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勝 施錦秀
摘 要:《雪狼公主》講述了倫敦一所中等女子寄宿學校的三位女生索菲、戴爾芬和瑪麗安的奇遇。該作品包含著豐富的隱性課程,對讀者有較好的教育意義。本文從人類尋找親情家園、“家”是什么、我們每個人都要回歸自己的家——“大自然”等方面,對該作品進行隱性課程分析,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實現作品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雪狼公主》 隱性課程分析
一、引言
《雪狼公主》是英國女作家凱瑟琳·康斯特布爾于2012年完成的一部兒童小說,該作品入圍英國國家圖書獎、水磨石兒童圖書獎,版權已售美國、法國等十余個國家,深受讀者喜愛。2014年,云南出版集團晨光出版社翻譯出版該小說,該中譯本文字優美、語言流暢,是兒童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讀物。目前,文學作品已成為兒童學習語言的重要教學材料,我國人教版九年義務制教育小學語文教材,其兒童文學和準兒童文學作品比例已占到選文總量的85%。然而,這只是兒童文學教育價值的一個方面。鑒于傳統語文教育推崇“知識”“技能”等顯性價值,片面強調語文知識掌握、語言技能訓練,而相對忽略情感體驗、心靈熏染、品格培育等隱性價值及其教育實踐,所以,要想達成兒童文學教育價值的完滿實現,單靠兒童文學顯性課程肯定不行。因此,在推薦閱讀文學作品時,須對該作品中的隱性課程進行分析,有意識地引導讀者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二、隱性課程的含義
學校的教育課程通常被認為是根據特定目標而明確、有意識地正式規劃的課程,這種課程是正式的,即顯性課程。除了顯性課程外,學生還要經歷一個非正式的、無意識的、不成文的課程,這不成文的課程包含使學生能夠進行社會化過程的價值觀、群際關系等內容,此課程即為隱性課程。隱性課程作為社會教育的社會化,可以看作是一個環境中的社交互動,因此,它一直處于動態過程中,用來把不言而喻的價值觀、態度和信念方面的內容傳遞給學生。
在通過閱讀兒童文學作品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顯性課程指的是語言技能的訓練、語言知識的掌握。隱性課程指的是從作品中所體會到的價值準則和自覺的意識,如勤勞、團結、善良、正義等價值觀。
三、《雪狼公主》介紹
《雪狼公主》先是描述了倫敦一所中等女子寄宿學校的學生——索菲、戴爾芬和瑪麗安的校園生活,她們住在同一間宿舍,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三位好友每天都重復著同樣的事情,起床、吃飯、上課、睡覺,令她們期待的事情也就是期末的學校旅行。索菲期待的是到俄羅斯去旅游,實現自己的夢想。遺憾的是,學校把她和兩個好朋友安排到其他地方去了。但是,學校里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是一位女士。在見到索菲后,這位女士向校長提出,讓索菲到俄羅斯的圣彼得堡去度假,最終索菲和自己的兩位好朋友得以成行。在抵達圣彼得堡后,曾造訪索菲學校的那位女士——斯達奧瓦博士把三位女孩帶上了一輛神秘的列車后不知所蹤,列車員發現三個女孩的車票有誤,于是,半夜把她們趕下車,拋在了一個廢棄的小站。在大雪紛飛之中,一輛不知哪兒來的小火車把她們帶離小站,再乘坐雪橇上了冰路,最后來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冬日宮殿里。
在這個神秘的宮殿里,美麗的安娜公主接見并款待了她們,索菲被公主講的關于宮殿的歷史所迷住。起初她們過得很快樂,并未感覺到自己所處的險境。但很快,索菲就發覺了這個宮殿的不尋常之處,因為宮殿里到處都是狼的身影,而安娜公主也不是一個尋常之人,整日在宮殿里尋找寶石。原來這宮殿是沙皇時期沃爾孔斯基家族狼公主的產業,狼公主在革命士兵追殺之前把一串價值連城的鉆石藏在了宮殿內,但后人不知其所。安娜則是受格列克夫將軍提供巨額資金所助,冒充沃爾孔斯基家族的后人來尋寶。他們發現索菲是狼公主的真正后代,于是把索菲騙來,利用她尋找鉆石。在將軍來到宮殿逼迫安娜交出鉆石還他的資助款時,索菲竟意外地找到了鉆石,并把鉆石交給了安娜和將軍。
找到鉆石后,假冒的公主安娜意欲殺死索菲銷毀證據,她把索菲鎖在了圈養狼的院子里后,和將軍駕車逃離宮殿。慶幸的是,狼并沒有傷害索菲,和她還成了好友。在宮殿里的男孩仆人德米特里的幫助下,狼、索菲和宮殿管家伊凡一起追逐將軍和安娜。在冰路上,安娜和將軍駕駛的雪橇壓碎冰面,安娜葬身湖底,將軍攜帶鉆石逃走。眾人回到宮殿,把索菲、戴爾芬和瑪麗安三人送回圣彼得堡。在臨上車之前,索菲卻改變主意,與兩位好友告別,回到自己家族的宮殿,享受歸家的感覺。在索菲回到宮殿后,出人意料的是,一只老狼給真正的公主索菲帶回了宮殿之寶——一長串的巨大鉆石。
四、《雪狼公主》中的隱性課程
《雪狼公主》是一本供兒童閱讀的小說,其中包含著豐富的隱性課程,主要是教育讀者要互相關愛、尊重自然、揚善懲惡。
(一)《雪狼公主》包含著人類尋找親情家園的意義。索菲是一個孤兒,但她的監護人根本不關心她。她對前幾年去世的爸爸還有一些印象,時常想起爸爸給她唱歌的情景,索菲保留著爸爸的照片,還有爸爸留給她的一塊“石頭”,實際上是一塊珍貴的沃爾孔斯基家族的鉆石。索菲羨慕自己的兩個好朋友戴爾芬和瑪麗安,因為她們有自己的家,她更羨慕沃爾孔斯基宮殿的傭人德米特里一家人,因為他們雖然過著貧窮的生活,但相互間充滿了親情,使人感到一種家的溫暖。索菲之所以想去一個她爸爸描述的森林、大雪、野狼的世界,是因為她思念爸爸對她的關愛,她想擺脫監護人露絲瑪麗、學校管理者的冷漠,擺脫枯燥的倫敦,過上一種新的生活。在第25章,有這樣一句話:“伊凡說過,家是一個很難離開的地方,如果離開了,一生一世都會在尋找。”所以,當索菲知道自己是沃爾孔斯基家族的一員,是真正的狼公主時,她最高興的是找到了自己的歸屬,而不是擁有公主的身份。“家”是每個人所不能忘卻的,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家,才會有溫暖的生活。人類只有找到自己的家園,愛護自己的家園和周圍的人,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好。所以,本書作者凱瑟琳·康斯特布爾在致謝辭中說:“這是一本關于家的書……你們讓我理解了家是那么的美麗和珍貴。”
(二)《雪狼公主》還告訴我們,“家”是什么。每個人對“家”的概念只是限于父母、親戚朋友組成的家庭,但我們真正的家是“大自然”。索菲時刻夢想著去的是一個空氣新鮮、森林覆蓋、冰雪如畫、野狼奔跑嗥叫的地方,那就是純粹的大自然。只有在這種地方,人才會感到輕松自由。為了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要愛護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界的一切和諧相處。在第15章中,有這樣一段話:“‘樓上的婦人,德米特里終于說,他的臉頰紅紅的,‘她不尊重狼,如果你不尊重狼,你就不尊重森林,不尊重荒野!”人來源于自然,自然就是人類的家,無論人類社會發展到何種程度,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家,要找尋自己的家,尊重愛護自己的家園——大自然,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溫暖的生活。
(三)《雪狼公主》暗示了我們每個人都是要回歸自己的家——“大自然”。無論人走得多遠,無論是多么的有能力,無論是多么的善惡,都是要融入自然的。索菲是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經過一番曲折,終于找到了夢想中的家,宮殿里的狼也重新返回森林。對于小說的負面人物——假冒公主的安娜和格列克夫將軍,也是如此。安娜葬身湖底,被大自然吞沒。雖然她狡猾、工于心計,但還是逃脫不掉大自然對她的懲罰。將軍的最終命運在本書中沒有提及,但我們可以推測出來。將軍帶著無價之寶——沃爾孔斯基的鉆石逃走了,可以說是將要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但是,在故事的末尾,老狼卻把鉆石叼了回來,由此可知將軍的命運,將軍雖然擁有鉆石,但在冰天雪地的森林,鉆石有何用呢,最終還是被凍死或被狼吃掉。將軍時刻想著獵狼,把獵狼作為一種愛好,卻成了狼的口中食,也算是和安娜一樣,被自然吞噬了。人怎樣過幸福的生活,正如小說中瑪莎所說:“靈魂里有鉆石才會幸福的。”無論如何,人總要回到大自然這個家,這種隱性課程更進一步提升了小說的教育價值。
除了上述隱性課程之外,該小說還會引起我們對過去暴力革命的反思,第21章中有這樣一段話:“那樣一個丑陋、浴血的時代,如果你有土地、錢和一個頭銜的話,就更糟了……或是有一串你自己礦里挖出來的價值連城的鉆石。這會讓我們重新思考推翻沙皇的革命,革命是進步的,但同時也殺死了一些善良的人。”從故事中可以看出,索菲的前人尤其是沃爾孔斯基的狼公主和弗拉基米爾王子都是熱愛自然、善待人們的好人,他們為拯救家人后代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被殘暴無情的革命士兵所殺。在那樣一個暴力的年代,人無法過上美好的生活,我們要以史為鑒,不讓悲劇再次發生。
五、結語
文學作品對兒童起著重要的教育作用,這種教育通過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體現出來。顯性課程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語言技能,學會一定的知識,隱性課程主要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遞人文價值觀,使閱讀達到全人素質教育的效果。通過分析《雪狼公主》中的隱性課程,可以看出,其中傳遞的價值觀不是強行灌輸,而是以一種無形的方式“寓教于境”“寓教于樂”,來熏陶、影響讀者。這樣,它與顯性課程一起,相互補充、融合,共同構成兒童文學作品的教育課程體系,可以讓兒童文學作品成為促進兒童知識增長、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載體。
參考文獻:
[1] Fulya Damla Kentli. Comparison of Hidden Curriculum Theor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2009(2).
[2] 凱瑟琳·康斯特布爾.雪狼公主[M].王正勝譯.昆明:云南出版集團,2014.
[3] 李學斌.兒童文學“隱性課程”的價值迷失與復歸[J].中國教育學刊,2016(8).
作 者:王正勝,博士,天津理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施錦秀,天津理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