企業等單位,或部分流向北上廣等大城市,很少有人愿意到農村發展電子商務。阿里研究院與淘寶商學院聯合發布的《縣域電子商務人才研究微報告》預測,未來兩年,全國縣域網商對電商人才的需求量超過200萬人。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缺乏,制約著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河南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農民收入,大力宣傳電子商務消費理念
我省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遠低于城鎮居民,人均儲蓄率則高于城鎮居民,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也遠不及城鎮,嚴重影響了我省農村居民的有效消費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制約了農村“網購”市場的發展。因此,政府應大力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農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只有當可支配收入水平有了真正的增長,同時農村社會保障水平有了實質性的提高,農民才有能力去嘗試網絡購物這種新型的消費模式,才會去適應現代消費方式。同時,農村電子支付的實現還依賴于互聯網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加強建設我省農村地區的網絡安全防御措施,以保證電子支付活動能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
(二)加強建設網絡基礎設施,降低信息成本
完善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前提和基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賴于先進的信息化設備和暢通的網絡基礎設施。要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力爭網絡基礎設施進村進戶,促進互聯網普及到家到戶,推動信息交流,切實解決好農村電子商務傳遞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我省應加強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平臺的建設,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以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出發點,加強“三電合一”和“金農工程”等信息項目的建設。
(三)加快建設物流設施,完善農村物流體系
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滯后是制約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物流配送很難到村到戶。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快農村地區交通、中轉站等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盡快完善農村物流運輸平臺建設,提高流通效率。
(四)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提高農民信息技術能力
我省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極為匱乏,既了解電子商務知識又熟悉農業經營管理的復合型農業信息人才更是嚴重短缺,這成為阻礙我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障礙。農民對電子商務的了解程度和農民網絡應用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必須重視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要加快復合型信息人才的培養,培養出既懂技術又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從根本上提高農民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綜合素質。
(五)強化政府職能,為農村電子商務提供政策保障
我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農業廳、商務廳等部門可以制定出農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總體規劃,充分發揮其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領導作用。我省農產品市場存在著結構性、季節性和區域性過剩等問題,農產品的市場信息流通不暢,農產品流通的設施、網點的數量和規模不能滿足農村市場的發展需求。電子商務提供了新的方法來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給農村的市場流通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因此,政府部門的需要強化其職能作用。首先,制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財政上盡量向農村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傾斜;其次,鼓勵農業企業多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再次,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規范交易行為、保護交易主體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