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玥 易桂蓮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檢驗指標對急性胰腺炎并發癥及預后評估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224例的臨床資料,分析患者并發癥發生與臨床相關指標及預后評估。結果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急性胰腺炎并發癥,血白細胞(WBC)、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紅細胞分布寬度(RDW)、C反應蛋白(CRP)、凝血酶原時間(PT)為主要危險因素,同時WBC為導致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結論 PT、
WBC、CRP、APTT、ALb等臨床指標為急性胰腺炎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具有很高的預后評估價值。
【關鍵詞】臨床檢驗指標;急性胰腺炎;并發癥;預后
【中圖分類號】R5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9..01
急性胰腺炎屬于臨床中常見危重疾病,且該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這必然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急性胰腺炎的發病因素及發病機制往往比較浮渣,且患者臨床并發癥比較多,所以如何采用簡便且有效的方法預測急性胰腺炎對降低并發癥及提高患者預后是當前臨床醫師一直努力解決的問題。本次研究也就探討了臨床檢驗
指標對急性胰腺炎并發癥及預后的預測評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24例為研究對象,主要收集患者臨床檢驗指標:血白細胞(WBC)、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紅細胞分布寬度(RDW)、C反應蛋白(CRP)、凝血酶原時間(PT),患者并發癥及疾病預后情況,對患者病情及預后進行評估。
1.2 觀察指標
收集并記錄研究對象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同時觀察患者的預后及轉歸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并發癥發生情況
患者中,包括多種并發癥,其中肝功能異常并發癥的發生比最高,其次為胸腔積液,具體見表1。
2.2 臨床檢驗指標影響并發癥的危險因素
進一步分析臨床檢驗指標是否為急性胰腺炎的危險因素,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PT、WBC、CRP、APTT、ALb為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PT、WBC、CRP、ALb為胸腔積液的危險因素;PT、WBC、CRP、APTT、ALb為腹腔積液的危險因素;APTT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危險因素;PT、WBC、ALb為假性囊腫的危險因素;WBC為肝功能異常的危險因素;RDW為腎功能異常的危險因素;WBC、CRP為腸麻痹的危險因素。同時WBC引起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
2.3 患者預后及轉歸
本次急性胰腺炎患者治愈84例(37.50%),顯效116例(51.79%),好轉45例(20.09%),無效8例(3.57%),死亡2例(0.9%),治療總有效率為95.94%(214/224)。進一步對急性胰腺炎致死率進行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WBC為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
3 討 論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中常見的危重疾病,主要是由多種原因導致胰腺內胰酶受激活,繼而導致胰腺組織局部出現炎癥反應[2]。輕度胰腺炎病情較低,并發癥少及患者預后良好,然而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往往較重,患者也常常伴有局部或者全身并發癥,如果治療不及時必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得患者的病死率顯著提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胰腺炎的并發癥具體包括肺部感染、胸腔積液、腹腔積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假性囊腫、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腸麻痹幾種,這主要是因為急性胰腺炎發生時,由于各種組織及血管遭損傷,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血壞死、動靜脈血栓等其他嚴重并發癥。同時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并發癥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PT、WBC、CRP、APTT、ALb為急性胰腺炎各因素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結果還顯示WBC還是急性胰腺炎或者死亡的危險因素,主要因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多種損傷因子作用下回釋放出各種細胞因子,引起患者內皮細胞及WBC過度激活,釋放大量炎癥因子,這樣會使得炎癥反應不斷惡化,使得病情進展迅速,繼而使患者局部甚至于出現全身并發癥,導致患者死亡。所以PT、WBC、CRP、APTT、ALb可作為急性胰腺炎并發癥的預測因子,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夢霞.急性胰腺炎450例臨床特征和診治分析[J].醫療裝備,2016,29(06):1-3.
[2] 艾萬里,王憲軍.急性胰腺炎CT診斷與臨床預后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22(04):12-14.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