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華,李新璐
(1.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2.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山東青島 266108)
健康的校園足球氛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對足球以及足球文化的認識,并真正感受到足球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校園足球運動開展不理想的狀況,農村中小學有其特殊的地域、文化、經濟特點和制約因素,農村中小學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需要針對當下我國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點開展。本文結合農村學校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價值,提出改革與創新校園足球文化的策略,希望對開展與普及農村校園足球運動提供思路和參考。
體育的價值,即體育對人的意義,映射著人的需求[1]。張尚仁教授認為人的價值系統可劃分為元價值、工具性價值和消費性價值[2]。本文以這三個層次的價值為切入點,對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價值進行剖析。
文化的價值在于它將“文”通過“化”的方式賦予人的生命中,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元價值是它的教育和教化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受教育者身體、心理發展的熏陶、促進和潛移默化作用。足球運動要求的團結、協作、競爭、體能、技巧等諸多要素對青少年社會化和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獨特的教育和促進功能。足球運動開展沒有嚴格的場地、設施和高難度動作技巧的限制,足球運動能讓孩子強身健體,并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將兒童塑造成更完整、更有活力的人,使其從小將健康生活的理念、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為、固化為習慣[3]。因此,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在2008年啟動了“中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計劃”,2014年校園足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成為中小學體育課的必修內容[4]。
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是將足球融入到校園體育活動中,其表現出的工具性價值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身體活動的載體,青少年體質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通過足球運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二是體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利用足球運動在青少年學生中的獨特魅力和綜合教育功能,通過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帶動校園體育活動、陽光體育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三是完善各級足球聯賽的重要環節,校園足球是我國足球金字塔的堅實基座,也是培養和輸送足球人才的起跑線,校園四級足球聯賽更是健全我國未來足球聯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發展未來體育產業的“經濟牌”,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體育產業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一個新引擎,無數事實已經證明足球是最有潛質的“體育產業催化劑”,在這個背景下國家選中校園足球作為體育事業和產業的突破口有其深遠意義。
“學校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最終的消費”[5],教育最終須經過消費才能實現需求并提升幸福感。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消費性價值有兩種形式。一是為當前服務的消費,二是為將來作貢獻的消費。前者可看作是一項投資的非貨幣性回報,后者則是教育的生產性價值,即把投資直接用于培養學生將來的生產能力和謀生能力上[6]。校園足球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通過休閑消費價值滿足人對足球運動的需要。
“富于娛樂性的閑暇不僅在當時有益于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對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長期的作用。為此,教育的任務就是幫助人們為享受娛樂性的閑暇而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最為嚴肅的教育任務”[7]。世界休閑組織秘書長克里斯托夫·愛丁頓認為,“休閑是改變人類自身的一種方式,在促進人類生活質量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它給人提供了一種改進生活質量、促進幸福健康的機會”[8]。可見,具有休閑功能的校園足球文化所具有的消費性價值,關乎青少年的生活質量并會持續發生作用。它通過緩解生活、學習的緊張感,得到身體和心理的放松而最終獲得幸福感。
特困地區學校因地理位置、民族分布、氣候條件、經濟發展等因素各有其特殊之處,但也存在一些諸如硬件、軟件、師資、意識等共性問題。校園足球文化具有豐富的組織結構體系,可歸納為以下四點:校園足球的物質生活文化系統、校園足球的制度管理文化系統、校園足球的行為習俗文化系統以及校園足球的精神意識文化系統。
校園足球物質生活文化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是學生校園足球活動參與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各類事物,比如校園足球活動場地、學生足球運動的場地以及相關思想物化內容等[9]。學校中的足球運動基礎設施器材、足球運動場地是學生進行足球運動的物質基礎,直接影響到校園足球開展的頻率與質量,是校園足球文化建設中較易實現的目標,也是目前農村中小學足球體育開展的薄弱環節。
校園足球的制度管理文化作為精神意識文化的產物和物質生活文化的工具制度,包括各種成文的和習慣的行為模式與行為規范。校園足球制度文化有三個層面:一是自發的校園足球制度;二是自主的校園足球制度;三是校園足球運行的機構、組織、設備的實施層面。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保證校園足球文化活動的有序開展,是校園足球文化構建的重要保障,也是校園足球可持續開展的有力支持。
習俗就是習慣、風俗,個人或集體的傳統、傳承的風尚、禮節、習性。校園足球的行為習俗文化主要指的是校園中的足球習俗、足球運動習慣等[10]。良好的校園足球習俗文化活動能夠為農村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潛移默化地影響農村小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認知能力和熱愛程度。
校園足球精神文化指的是學生在足球運動參與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體驗、對學生思想觀念或者價值觀念所帶來的改變。足球運動中合作精神、團隊意識等均為當代農村小學生所需要學習并逐漸形成的優秀思想品質,而足球運動能夠使學生在快樂的足球運動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與價值觀念[11]。
影響農村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原因主要表現在農村中小學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缺乏足夠的關注和必要的扶持政策。在物質文化層面,校園足球體育師資的數量和業務水平還不能適應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需要。在精神意識文化層面,師生對體育運動體驗不足,導致運動所帶來的身心愉悅難以內化成其持續行動的動力。在制度文化層面沒有常規賽事和活動外化成約束力量。在行為習俗方面,從內到外,都無法持續和傳承。
調查表明,學校領導、教師及家長較為重視學生語文、數學等文化課程的指導,但認為足球運動是不重要的事。
在走訪農村中小學體育課開展情況時發現,體育課多由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兼任。在開設足球運動的學校,“熱身運動—動作示范—自由練習”是多數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情感發展和他們在足球運動中的主體地位,致使很多農村中小學生出現足球運動學習興趣較低、學習質量較差等方面的問題,不利于農村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
體育課或者足球項目難以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害怕學生運動受傷,擔心在集體活動中發生學生間的沖突,影響正常教學。
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需要根植于農村小學的現實狀況,充分考慮學校、家長、和兒童的意愿及訴求。
“快樂體育”教學理念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能夠使學生在足球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有效促進兒童的社會化過程。興趣是推動農村中小學生足球技能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農村小學生足球技能學習的重要動力。在校園足球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遵循農村中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發展特點,可以將足球所需的技能融入到游戲的過程中,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足球繞桿運球為例,可根據學生水平選擇標志桿的數量和距離。
有效借助游戲的方式激發農村小學生的足球運動參與感,增進同學交流,可大大提高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
創新教學方式可以打破傳統“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足球教學活動當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快樂是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能夠使人產生愉悅的情緒,感受運動的樂趣。在指導農村中小學生開展熱身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比較喜歡的歌曲,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運動感覺。在足球運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游戲競技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足球運動學習體驗。游戲競技、動作轉化等方式符合農村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點,能夠真正讓孩子感受到足球運動的樂趣。
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能夠為學生足球運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足球主題活動,促進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可以通過開展以足球文化為主題的征文、書法、繪畫活動等,為農村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自我潛能展現平臺。
足球校隊的建設可以為有足球特長的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同時對本校的足球開展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學校可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班隊、校隊提供專業性的技術指導,保證足球訓練的時間。也可以組織校內班級間的足球比賽,積極參與校際甚至更高水平的足球聯賽,拓展學生的視野,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體育精神。
特困區農村中小學校園體育是教育的薄弱環節。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校園足球之際,校園足球文化建設成為當下體育精準扶貧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深入分析校園足球的物質生活文化系統、制度管理文化系統、行為習俗文化系統以及精神意識文化系統,提出“以趣為導”來營造良好的校
園足球文化氛圍、創新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術技能、豐富內容來開展形式多樣的足球文化活動以及以校隊建設夯實校園足球聯賽的競技基礎等方式,真正解決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足、教學方式單一以及軟環境欠佳等問題,進而營造良好的足球運動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農村小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認知能力和熱愛程度等,提升農村中小學生對校園足球運動的理解能力,并形成頑強拼搏、團隊合作等優秀的思想品質。
[參考文獻]
[1]胡小明.體育的價值區域與探索路徑[J].體育科學,2007(11):9-14.
[2]張尚仁.論人的價值系統[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1):1-7.
[3]郭韜略.校園足球決不能等同于競技足球[EB/OL].(2015-05-21)[2017-09-02]. http://news.163.com/15/0521/01/AQ3P86S200014AED.html.
[4]王曉易.校園足球上升成“國家戰略”要打教育+經濟兩張牌[EB/OL].(2014-11-28)[2017-09-03]. http://sports.163.com/14/1128/15/AC5ARU1A00051C89.html.
[5]舒爾茨.教育的經濟價值[M].曹延廷,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23-24.
[6]王冰.教育的消費性價值——研究“伊斯特林悖論”的新思路[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45-48.
[7]J 曼蒂,L 奧杜姆.閑暇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葉京,潘敏,鄭安泉,等,譯.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123-124.
[8]克里斯托夫·愛丁頓.休閑:人類改變自身的一種方式[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2):72-74.
[9]付宏.淺析影響西部中小城市校園足球開展的因素及解決辦法——以四川省達州市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11):62-64.
[10]戴暉,柯玲,羅哲.城鄉一體 融合發展——成都市探索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第二階段建設實踐方式[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1):7-19.
[11]毛振明,席連正,劉天彪,等.對校園足球的“八路突破”的理解與深入——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之三[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