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提出為大學生帶來嶄新的發展道路。通過對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對策,創業能力培養需要高校加強創業教育,政府建立健全服務指導體系,社會及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給予鼓勵,同時發揮大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四位一體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
在高等教育擴大普及與深入改革的形勢下,地方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壓力驟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不僅為現代經濟的發展指明道路,更為現代教育指明方向,為大學生帶來嶄新的發展道路。為緩和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壓力,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網絡信息優勢,提升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競爭力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
當前,雖然從國家到地方對大學生創業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出臺了許多相關優惠政策,但是,地方高校畢業生的創業仍困難重重。[1]首先,地方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既缺乏相關的專業課程指導,也未能使大學生詳細了解政府相關優惠政策。其次,地方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較弱,創業的意識和能力不是很強。最后,部分家庭、社會甚至企業并不看好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創業氛圍不濃。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對策
1.地方高校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
高校在不斷更新創業教育理念的同時還應該不斷整合內外資源,收集創業信息,優化創業教育環境,構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遇和舞臺。高校在加強校內創業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和政府、企業等社會各界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聯系,以獲得更多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幫助和支持。通過政府扶持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更多的創業實踐基地和創業融資平臺,此外還可以通過講座、座談會、社會實踐、創業大賽等形式也可以作為創業教育平臺進一步培養綜合型創業人才。
創業教育教學的效果直接取決于高校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的水平、經驗和實戰能力。加強創業教育水平提升的首要前提就是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引進兼具豐富理論知識和創業實踐的教師,切實建立起理論和實踐全面武裝的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給大學生以最先進和最實用的創業理念、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指導。
2.地方政府建立健全創業服務與指導體系,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支持大學生創業
對于大學生創業來說,能否取得成功,或者退一步說能否具備創業的意識和動力,至關重要的是政府要建立健全創業服務與指導體系,進一步提升政策的實效性和時效性,體現出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重視程度。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支持大學生創業。
從總體上來看,盡管國家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制定了一些政策,特別是在“雙創”的大背景下,國家、各省市都給予高度重視,但仍存在重社會人士創業孵化、輕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重經濟效應、輕人才培養,重制度完善、輕服務指導,重形式審查、輕過程培育等情況。
二是重視“落地執行”,支持大學生創業。
目前,盡管國家、各省市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政策相對較好,但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大學生創業政策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工作推進不力、執行不夠徹底的現象,這就需要國家、各省市要在優化大學生創業體系、各政策之間的關聯度方面狠下功夫,進一步提升政策落實的力度,尤其是不要出現相互推諉、甚至扯皮的現象。
三是提供“支撐條件”,支持大學生創業。要進一步拓寬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特別是要在建立“大學創業服務機制”方面狠下功夫;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業服務模式的創新,最大限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條件,比如開展“大學生創業論壇”;為學生創業提供更多的場所和資金支持。
3.社會及企業對大學生創業給予鼓勵
地方企業以及周圍環境對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地方企業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拓展高校學生創業思路,激發其熱情,并提供技術、管理上的實際指導。
4.大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加強創業知識和相關政策的研讀,積極參與創業
對于大學生來說,創業是就業的起始階段,大學生只有積極參與創業,才能積累更多的創業經驗,進而能夠對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是需要大學生在畢業之前積極參與創業活動,比如經常參加創業培訓班,利用閑暇時間兼職打工,對自己感興趣的創業項目進行研究等等,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創業能力和掌握創業技巧,不斷積累創業經驗。
二是需要大學生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將創新與創業緊密結合起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創業項目,以創新促創業,使自身在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能夠有更大的提升。
三是大學生還應該加強對國家、省市關于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措施研讀,了解和掌握創業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通過閱讀研究文件提高自己對“雙創”的認識水平,為日后謀求創業奠定堅實基礎。
三、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結構在持續優化升級,這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帶來了機遇。高校畢業生作為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素養與能力,所以應該把握機遇,順應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積極轉變就業的理念,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創業。
參考文獻:
[1]曾斌.淺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2).
[2]信珍珍.“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D]. 濟南: 山東中醫藥大學,2016.
[3]董超云.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協同培養機制構建[J].才智,2017(21)9.
基金項目:2017年度滄州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課題批準號:2017117
作者簡介:劉娜(1984-),女,河北滄州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無線傳感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