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李宗群,劉 偉
(蚌埠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安徽蚌埠 233030)
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能夠提高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并考察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它是加強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1-3]。
多數本科生都有主持或參與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的愿望,但在校大學生基本沒有參與、實施該項目的經驗。希望參與該項目的學生必須明確以下幾點:(1)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重點面向二、三年級本科生,一般項目實施期限為一年。項目負責人若是大學三年級學生,則必須有一名二年級本科生擔任第二項目負責人。原項目負責人畢業后,第二項目負責人自動成為項目負責人,繼續完成本項目。(2)申報者必須善于獨立思考,具有創新與合作精神。可以院系、跨專業聯合申報。(3)申報者要品學兼優,學有余力,具備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和能力。(4)每個項目需配備一名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原則上應具有副高(含)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
《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過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促進高等學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課題的選擇須符合上述目標。除此之外,創新創業計劃課題的選擇還要有獨立、完整的研究鏈條及切實可行的操作性。具體來說,要符合以下幾點原則:(1)課題與主持人所學專業緊密結合[4-5]。在課題的確定過程中,對國內外參考文獻的查閱、信息資料的歸納與整理、申報書的編寫等多方面無疑需要專業知識進行鋪墊。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系統性得到增強,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及工程化能力得以強化。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創新創業計劃課題中去,能夠給學生帶來成就感,讓他們感受到知識帶來的力量。(2)創新創業的選題要與自己的興趣相結合[6],且要適合在校本科生開展工作。興趣能夠決定主持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心態和境遇,它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人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并情緒高漲地完成課題。在興趣的指引下,枯燥的工作會變得豐富多彩、樂趣叢生,它使課題的進行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3)課題的選擇盡可能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在課題制作選擇時,若能引入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及難點問題,則會激發參與者。例如,如何將染料廢水、焦化廢水等有機廢水降解為對環境無污染的廢水成為當今社會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可以將其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提出利用高等氧化法將這類廢水中的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即二氧化碳和水)后再行排放。(4)課題完成工作量不可太大,力求做到以點帶面。在校本科生課堂學習任務較重,課余時間有限。因此,針對本科生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工作量不可太大。工作量太大,則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造成壓力,甚至造成項目半途而廢的后果;但課題的工作量亦不可太小,工作量太小達不到應有的鍛煉目的。
項目申報書的撰寫是整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一定程度上,計劃項目能否申報成功與所在團隊申報書的撰寫質量密切相關。申報書的撰寫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1)創新性。無論什么樣的課題都必須要有創新性,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或者研究別人沒有研究的東西,可以是新設想、新思路,也可以是新見解、新發現,還可以是某個領域、行業等方面的新突破。應使學生富有創造性地將學習的知識與要解決的問題聯系起來,通過極具創新性的巧妙設計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項目中,尋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6]。(2)前瞻性。21世紀是知識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任何研究課題應充分適應并反映這種變化趨勢。經過認真思考、理性分析的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的課題,對未來的策劃和現狀的改善具有引導作用,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3)針對性。課題選擇不宜過泛、過大,應集中于某一問題之上。它要求所在團隊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本團隊的課題,且該課題能夠反映出團隊對某一學科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4)科學性。任何課題的選擇都要有一定的理論根據,符合自然科學規律。一般而言,科學性的課題既有實踐基礎,又有理論基礎。大學生通過實施創新創業計劃,能夠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不斷充實自己。(5)可行性。創新研究團隊要從實際出發,考慮自己的實驗基礎、知識水平以及學校環境等因素,選擇切實可行、力所能及的課題。
在以上幾個原則的基礎上,撰寫申報書之前還要做好充分調研,以了解和把握該研究領域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研究進展及存在問題,根據自己的特色及優勢確定主攻方向和目標。申報過程中,盡可能把課題的意義、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和創新點等充分表達出來。同時,要著重在“新”字上下功夫[7]。申報課題的新穎性是專家評委所關注的重點,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查新報告來確定其新穎性。沒有新穎性,項目也便失去了研究意義。
除項目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及指導老師的基本信息外,需要填寫的申報書內容還包括:項目簡介、申請理由(包括自身/團隊具備的知識條件、特長、興趣等)、實施方案、特色與創新之處、進度安排、經費使用計劃及預期成果等幾個方面。下面就這幾個方面的撰寫作一簡要陳述。
項目簡介部分一般要求字數不多,類似但又不同于研究論文摘要。在創新創業計劃申報書中,該部分內容要力求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項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內容及創新性等。要力求給項目評委表達出該課題立項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申報書中申請理由部分一般要寫出項目組每個成員,尤其是項目主持人的特長、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與該研究課題相關的實踐經歷等;同時,也要表達出整個團隊在該項目方面的實踐及知識積累。通過這些內容的表達,給評委以本項目組成員有能力保障該項目順利實施的印象。
項目實施方案是申報書中需要重點論述的部分,一般該部分所占篇幅較大。這部分內容要表達出本項目實施的總體思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以及可行性分析等。必要時,還要寫出研究項目的技術原理(包括文獻、專利或發明等)、相關技術在國內外的研究及開發現狀,以及本項目完成時預計解決的關鍵技術或達到的技術性能指標等。這部分指標要盡可能量化,但要注意該指標有可能成為項目結題時考核指標。
預期研究成果一般包括理論和應用成果,理論成果主要指學術論文和專利等;應用成果主要指社會經濟效益等。不管是理論成果還是應用成果,在項目申報書中一定要具體化,例如在期刊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1~2篇,申報發明專利1項等。
項目特色及創新之處是在上述項目實施方案論述的結果上自然形成的不同于以往研究的部分,特色及創新之處一般不宜過多,2~3個即可。
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研究周期一般為1年。因此,項目研究進度安排可據此分為三個時間段。另外在填寫經費使用計劃時,項目主持人應充分聽取指導教師的意見及建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項目預期成果,即通過項目實施所獲得的成績,一般以發表學術論文、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或發明專利的形式得以體現。
申報書的編寫相當重要,需要申報人不斷推敲、仔細修改,多向指導教師請教。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要出現指導教師代勞的現象,這會影響到項目實施時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
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的實施是項目執行的關鍵環節,也是對大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耐力的綜合考量。下面就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作簡單的闡述。(1)課題實施時間的保障。大學期間的知識學習不再像中小學那樣帶有強制性,大學生可以規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有利于大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但在校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仍舊是學習,且以課堂教學為主。平衡課堂時間與開展創新創業計劃項目所需時間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創新創業計劃課題的實施過程中,項目實施者要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的時間,以保障課題的順利實施。(2)主持人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變化。青少年心理活動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其成就感、積極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激勵項目實施者,使其保持原有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尤為重要。(3)接受挫折的能力。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的實施是一個系統而又相對獨立完整的工作,需要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不斷地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完成。一般來說,申請者必須善于獨立思考,實踐動手能力強,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研究探索精神,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或創業的基本素質和能力。(4)其他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6-7]。例如,學生主持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疲于應對各種檢查(例如項目任務書撰寫、項目進展情況檢查、經費使用情況檢查、項目中期檢查等等),不一定能夠將所有的支出都一一開具發票,且在校學生沒有經濟收入。因此,應當給出一定的經費,用于打印費、市內調研這部分支出,提高學生實施項目的積極性、主動性。
(1)引入允許退出機制,給項目主持人及指導教師更大的空間。創新創業計劃的實施,本身就充滿風險,引入該機制也就是引入允許項目主持人思考不成熟所帶來的后果,不給指導教師增加壓力。(2)建立針對學生和老師的激勵機制。給予項目主持人一定的物質獎勵、榮譽獎勵或者學分獎勵,給予指導教師一定工資或工作量認可。某種意義上,指導教師指導一個學生的工作量不亞于自己完成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會影響到項目的完成水平以及學生進行研究的信心和興趣。因此,須肯定大學生創新項目,肯定指導教師的工作。(3)加強宏觀管理,避免繁瑣的日常管理,給項目主持人及指導教師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1]劉長宏,李曉輝,李剛,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5):163-166.
[2]楊芳,韓雷,尹輝.中南大學扎實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J].中國大學教學,2014(10):33-35.
[3]蔡志奇,黃曉珩.校企合作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開展[J].高教論壇,2013(8):38-40.
[4]蘇世彬,陳堅民,李廣培,等.“三加一”創業教育模式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探究——以福州大學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1):62-66.
[5]王海良,任權昌,喻洋,等.“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體會及感想[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216-217.
[6]潘一,宋力,楊雙春,等.關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幾點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30-32.
[7]田娟,鄭麗娟,劉明.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實施的現實問題分析與探索[J].河南科技,2014(2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