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 陳傳明
【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資金是企業經營發展的血液,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發展壯大,中小企業必須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從而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從融資渠道出發,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了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經營風險高、規模小、信用意識比較差等原因,出現了融資難的問題,這個問題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課題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小企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希望能給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幫助,并為政府和金融機構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一、企業融資的渠道
融資渠道是指客觀存在的籌集資金的來源方向與通道,企業的融資渠道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二是外源融資。
(一)內源融資
內源融資主要是企業的自我積累機制,是指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利潤留存而形成的融資,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和折舊。內源融資的數額大小主要取決于企業的可分配利潤和利潤分配政策,內源融資數額相對較少,無法滿足企業的全部資金需求。內源融資沒有融資費,但是在進行融資決策時必須考慮機會成本。
(二)外源融資
外源融資是指企業向外部籌集資金而形成的融資,主要包括取得銀行借款和商業信用、發行股票和債券等。一般企業在初創期和成長期由于資金需求量大,內部留存較少,無法滿足企業的全部資金需要,因此主要采用外源融資來獲得企業需要的資金。外源融資一般會有融資費用發生,提高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融資渠道單一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經營風險較高、盈利能力較弱,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高,因此商業銀行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即使提供貸款利率相對較高,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雖然目前資本市場已經有中小板和創業板專門針對中小企業,但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通過資本市場融資門檻還是相對較高,無法達到上市條件。新三板的出現,為中小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但是相關的制度還不健全,仍無法保證中小企業的資金需要量。
(二)信用體制不健全
中小企業信用體制不健全也是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缺乏的現象,許多管理者沒有信用管理的意識,企業沒有形成良好信用的企業文化,經常會出現銀行借款到期時無法償還本金支付利息的情況,這也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的主要原因。同時,由于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大、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信用度不高等特點,很多個人投資者和機構不愿意把資金投入到中小企業手中,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成為了中小企業發展的阻力。
(三)政府及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遠遠不足,政府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主要是傾向于大型成熟企業。同時由于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不愿意向中小企業、高風險項目提供貸款,因此我國有專門針對農業農村、大型項目建設和成套設備進出口的政策性銀行,分別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但是沒有設立專門的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從這些可以看出政府及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小的,也成為了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加強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拓寬融資渠道
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經營風險高、規模小、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特點,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中小企業必須規范企業的治理結構、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必須改善管理手段,提高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業績,提高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充分利用銀行的信用貸款,同時通過擴大規模和提高業績達到資本市場融資的條件,在“互聯網+”背景下,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吸收風險投資,通過P2P網絡貸款、眾籌投資等模式進行融資,實現融資方式的多樣化。
(二)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機制
由于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缺乏的現象,同時我國沒有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機制,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因此,應該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機制,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首先,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說,企業管理者必須重視信用管理、提高信用意識、建立良好信用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自身的信用度:其次,地方政府應該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機制,明確獎懲機制,通過信用機制,可以了解中小企業過去的信用狀況,信用度高的企業可以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甚至可以通過提高企業的業績和擴大企業的規模到資本市場上融資,而信用度低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
(三)完善政府及金融機構相關政策
目前政府及金融機構的相關扶持政策主要是針對大型成熟企業,而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遠遠不足,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要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必須完善政府及金融機構的相關政策。首先,政府應該通過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稅收優惠等手段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其次,政府及金融機構應該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設立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或者成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信用合作社,以提高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可知,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經營風險高、規模小、信用度低等原因,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要想改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首先中小企業必須自身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的意識,改善企業的業績;其次政府必須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機制,提高企業信用意識;最后政府及金融機構應該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以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并最終促進中小企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