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昌慶
(閩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摔法是散打實戰對抗中重要的技術組成部分,摔法的運用是影響散打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吉洪林研究發現,在散打比賽中運動員使用摔法技術得到的分值越多,就越容易取得比賽的勝利[1];楊波對全國散打比賽中拳法、腿法、摔法得分進行技術統計分析比較,發現摔法技術在整體技術得分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摔法已成為得分的主要手段[2];陳養勝對第十屆全運會散打比賽運動員技術運用狀況分析發現,摔法在散打技術運用中占較高的比重,成功率最高,得分比例高達45.5%[3]。因此,散打摔法在散打比賽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對2016年全國男子散打錦標賽前三名的運動員摔法運用狀況進行統計,分析摔法技術運用的特征。
以2016年全國男子武術散打錦標賽獲得前三名的運動員摔法運用狀況為研究對象。
通過查閱近十年來散打摔法方面的論文,分析散打摔法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為研究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以2013年武術散打競賽規則與裁判法以及2016年武術散打競賽規則補充條款為依據,觀察2016年全國男子武術散打錦標賽各級別前三名運動員的比賽錄像,記錄運動員摔法使用狀況以及摔法使用效果。運用Excel 2013和SPSS 24.0對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抱纏次數、對方運動員的出腿次數、摔法運用次數、成功次數、先后倒地次數等進行統計分析和比較。
2.1.1 運動員抱纏狀況統計分析
運動員摔法運用率是指摔法的運用次數占抱纏次數的百分比,摔法運用率的高低直接反映運動員在比賽中摔法運用的積極性。由表1可知,運動員無摔抱纏的運用百分比最高,為43.0%;勝方運動員摔法運用率次之,為35.6%(這里的勝方運動員指獲得本次比賽前三名的運動員);負方運動員摔法運用率最低,為21.4%。運動員在比賽中對抱纏無摔法的運用率最高,優秀運動員摔法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均明顯高于負方運動員。由此可見,勝方運動員摔法的運用直接制約著負方運動員摔法的運用,其摔法運用的積極性明顯比負方運動員高。

表1 運動員摔法運用狀況的總體分析
注:與勝方比較,*為P<0.05,**為P<0.01;與負方比較,#為P<0.05,##為P<0.01。
2.1.2 摔法技術運用狀況分析
散打項目的摔法是指在散打對抗中運動員在一定規則下,使用軀干、手臂、臀部、腿部等部位,破壞對手重心并迫使對手倒地的動作方法[4]。依照散打競賽規則,對運動員倒地的判定分三種情況,即倒地、先后倒地和無效倒地。摔法的運用狀況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即接招摔、近身摔和主動倒地摔。由表2可知,優秀運動員近身摔的運用率、先后倒地率和得分貢獻率均明顯高于負方運動員,近身摔的運用率高達72.8%,而接腿摔的運用率僅有27.2%,接腿摔和近身摔的成功率分別是56.6%和55.1%??梢?接腿摔和近身摔均有著較高的成功率。

表2 摔法運用狀況統計表
注:*為P<0.05,**為P<0.01(先后倒地率是指先后倒地次數占摔法成功次數的百分比)。
2.1.2.1 接腿摔技術運用狀況分析
接腿摔是根據對方運動員起腿的類型和高度而采取的摔法,主要有接鞭腿摔、接踹腿摔、接蹬腿摔、接其它腿法摔等。根據運動員接鞭腿摔的具體施摔動作統計發現,接鞭腿摔的方法包括接鞭腿下壓摔、接鞭腿勾踢摔、接鞭腿托舉摔和接鞭腿其它方式的摔法。根據表3可知,負方運動員在比賽中腿法的運用次數為3104次,優秀運動員接腿摔運用次數為295次,占對方起腿次數的9.5%。在接腿摔的運用中,接鞭腿摔的運用率高達86.1%,遠高于其他腿法的運用率,這是由于比賽中腿法的運用以鞭腿為主。在成功率方面,接其它腿法有著100%的成功率,但其運用率最低,僅為0.7%。在鞭腿摔的運用方面,接鞭腿摔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均較高。接鞭腿下壓摔有著最高的成功率,但其先后倒地率也最高;接鞭腿托舉摔的先后倒地率最低,僅為17.2%。

表3 接腿摔技術運用狀況統計表
2.1.2.2 近身摔技術運用狀況
近身摔是運動員相互抱纏時使用的摔法,也可稱為摟抱摔。根據散打比賽中摔法的實際運用狀況,近身摔主要有下潛摔、過背摔、勾踢摔、手別摔、拌腿摔、壓頸摔等。由表4可知,優秀運動員下潛摔的運用率最高,占總運用次數的32.3%;成功次數159次,有較高的成功率,成功率為62.4%;下潛摔也有較高的先后倒地率。勾踢摔的運用率次之,占總運用率的22.1%,但其成功率和先后倒地率最低。過背摔的運用率為15.3%,成功率為57.9%,有最高的先后倒地率。壓頸摔的成功率最高,先后倒地率較低,但其運用率非常低,僅為3.9%。拌腿摔的運用率為10.6%,有較高的成功率,但其運用也容易出現先后倒地的狀況。由此可見,優秀運動員近身摔以下潛摔、勾踢摔、過背摔、拌腿摔等為主,這些摔法有著較高的成功率,但也容易出現先后倒地,勾踢摔的運用有著最低的成功率和最低的先后倒地率,這也意味著勾踢摔的運用出現先后倒地現象的概率最低。

表4 近身摔技術運用狀況統計表
散打比賽按照運動員體重劃分為12個級別(表5)。根據2013版《武術散打競賽規則與裁判法》對各級別全套重量的規定,本研究將運動員分三個級別,即小級別、中級別和大級別。由表5可知,從小級別到大級別,摔法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均是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中級別的運用頻率最高,平均每局運用3.1次;大級別摔法的運用頻率最低,平均每局運用2.8次。在先后倒地方面,中級別運動員的摔法運用出現先后倒地的概率最高,為54.7%;大級別運動員的先后倒地率最低,為43.8%。綜上所述,不同級別運動員摔法運用中,從小級別到大級別順序,摔法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均是由高到低。中級別運動員摔法運用頻率最高,該級別的先后倒地率同樣最高。大級別運動員摔法運用頻率最低,其先后倒地率也最低。

表5 各級別優秀運動員摔法運用狀況統計表
2.2.1 接腿摔的運用狀況
表6數據顯示,中級別運動員接腿率最高,為10.5%;大級別的接腿率次之;小級別的接腿率最低,為8.5%。大、中、小級別接腿摔運用頻率分別是0.77次/局、0.88次/局和0.76次/局。在成功率方面,大級別的最低,中級別的次之,小級別的最高。中級別有最高的先后倒地率;大級別運動員接腿摔先后倒地率最低,為19.4%。由此可見,接腿率的高低反映了各級別運動員接腿摔的運用狀況,中級別運動員接腿摔的積極性高于小級別和大級別的積極性;從小級別到大級別,接腿摔的成功率從高到低。大級別運動員在接腿摔運用中,出現先后倒地的概率最低。

表6 接腿摔運用狀況統計表
注:與小級別比較,*為P<0.05。
2.2.2 近身摔的運用狀況
由表7可知,大級別運動員的抱摔率最低,為21.3%;小級別運動員的抱摔率最高,為28.0%。所謂抱摔率,是指運動員進身摔運用次數占抱纏次數的百分比。各級別間近身摔運用頻率的差異不大,中級別運動員的運用頻率最高,大級別運動員的最低。大、中、小級別近身摔的成功率分別為48.5%、53.0%和60.1%,大級別運動員有最低的先后倒地率。小級別運動員在摔法的運用上表現最為積極,不僅有最高的抱摔率,還有最高的成功率。從小級別到大級別,近身摔的抱摔率和成功率均為由高到低,大級別運動員有最低的先后倒地率。

表7 近身摔運用狀況表
注:與小級別比較,*為P<0.05,**為P<0.01;與中級別比較,#為P<0.05。
在散打比賽中,根據運動員技術運用的時間先后,不同時間差下技術運用狀況有兩種:一種是主動進攻,另一種是防守反擊。由表8可知,優秀散打運動員摔法的攻防運用中,接腿摔的運用率為27.2%,有最低的先后倒地率。在近身摔方面,運動員主動進攻的運用率明顯高于防守反擊的運用率,但反擊的成功率明顯高于進攻的成功率,近身摔中防守反擊的運用出現先后倒地的概率最高。

表8 摔法技術的攻防運用表
注:進攻與反擊的比較,*為P<0.05,**為P<0.01。
2.3.1 不同級別摔法的攻防運用狀況
根據運動員技術運用的時間先后,接腿摔技術在對方腿法運用之后,屬于防守反擊的,因此接腿摔主動運用次數為0。由表9可知,大、中、小級別運動員近身摔主動進攻的運用率分別為79.0%、67.3%和56.9%,但大、中、小級別運動員的成功率分別為43.2%、45.5%和47.4%。大級別運動員先后倒地率明顯低于中、小級別運動員的先后倒地率,中級別運動員近身摔進攻的先后倒地率最高。

表9 不同級別摔法的主動進攻狀況表
注:與小級別比較,*為P<0.05,**為P<0.01;與中級別比較,#為P<0.05。
不同級別摔法的反擊運用中,小、中、大級別運動員的接腿摔運用率和成功率均呈現由高到低順序。小級別的近身摔反擊運用率最高,為43.1%,明顯高于中、大級別運動員的反擊運用率(表10)。

表10 不同級別摔法的防守反擊狀況表
注:與小級別比較,*為P<0.05,**為P<0.01;與中級別比較,#為P<0.05。
綜上所述,不同時間差下,接腿摔技術屬于反擊的范疇,有非常好的運用效果。在近身摔方面,主動進攻的運用率明顯高于反擊的運用率,但防守反擊的成功率明顯高于主動進攻的成功率。大、中級別運動員近身摔的運用以進攻為主,以反擊為輔,防守反擊的成功率高于進攻的成功率;小級別運動員進攻和反擊的運用率更趨于均衡,近身摔進攻的運用率稍高于反擊的運用率,但成功率低于反擊的成功率。整體而言,運動員進身摔以進攻為主,反擊為輔,反擊有更好的運用效果,但出現先后倒地的概率更高。
2.3.2 不同摔法技術的攻防運用狀況
由表11可知,小級別運動員近身摔以下潛摔、勾踢摔和過背摔為主。下潛摔的反擊運用率和成功率均明顯高于進攻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反擊運用的成功率高達73.7%,說明小級別運動員下潛摔的反擊有非常好的運用效果,勾踢摔和過背摔技術均是在主動進攻條件下運用率高。中級別運動員近身摔以過背摔、下潛摔、勾踢摔和拌腿摔為主,下潛摔技術以反擊為主且成功率高于主動進攻的成功率,過背摔、勾踢摔和拌腿摔等主要運用于主動進攻,盡管進攻的成功率低于反擊的成功率,但主動進攻的運用率占絕對優勢。大級別運動員近身摔以勾踢摔、拌腿摔和下潛摔為主,勾踢摔和拌腿摔在主動進攻的條件下運用且有著非常高的運用率和成功率,下潛摔技術反擊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均稍高于主動進攻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壓頸摔技術主要是對下潛摔技術運用的防守反擊,在中、小級別運動員中較為常用,成功率非常高,有非常好的運用效果。以主動進攻為主的近身摔有過背摔、勾踢摔、拌腿摔等,大、中、小各級別運動員勾踢摔的進攻均有非常高的運用率,但成功率相對較低;以防守反擊為主的近身摔有下潛摔和壓頸摔,下潛摔在大、中、小各級別均有較多的運用,反擊條件下的運用效果更好。壓頸摔技術主要運用于中、小級別運動員對下潛摔技術的防守反擊,其運用率受對方運動員下潛摔技術運用次數多少的影響。

表11 近身摔攻防運用狀況
注:進攻與反擊的比較,*為P<0.05,**為P<0.01。
優秀運動員摔法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均明顯高于負方運動員摔法的運用率和成功率。優秀運動員近身摔的運用率明顯高于接腿摔的運用率,接腿摔的成功率卻稍高于近身摔的且先后倒地率低于近身摔的先后倒地率。接腿摔的運用率較低,但其運用效果較好。
根據運動技術運用的時間先后,接腿摔屬于防守反擊技術。優秀運動員接腿率不高,以接鞭腿摔的運用為主,包括接鞭腿下壓摔、接鞭腿勾踢摔、接鞭腿托舉摔等。相對于中、大級別運動員,小級別運動員的接腿率最低,但成功率最高。
優秀運動員常用的近身摔主要有下潛摔、勾踢摔、過背摔、拌腿摔等,近身摔中主動進攻的運用率明顯高于反擊的運用率,而反擊的成功率相對更高。小級別運動員更青睞下潛摔的反擊,中級別運動員過背摔的主動進攻運用率較高且有較好的運用效果,大級別運動員以勾踢摔、拌腿摔的進攻為主。
2016年全國男子散打錦標賽中,雙方運動員共抱纏3044次,平均每局抱纏8.29次,運動員無摔抱纏率高于優秀運動員和負方運動員摔法的運用率,雙方均出現較高的消極摟抱。因此,在散打訓練和競賽中,應進一步強化踢打技術的運用和得分能力,鼓勵運動員對快摔的使用,減少運動員消極摟抱對比賽節奏的影響。
接腿摔在比賽中有較高的成功率,且不易出現先后倒地,有較好的實戰運用效果,但在比賽中運動員接腿效率不高。訓練中應加強運動員接腿的意識,通過雙人配合反復強化接腿練習以形成接腿的條件反射,利于運動員接腿效率的提高及運動員實戰中接腿快摔的養成。同時,還應強化運動員腿法技術的運用能力,培養運動員全面的腿法技術,而不是僅僅局限于以鞭腿運用為核心的訓練和實戰模式。在訓練和實戰過程中,應該強化運動員腿法運用后的收腿意識,快打快收,使接腿摔的難度進一步提升。
不同級別運動員常用摔法有所不同,教練員在安排訓練時應注意區別對待,熟悉各種摔法的攻防運用效果。在訓練中,還應結合運動員身體條件和技術特點安排摔法的攻防對抗,注意培養和發展運動員的摔法特長。
[參考文獻]
[1]吉洪林.我國男子散打比賽摔法技術運用情況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7(10):46-50.
[2]楊波.武術散打比賽中摔法技術的運用特點與分類[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3):100-102.
[3]陳養勝.我國男子散打技術運用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3):86-87.
[4]張成明.李俊峰.李延亭.散打摔法的分類及運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