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病毒性腦炎是臨床上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病毒、皰疹病毒及腸道病毒感染是小兒病毒性腦炎常見的病因[1]。此類患兒并沒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病情嚴重程度也有很大區別,嚴重的可導致死亡,常以致死率高及致殘率高著稱[2]。新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病毒性腦炎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偶爾表現為流行[3]。本文旨在探討顱腦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EEG)對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預后的評估價值,為臨床上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預后及病情的判斷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隨機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州市第一人醫院收治的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80例,所有患兒均經我院檢查確診為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者驚厥發生時間超過1min,并且符合《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病毒性腦炎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②肺炎支原體、細菌等其他病原體感染所導致的非病毒性腦炎者;③患者本人或家屬不同意本研究者。在所有入選患者中,其中男44例(55.00%),女36例(45.00%),平均年齡(5.4±1.2)歲,病程2~3d,平均病程2.6d。在臨床表現方面,行為異常10例(12.50%),嗜睡24例(30.00%),昏迷30例(37.50%),頭痛36例(45.00%),嘔吐52例(65.00%),發熱60例(75.00%),抽搐80例(100%);語言異常6例(7.50%),視力異常7例(8.75%),具有局灶體征30例(37.50%);36例腦膜刺激征陽性(45.00%),55例(68.75%)病理征陽性。在實驗室檢查方面,其中腦脊液異常35例(表現為蛋白異常升高、白細胞計數異常及腦壓升高),腎功能異常10例,肝功能異常15例,電解質異常25例,血常規異常42例,心肌酶譜異常55例。
1.2.1顱腦MRI檢查
所有入選患者顱腦MRI檢查采用飛利浦Multiva 1.5T 高場強磁共振掃描儀進行,在發病后1周內進行檢查。其中矢狀面層厚設為5mm,軸面層厚為7mm。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維時間飛躍磁共振血管成像檢查方法對部分患兒大、小腦分支血管、顱底Willis動脈環、基底動脈及椎動脈進行檢查。其中表現為不對稱或對稱、多發或單發,斑片狀、局限點狀或彌漫信號為MRI異常表現,異常信號常為長T1、T2信號。
1.2.2 EEG檢查
所有入選患者EEG檢查采用Cadwell Easy Ⅲ腦電圖機,相關頭皮電極安裝則根據國際標準系統法安裝,根據單雙極導聯所描記得到的結果異常程度將患者分為輕、中、重三種程度,并采用《臨床腦電圖學》的診斷標準作為此次EEG的診斷標準。EEG異常波主要表現為彌漫高波幅的δ波活動及θ波活動,部分患者可有背景節律異常、尖波、棘波、波幅降低等表現。
所有入選患者均給予綜合治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適當給予干擾素、阿昔洛韋或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予以激素、甘露醇等減輕腦水腫,并對患者出現的驚厥及高熱情況進行積極控制,對于癥狀嚴重的重癥患兒可適當給予康復治療、神經節苷脂、能量合劑或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當患兒MRI、EEG檢測結果恢復,不存在神經系統后遺癥,并且相關腦炎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為治愈,當上述情況中出現任意一項異常時為未愈。
所有入選患兒于病程3d內同期進行顱腦MRI、EEG檢查,并對相關臨床資料進行詳細記錄。根據檢查結果將患兒分為MRI異常組、EEG異常組,觀察指標包括以下幾個:①重癥為伴有局灶體征及昏迷,對兩組患兒重癥發生率進行記錄;②在完成具體治療后對MRI、EEG進行動態觀察,每隔1個月復查1次,對患兒的異常動態變化進行記錄,在完成治療后3個月時對患兒恢復的正常情況進行評估,并對恢復正常率進行記錄;③隨訪12個月評估患兒神經功能,對兩組患兒神經系統后遺癥發生率進行記錄。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對影響患兒預后的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及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法。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4例MRI結果異常,異常率為55.00%,其中累及小腦3例,丘腦4例,島葉3例,半卵圓中心6例,腦干6例,枕葉8例,基底節10例,頂葉9例,顳葉22例,額葉28例;具有多部位損傷表現26例,伴多發腦出血5例,腦膜異常7例,脫髓鞘改變8例,腦室周圍及后角白質病變10例,腦血管病變14例。治療后3個月內13例MRI復查結果恢復正常,占16.25%;10例MRI復查結果好轉,病灶較前縮小;27例繼發改變,表現為腦室擴大5例、腦萎縮20例、腦軟化2例。71例EEG結果異常,異常率88.75%,其中重度異常30例,中度異常28例,輕度異常13例。
隨訪12個月,其中多功能異常28例,視物障礙3例,聽力障礙4例,語言異常8例,運動障礙10例,繼發性癲癇28例,智力異常30例,存在神經系統后遺癥42例。
MRI異常組后遺癥發生率、重癥發生率高于EEG異常組,恢復正常率低于EEG異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各組患兒后遺癥發生率、恢復正常率及重癥發生率比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sequelae incidence, recovery rate and incidence of severe cases in two groups[n(%)]

組別例數(n)后遺癥發生率恢復正常率重癥發生率MRI異常組4436(81.82)7(15.91)35(79.55)EEG異常組7140(56.34)44(61.97)39(54.93)χ27.85333.4457.400P0.020<0.010.025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MRI異常、EEG異常及伴有多器官功能損傷對患兒的預后具有一定的影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MRI異常及伴有多器官功能損傷是患兒預后不佳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表3。
表2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Table 2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影響因素 療效(n) 治愈未愈χ2POR95%CI腦脊液異常 無22243.4830.0628.1140.852~78.925 有1222伴有多器官損傷 無21168.8070.0034.9921.726~14.418 有1330MRI異常 無2888.8070.00312.9642.354~71.416 有1331EEG異常 無634.3050.0389.8161.105~87.064 有2843
表3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Table 3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影響因素 療效(n) 治愈未愈POR95%CI腦脊液異常 無22240.2980.5840.214~1.606 有1222伴有多器官損傷 無21160.0285.6521.186~26.903 有1330MRI異常 無288<0.0110.8743.412~34.670 有1331EEG異常 無630.09421.8540.582~817.304 有2843
呼吸道病毒、皰疹病毒及腸道病毒感染是小兒病毒性腦炎常見的病因。目前,臨床上診斷病毒性腦炎的金標準是病毒病原學檢測,但受于我國國內的醫學發展水平局限,腦脊液病毒培養及腦活檢病毒分離等確診方法還不能做到普遍開展[4]。雖然腰椎穿刺腦脊液常規檢查在病毒性腦炎上能提高一定的診斷水平,但這種診斷方法也存在病情嚴重無法確診的局限性,因此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及相關臨床表現并通過實驗室檢查的方法則顯得非常必要[5]。
本文旨在探討顱腦MRI、EEG對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預后的評估價值,為臨床上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預后及病情的判斷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后遺癥發生率、恢復正常率以及重癥發生率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患兒的后遺癥發生率、恢復正常率及重癥發生率與MRI異常、EEG異常存在一定的關聯。在本研究中,MRI異常組重癥發生率較EEG異常組顯著升高(P<0.05),提示MRI異常可能是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預后不良的一個危險因素。EEG異常組恢復正常率較MRI異常組顯著升高(P<0.05),MRI異常組后遺癥發生率較EEG異常組顯著升高(P<0.05),進一步表明MRI異常與患兒預后不良有關,MRI對于患兒的病變部位及病情恢復情況能夠直觀地反應出來以供醫務人員觀察,對于患兒早期的康復干預治療及后遺癥發生情況預測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具有最大的預后判斷價值。另外在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MRI異常、EEG異常及伴有多器官功能損傷對患兒的預后具有一定的影響(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MRI異常及伴有多器官功能損傷是患兒預后不佳的危險因素(P<0.05),這與類似研究的結果相一致[6-7],進一步表明MRI、EEG對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的病情判斷、治療療效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意義,兩種方法進行結合分析為患兒的預后改善及早期康復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病毒性腦炎合并驚厥患兒的重要輔助檢查方法包括顱腦MRI、EEG檢查,其中MRI具有最大的預后判斷價值,預后不良者常常為MRI異常。兩種方法進行結合分析不僅對預后評估、治療效果及病情判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還為患兒的預后改善及早期康復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王學禹,王文娟,張秀芳.病毒性腦炎患兒血清和腦脊液中Gal-9的變化[J].臨床兒科雜志,2016,34(11):811-814.
[2]Suthar R,Sankhyan N,Singhi P.Hyperkinetic movement disorder in a girl with anti-NMDA receptor encephalitis[J].Indian Pediatr,2016,53(1):81.
[3]Czupryna P,Tarasow E,Moniuszko-Malinowska A.MRI and planimetric CT follow-up stud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ick-borne encephalitis[J].Infect Dis(Lond),2016,48(1):74-81.
[4]侯漩,江泓.病毒性腦炎合并雙側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征的臨床特點[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1(10):1106-1110.
[5]孫恒斌,余天浩,張宙.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在重癥病毒性腦炎伴發癲癇持續狀態患者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6,29(5):363-365.
[6]Sharma N,Verma R,Kumawat K L,etal.miR-146a suppresses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during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aOArS982 strain infection in human microglial cells[J].J Neuroinflammation,2015,12:30.
[7]Pistacchi M,Marsala S Z,Gioulis M,etal.Uncommon relapse after post-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an atypical case report[J].Acta Neurol Belg,2015,115(4):69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