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平
摘 要: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筆者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分為網絡功能載體、網絡內容載體,網絡隊伍載體,三種載體相輔相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建設需要拓展網絡平臺,凈化網絡空間,豐富網絡內容,建強網絡隊伍,發揮各大載體的優勢,并組合各大優勢,形成合力,發揮網絡思政教育的載體最大功能。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網絡功能載體;網絡內容載體;網絡隊伍載體
大王卡的主要用戶,優酷騰訊等的忠實會員都是大學生,移動針對大學生的主要流量優惠活動層出不群,以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為例,每50人中就有1人賣流量,顯然大學生和網絡已形影不離。網絡戰場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網絡思政是繼教師思政、課程思政的又一大思政體系建設。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2005年清華大學張再興教授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面是基于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較為全面的界定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各位專家學者的不斷研究,大家形成一種共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目的是一樣的,對大學生而言,就是樹立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基本道德規范,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2]。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和現狀
從1994年到2004年,我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歷經十年的發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格局基本形成。從2004年8月26日,中發16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了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2013年習總書記全國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8.19講話,2016年總書記的新聞輿論工作會議的2.19講話和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4.19講話,再到2016年12月7日至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開啟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歷史篇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進入新時代,高校“四梁八柱”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載體
2016年3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載體是實現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的的中介和手段。當前我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的正在不斷建設和優化。
筆者認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分為三大模塊:一是網絡功能載體;二是網絡內容載體;三是網絡隊伍載體。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功能載體
目前基于網絡功能的載體主要有以下幾類。
1、校園公眾號和校園網:校園網官網已普及,有思政宣傳的窗口和欄目,但學生和學校更關注的是學校通知、與學習、教學相關的功能性應用,而忽視其思政的教育。
隨著微信的飛速發展,各大學校建立了自己學校的公眾號,很多二級學院,系部,甚至專業建立了自身的微信公眾號,這些公眾號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這些網站更注重的是宣傳學校、院系自身,往往把學院新聞放在公眾號推送的第一條,這些都是基于學校校園網和學校公眾號的初衷,而思政教育只是這些平臺的一個專欄、或板塊,在其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學生的關注度很低,遠遠低于對學校通知和院系新聞的關注度 。
2、紅色網站:主要有紅色戰線等,經歷了多年發展,趨于成熟,是很好的思政教育網站。關注這些網站的多數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并為之提供了素材和交流圈子,確成了思政工作者的獨角戲,而我們要教育的絕大多數大學生反而在圈子外,只能吸引少數喜歡思政的大學生、團學干部或者相關社團會關注。其中一個平臺——中國大學生在線因受到政府的推動,內容與學生息息相關,漸漸被大學生關注,在無形中起到了思政教育的作用。
3、思政慕課或者微課:高校和思政教師跨校聯合共建,內容精彩,深得學生喜愛。
4、新媒體:(1)交流互動平臺:微信、qq、微博、貼吧、表白墻等。如今大學生都融入了新媒體這一網絡載體,學生至少會有一種或幾種app。新媒體功能的不斷完善,比如屏蔽、匿名功能等。新媒體是了解學生的一種渠道,但輔導員若發聲了,就會被屏蔽,無從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若不發聲,思政教育的及時性并未發揮作用,如何善于發聲顯得很重要,但又很難。(2)輔導員自運營新媒體:輔導員的微信公眾號多以學生關心的生活、事件、疑問、職業規劃發展,并以專業的指點或答疑解惑的方式對學生給予思政教育。(3)學生自運營的新媒體:比如公眾號,微博。這些學生運營的新媒體符合學生的興趣點,沒有代溝感,網絡語言溝通無障礙,思想交流以及影響很廣泛,如果這些自媒體加入一些思政的教育,將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同時學生運營的自媒體會得到其他平臺的推廣,以及學生之間的互推,學生的流量會很大,進而擴大其影響范圍和影響力。
新媒體的群密度,交互性和實效性的優勢特別明顯。良好的運營將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5、其他:(1)教師自身的朋友圈和QQ空間,今日頭條,微博及一些個人APP;一個人的朋友圈會影響另外一個人,這就是人格魅力在無形中起到的教育作用。(2)校友圈:校友是學生樂于接觸、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力的人群,校友的思想政治意識很容易影響在校大學生的意識形態。(3)各大招聘網站、跟蹤調查網站等:這些網站學生關注度很高,網站傳遞的信息,無疑中會影響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形態。
以上都是基于思政教育的網絡環境,但網絡的開放性和幾個大型網站的壟斷,更廣闊的網絡環境是外部網絡環境。
思政教育的外部網絡環境需要正能量,更需要建設網絡文明、樹立網絡道德、維護網絡安全。難免會有一些網上很火的與大學生相關的負面事件,并且傳播速度極快,這個時候網上的正名很慢,就需要線下教師的引導。比如太原城市職業技術的幾位有經驗的班主任,會把最近幾年的與大學生相關的事件匯總起來,為網上的炒作正名,并作為很好的案例告誡學生如何注意安全,并進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對學生人生觀念的樹立,都起到了很好的幫助。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內容載體
網絡功能的發揮很重要,但功能的發揮離不開網絡的內容,內容的吸引力,教育力和影響力最終才能起到思政教育的作用。
網絡內容載體:包括文化內容載體和活動內容載體。
就思政教育網絡文化內容載體而言,具體的文化內容依然依托于線下的文化,本質文化是思想政治課程和理論,多以微課,幕課、網絡評論文章,新聞報告等形式體現。為了實現思政課大提升、大格局、各地高校統籌協調課內外、院內外、校內外、行內外各方面資源,積極拓展教學資源、教師資源、實踐資源,不斷凝聚思政課建設合力[3]。
另外一種就是能反映、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文化,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文化、高雅藝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國家大事、時事政治等,在線上以圖片、漫畫、音頻、視頻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觀、形象的表現。原創大學生耳熟能詳,直擊人心的,深入生活、深入現實、深入學生的原創網絡文章,制作一批符合網絡特點,制作精良、寓教于樂的新媒體作品,使網絡思政教育真正被學生閱讀、觀看、學習,進而起到思政教育作用。
網絡活動載體是以網絡文化為主題而開展的單、雙、多向交流活動,具體形式有優秀網絡作品的征集、展示、展播、巡展等;答題、投票;以互動為主的點贊、轉發、留言、問答、訪談、聊天等。
網絡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性高,學生便覺得枯燥,積極性不高;活動內容新穎別致,學生參與度高,但思政教育功能性降低,反而娛樂化。一些網絡活動載體的策劃設計,需要考率思政性和活動性更好的融合,同向同行。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隊伍載體
不管是傳播網絡內容,還是發揮網絡功能,最初始的來源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工作。
思政教育網絡隊伍載體至關重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和教育隊伍必須具備懂政治、懂理論、懂教育、懂網絡等基本素養[4],網絡隊伍建設也需要大格局思維,組建網絡思政工作團隊。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也是全體教師以及班主任,班導師、宿舍管理員以及所有團學干部的工作。同時發揮“自干五”、意見領袖、網絡紅人、網絡評論員等的作用。
對于專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培訓、交流、考核獎勵,并打造全國知名的擅長大學生思想引領的網絡輔導人員,使專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師德,有思政素養,有專業素養,發揮思政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做到言傳身教。對于兼職或相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引導和借力,塑造良好思政網絡環境。
三、總結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建設需要拓展網絡平臺,凈化網絡空間,豐富網絡內容,建強網絡隊伍。[5]發揮各大載體的優勢,并組合各大優勢,形成合力,發揮網絡思政教育的載體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再興.我國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十年歷程與發展[EB/OL].清華大學新聞網http://news.qinghua.edu.cn,2005,10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2004-8-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總體方案.[Z].2017-4-27.
[4]葉定劍,靖詠安.對加強高校網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的思考[J].新媒體思政: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2):4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教黨[2017]62號)[Z].201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