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方
摘要: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的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發揚,古典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語境中的古典舞進行了討論,并從古典舞的語言問題、古典舞的“語言”、古典舞的“言語”、古典舞的語言個性化創造,四個方面對古典舞的“語言”和“言語”展開了討論,將古典舞的整體面貌進行分析,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典舞;語言;言語
引言:
一些學者認為,古典舞是通過身體的動作進行表達的,主要由語言和言語共同構建了語言活動。古典舞中的語言是人們共有的一種系統,是客觀存在并且穩定的,而古典舞中的言語,是由個人意志產生的,具有變化性、個體性、異質性等基本特征,不具備統一的模型。總而言之,研究古典舞中的語言和言語兩者之間的界定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一、語境中的古典舞
語境為人們常用的舞蹈意識,這種意識具有一定的時間意義,能夠反映出古典舞的現狀。在古典舞中,藝術家將古典與當前的舞蹈進行了區分,進而藝術家在表現古典舞時,使用的舞蹈表現方法不同。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但古典舞作品在這一方面沒有得到展現,原因在于“舞蹈語言”的不同,在這方面,由于我國古典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進而在古典舞重構的過程中,沒有將古典舞蹈中的意義詳細的了解。中國的古典舞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出現了語言結構不統一的情況,還出現了多養化的特點,影響了古典舞的發展。
二、古典舞的“語言”和“言語”
(一)古典舞的語言問題
由于我國古典舞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傳承,為了使古典舞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需要以復興古代文化傳統為基礎,使古典舞能夠具有民族特征,使古典舞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發揚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使觀眾收到感染。在古典舞的語言和言語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舞蹈種類具有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在芭蕾舞中,要求舞者做出開、崩、直、等舞蹈動作,在表演時以腳尖點地,通過音樂、舞蹈等手法來表現戲劇情節,主要的代表作為《天鵝湖》、《胡桃夾子》等。戲曲舞蹈中,主要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等個中國表演,有“中正”、“方圓”等要求,經過不斷發函,不斷更新內容,逐漸形成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1]。在對古典舞進行分類的過程中,需要將其與其他種類的舞蹈進行區分,就像語言的“能指”與“所指”具有單獨的含義,使舞蹈具有個性化的特點,進而在將舞蹈進行匯集的過程中,能夠具有多元化的特點。
(二)古典舞的“語言”
在對古典舞的語言進行分析時,可以通過兩個方面進行。第一,由于古典舞與其他舞蹈種類不同,在構建語言形態、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同的體系,進而古典舞的表現方法存在差異,在20實際50年代,隨著中國古典舞一詞的提出,舞蹈理論家根據這一詞進行了實踐,進而逐漸了解這一詞的含義。一些學者認為,“古典”能夠代表民族的主流藝術,構建了一個民族文化,其需要精心培育,進而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藝術。盡管學者對這一內容沒有進行準確的定義,但具有毋庸置疑的一個契合點,“中國古典舞矛強烈的文化屬性和民族表現特征”。另外,在中國古典舞中的語言問題中,由于舞蹈語言中,沒有絕對的“能指”與“所指”,每種語言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并且需要多個語言個體,才能使其具有多樣性。
(三)古典舞的“言語”
隨著古典舞的不斷“復蘇”,每位藝術家都在進行著不同的努力,由于藝術家具有不同的藝術背景,進而在“復蘇”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的“復蘇”方式,進而出現了不同的藝術形態,例如,在2006年,出現了三種藝術形態鼎力的局面,第一種,部分藝術家根據明清時期的中國戲曲與武術,對古典舞進行了文化構建,這種構建方法既能夠表現出中國文化傳統,又能夠展現當代民族藝術。第二種,一些藝術家以敦煌壁畫中描繪的歌舞場景為基礎,對古典舞進行了重造,進而展現了中國歷史中的古典舞。第三種,一些藝術家將漢朝中的舞蹈音樂文化為基礎,對古典舞進行了重造,進而在古典舞中表現出了華夏民族的舞蹈文化。通過對以上三種重鑄古典舞的方法,能夠展現了我國藝術家對這一內容的重視程度,并在之后的不斷發展中,逐漸被填充和豐富[2]。由于藝術家對古典舞的有著不同的理解,雖然藝術家在對其進行構建的過程中,使用了不同形態和不同的方法進行構建,展現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不同面,但這些藝術家具有同樣的目的,即將古典舞重鑄,在其中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進而表達出了藝術家對于古典舞重塑與構建的心愿與目標。
(四)古典舞的語言個性化創造
在對古典文化進行重新構建的過程中,由于各位藝術家對古典舞有著不同的理解,在構建的過程中,結合不同方面對古典舞進行重建,使古典舞在構建的過程中更加具有個性化。優秀的古典舞作品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帶給觀眾試聽方面的享受,并使觀眾在觀看古典舞的過程中,感悟到生命的意義。給觀眾帶來一定的感悟也是在構建古典舞的意義。每位藝術家在構建古典舞的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歷史依據,沒有憑空想象,使用這樣的構建方法,能夠使古典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還更加個性化。語言作為舞蹈的關鍵點,在構建古典舞的過程中,需要以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歷史背景,將歷史文化添加到其中。另外,在對古典舞進行創造的過程中,由于古典舞的形象大部分來自于生活,因此,需要考慮歷史環境、生活藝術等方面的內容,進而古典舞在進行表現的過程中,能夠更加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
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在對中國古典舞進行“重鑄”的過程中,盡管沒有統一的模型,但在這一過程中,有著統一的規律和目標。又由于各個藝術家在對古典舞進行重鑄的過程中,具有不同方面的見解,進而融入了不同的歷史背景,但在這一過程中不同的藝術家具有相同的目標,即將古典舞結合中華文化“重鑄”,進而使中華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揚。
參考文獻:
[1]蘇力.淺談武術與古典舞氣息運用的異同[J/OL].黃河之聲,2017(21):151.
[2]張婕.古典舞表演動作的節奏特征[J].藝海,2018(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