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
摘要:對比分析是為了預測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難點,預防學習者的偏誤,從而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效率,對二語習得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對比分析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渠道,作為對外漢語研究中的很重要的一種研究方式和教學方法,有助于揭示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對外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教學中,采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有助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解決學生交際中出現的不得體問題。
關鍵詞:對比分析;對外漢語教學;第二語言教學
“對比分析是將兩種語言的系統進行共時比較,以揭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語言分析方法,自從有了不同的語言接觸,可以說就有了語言對比。語言對比最早是用來進行語言的研究的”①。“要認識漢語的特點就要跟非漢語比較。無論語音、詞匯、語法,都可以通過比較來研究”。②對外漢語教學中使用對比分析,可以將對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直接或間接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理論實踐相結合,可以更好的促進對外漢語教學。
一、通過對比分析認識對外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是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它首先是一種語言教學,其根本任務就是教好語言;其次,對外漢語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這就必須與第一語言教學區別開來。對外漢語教學既有與其他語言教學共同的特點,又有其獨特的規律和特點。”③將漢語與二語學習者的母語或第一語言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點和差異,預測第二語言習得的難點和易產生的錯誤,以便在教學中采用強化手段突出這些難點和重點,克服母語的干擾以更好地學習第二語言;同時也明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
(一)第一語言教學與第二語言教學對比
1.教學目的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是用來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表達感情的,無論是第一語言教學還是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對外漢語教學,其目的都是培養學習者掌握漢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和基本的漢文化知識。
2.教學內容
語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這一教學目的決定了教學內容。第一語言教學和第二與語言教學都涉及語音、詞匯、語法等要素和聽說讀寫的言語技能,語用規則、話語規則和交際策略的言語交際技能以及相關的文化知識。
對外漢語教學還需要根據學習者的水平、學習特征和學習需求來安排教授的語言功能、語言形式、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此外,對外漢語教學還要考慮到學習者母語的負遷移,通過對比兩種語言結構的異同來預測語言習得的難點和易產生的錯誤,以便在教學中采用強化手段突出這些難點和重點,逐漸克服和消除母語的干擾,以更好地學習漢語。
3.教學原則方法
根據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對語言和言語的區分這一語言學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當注意言語和語言的關系、言語層次教學和語言層次的教學的統一,還要正確處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在教學方法上,要著重引導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語言規則。“應根據精講多練,深入淺出,由淺入深和分散難點的原則,來安排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言語技能要求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以技能訓練為中心,將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操練模仿是要幫助學習者歸納、掌握語言的生成規則,達到能在各種情況下運用自如的目的”④。
4.教學效果
“相對于語言習得,語言學習用時較少,效果也不確定,學習者可能掌握了一定的語言能力,但不一定能獲得語言交際能力,能達到說母語者水平的為數更少。”⑤相對于第一語言教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也給對外漢語老師以更大的挑戰和考驗,語言教學要注重語言的運用和在情境中教學,讓學習者真正的去感受語言的使用,以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發達的語言之一,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漢語自身的特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學習者來說,真確認識漢語的特點,對增強學習的動力和信心非常重要,這有利于對外漢語教學順利的開展。
1.對外漢語教學不同于第一語言教學。“漢語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漢語只要把詞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就行,無需添加任何成分,這是漢語教學和學習的有利條件”⑥。但是,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靠語序和虛詞來表達語法關系,詞類具有多功能性;“把”字句、“被”字句等特殊句式等,都是很多語言中沒有的,這些是學習的難點,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
2.對外漢語教學遵循聽說讀寫全面要求,分階段側重原則。初級階段突出聽說或者適當的聽說領先,特別是強調聽力理解;對于大多數使用拼音文字的學習者來說,漢字是一套完全陌生的書寫符號系統,難認、難記、難寫。基于漢字認寫這一特殊問題,漢語教學從一開始就不能放松;中級階段聽說讀寫并重;高級階段側重讀寫,但聽說訓練仍不要放松。在學習、接觸、練習中學習并掌握漢字,由字組詞,詞與詞組成段落,循循漸進,理解并掌握漢語。
3.對外漢語教學中要把語言知識的講解與語意和語用教學相結合。語言交際一般都是以話語形式進行的,這需要掌握一定的話語規則。第二語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習者掌握語言并進行交際,這就需要對外漢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正確的指導,語言知識的講解還要體現它所承載的文化知識,讓學習者掌握交際技能和交際策略,學好知識也要掌握技能。
二、運用對比分析進行對外漢語課堂因素教學
第一語言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通過對比學習者的母語和漢語的異同來預測第二語言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強化手段突出重點和難點,克服母語的干擾以更好的掌握漢語。
(一)語音方面
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習者最先接觸并學習的是目的語的語音知識,如國際音標和音位。漢語語音系統中,元音音位和輔音音位都有其獨特的特點,以漢語和英語對比為例,漢語的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氣和不送氣之分,沒有清濁的對立;而英語中塞音和塞擦音有清濁的對立,沒有送氣和不送氣之分。這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通過母語與目的語的對比來分析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如,“以日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經常把舌尖后音zh、ch、sh、r發成舌面音j、q、x,對外漢語教師可運用對比聽辯和帶音法來講授”⑦。舌尖后音在母語為非漢語學習者的母語中是沒有的,在英語中有sure這一類發shi音的單詞,教師可采用帶音法來講授,先教shi,在教chi,最后教zhi和 r,也可采用輔音的舌位圖來表示舌位的位置輔助教學。除此之外,運用對比分析法,結合聲韻母拼合規律來輔助教學。
(二)詞匯方面
漢語詞匯的結構方式以詞根復合法為主,由大多數本身就能夠獨立成詞的單音節語素結合而成,詞義與語素義有關,也便于記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比分析學習者的母語與目的語在詞的構詞法和詞所承載的文化意義方面,以及詞的用法和漢外語詞匯對譯等方面的差異,詞匯教學也可以結合句子教學,把詞放在句子中能更好的理解詞的語境義和引申義,以便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積極而有效地教學策略,輔助教學以幫助學習者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漢語。
(三)漢語交際方面
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工具和思維的工具,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和交流思想的。語言對比不僅有形式上的對比,還要有語言功能上的對比,對比分析也可應用于語言功能教學實踐中。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要求學習者掌握適當得體的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在不同的交際場合,針對不同的交際對象,根據不同的交際目的對語言的內容、形式和應對方式進行準確的選擇,讓學習者學會“會說話”“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三、對比分析存在的局限性與對外漢語教學對策
拉多(Lado)提出的對比研究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以促進更好的目的語的學習和掌握。但是,對比分析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忽略了兩種語言不同語言系統的不同語言范疇的比較,忽略了學習者的主動意識和自主能共性。對比分析強調母語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影響,尤其是母語的負遷移的影響,認為母語的負遷移是造成第二語言習得產生偏誤的主要原因,經過理論的不斷完善與發展,造成學習者第二語言詞的偏誤主要有母語的負遷移,目的與知識的負遷移,文化因素的負遷移,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的影響和學習環境的影響等。
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采用對比分析來預測在教學過程可能會出現的教學難點和重點,但對外漢語教師更要因地制宜,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特征和學習動機來安排教學內容,實際教學和授課效果,學習者反饋的情況來進行教學,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以期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學習者掌握并能夠準確運用漢語進行交際。
四、結語
本文主要是從運用對比分析認識對外漢語教學并對第一語言教學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進行了對比,運用對比分析進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實踐,對比分析的局限性及對外漢語教學采用對策等三個方面來說明對比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采用對比分析有助于教學,但要根據具體情況而且有所側重的進行對比,以期達到更好地學習效果,幫助第二語言學習理解并掌握漢語,學會漢語基礎知識,準確而恰當的運用漢語進行交際。
注釋:
①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
②呂叔湘:《通過比較研究語法》,《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第二期
③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
④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
⑤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
⑥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
⑦吉林大學2014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試題
參考文獻:
[1]劉詢.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1.
[2]邵靜敏.對外漢語教學通論第二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8.
[3]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4]葉盼云,吳中偉.外國人學漢語難點釋疑[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7.
[5]呂劼.對比分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探索爭鳴,2015,9.
[6]劉富華.對比分析、對比教學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吉林師范學報,1999,11第20卷(6).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