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展宇,武志海,張美善,張治安,蔚榮海
(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吉林長春 130118)
教育部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將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作為提高我國高等學校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確保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1]。教學團隊是指根據專業(學科)的需要,以教研室、研究室或實驗中心等為建設單位,以課程或專業為建設平臺,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而相互協作、共同承擔責任的老中青搭配、職稱結構和知識結構合理的教師群體[2-3]。植物生理學是農業院校生物專業和植物生產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培養農業科技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專業主干課程,其教學質量決定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效果[4]。近年來,多所農業院校對植物方面的專業基礎課相關團隊建設進行論述,不同學校教學團隊的建設各具特色。如何充分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建設一支高水平教學團隊成為農業院校關注的重點。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物生理學教學團隊以植物生理學教學為基礎,耦合科研,以科研輔助教學,以教學推動科研。本文以吉林農業大學為例,對農業院校植物生理學教學團隊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為其他高校的教學團隊建設提供參考。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及其規律和調節機理的一門學科,講授植物生理過程的基本理論和重要機理以及環境因素對各生理過程的影響和調節作用的基礎知識,同時緊密聯系農業生產實踐。擴大招生以來,許多農業院校植物生理學課程組面臨授課人數多、層次種類復雜的困難。植物生理教學團隊的建立,第一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及課程教學改革。高校歷來是更新知識、創造知識的基地,教師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多樣性。一成不變的課程教學,也不利于思維活躍、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接受新知識,因此需要通過教學團隊的建設實現教師間的知識交流與共享,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第二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組建教學團隊,能以老帶新完成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實現成員之間的優勢互補、相互借鑒和共同提高。教師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可以有效促進教學系統優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第三可以提高教師隊伍的團隊合力與整體優勢。教學團隊為多層次、多種類植物生理學授課提供優質的教師資源,為學校各專業培養提供優質服務,為系統推動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目前,吉林農業大學植物生理教學團隊承擔著博士、碩士和本科三個層次植物生理學的教學工作,每年承擔著全校6個學院16個專業本科生的理論和實驗教學。根據本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植物生理學分為2個不同教學模塊,農業生產類專業教學時數72學時,生物類專業教學時數56學時。植物生理學課程組經多年的努力,2004年將該門課程建設為吉林省精品課,在此精品課建設的基礎上成立了植物生理學教學團隊,2013年植物生物學教學團隊被評為省優秀教學團隊。植物生理學教學團隊在師資隊伍、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材更新、教師發展、網絡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
優秀的教學團隊是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堅強后盾。植物生理學課程教學團隊共有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各3名;博士生導師1名,校級教學名師1名。教學團隊職稱高,年富力強,高級職稱占教師人數的66.7%,教授都在一線授課和指導本科生實驗;學歷層次高、學緣結構合理,團隊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業務素質好,能熟練應用計算機及網絡進行科研、教學。
在團隊隊伍建設過程中,鼓勵青年教師進修學習;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加速青年教師成長;青年教師的培養是一項朝陽工程。近年來高校新進的青年教師學歷水平普遍較高,教授對象是接受新知識較快的大學生,團隊將努力營造“寬松、積極、濃厚”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根據每位青年教師的專長與教學特點,為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展示和競賽的機會。讓青年教師主動參與各種方式的學習和培訓,成為各理科課程組教學、科研骨干力量。
擴大招生后,學生整體水平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相應改革。教學方法可以啟發式、引導式、參與式為主,理論課上加強師生的互動,提高學生對植物生理學課程學習的興趣。采用參與式教學,教師通過組織、設計一定的教學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植物生理學教學內容中講解農業生產環節中與本課程相關的實際問題,了解國內與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的差距,激發學生對農業的熱愛。
將科研機制引入實驗課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實驗方案的設計,分期測定生理指標,最后撰寫研究論文,寫出一份完整的實驗報告。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實驗學時中的數量和比重,確保每名學生均動手做實驗,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強化學生基本技能和科研素質的培養,通過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使資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理論教學做到五個統一,即教材統一、大綱統一、教學內容統一、試題統一、閱卷和評分統一。完善學生成績評價考核,加大實驗考核的權重。實驗成績主要考查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據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結果正確與否進行評價,實驗成績的評判將平時成績與實驗報告成績有機結合起來。由于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進,學生實驗技能有很大的提高。
教材是大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生理學課程教學團隊的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經驗豐富,并有多年編寫教材的經驗。傳統植物生理學教材的針對性不強,本團隊多次組織對植物生理學教材進行編寫及修訂工作,在繼承和發揚國內外傳統教材基本內容和特色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和植物生理學研究發展趨勢,把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融合到教材的相關章節,注意將實驗方法與理論內容有機結合。團隊2007年編寫了“十一五”規劃教材《植物生理學》;此外加強與兄弟院校的合作,編寫了《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等系列教材;2009年編寫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植物生理學》,被評為2010年“吉林農業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并于2011年獲“吉林省優秀教材二等獎”。為了配合課程教學改革,便于學生掌握植物生理學內容,編寫《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術》《植物生理學學習指導》,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及建設成果。
教學與科研是目前高校追求的兩項重大指標,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學質量高低的一個標準。教學團隊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按照“科研型的教學和教學型的科研”的理念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近年來,團隊成員獲校優秀教學質量獎2項,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吉林省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二等獎1項;在《Plant Physiology》等發表SCI論文10余篇,在《作物學報》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8篇,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團隊成員主持國家自然基金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獎3項。團隊注重科研、教學互動,用教學促科研,用科研促教學,教學科研互動和轉化,形成科研與教學一體化的團隊。團隊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有機地融入教案,有效增補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效果;同時,教師結合自身的科研方向,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
教學資源共享網絡平臺是高校信息化教學的重要組成,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代高校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據課程特點,建設了植物生理學教學網站,教學資源全部上網。制作了植物生理學課程教學課件和網絡課件,完成了全校植物生理學試題庫建設,電子教案、教學大綱、教學日歷、考試大綱、多媒體課件等上網公布;本團隊網站建立了教師、學生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與教師進行交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實行在線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同時也創建了豐富的可供學生學習和下載的網絡教學資源,網絡內容定期更新,逐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近三年,植物生理學教學團隊通過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學生植物生理學實驗技能增強,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明顯提高,許多論文被評為優秀畢業論文;畢業生以扎實的基本理論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和社會各方面的廣泛好評。“植物生理學”是農學類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科目,考生都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考研率明顯提高;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理論扎實,實驗技能強,受到了導師的贊譽。
受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和相關政策的導向影響,高校教學團隊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如何培養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協同發展是今后團隊建設關注的重點;擴大招生后本科和碩士生人數劇增,師生比不合理、師資力量、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師教學任務更加繁重,均嚴重影響教學改革和團隊建設。因此,需繼續加強建設,進一步提升教師整體的英語水平,探討數字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新模式,鼓勵教師開展示范性教學、在線課堂教學等教學方法的改革。
[1]楊海蓮,劉國琴.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教學團隊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12(2):49-51.
[2]周峰,華春,陳全戰,等.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團隊的建設與實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68-69,73.
[3]劉寶存.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J].中國高等教育,2007(5):29-31.
[4]樊金娟,朱延姝,崔震海,等.高等農業院校植物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70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