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透露,2017年保監會系統共處罰機構720家次、人員1046人次。其中罰款1.5億元,同比增長56.1%;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24家;撤銷任職資格18人;行業禁入4人。對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違法行為以及屢查屢犯、觸碰監管底線的機構和個人,堅決實施頂格處罰。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就保險行業自身而言,56.1%的罰款增幅不小,但是與銀行業、證券業相比,罰款數額太小,主要是受現有《保險法》的約束,建議修改《保險法》的相關規定,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2018年1月31日,由中國保險學會、中國保險創新研究院、保險家智庫主辦,“金融壹賬通”承辦的中國保險科技應用論壇召開,中國保險學會與“金融壹賬通”在本次論壇上共同發起成立了“保險智能風控實驗室”。中國保險學會會長姚慶海在論壇上表示,保險行業需要搭建起跨行業合作平臺,通過跨界標準制定、課題研究、產品研發等形式,促進保險與科技深度融合,推動保險行業創新發展。
2018年1月26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人社部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目前北京、安徽等9個省(區、市)簽署了4300億元的養老金委托投資合同,2731.5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江蘇、浙江、甘肅、西藏4省(區)政府已審議通過委托投資計劃。下一步人社部將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推動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增強社保基金支撐能力。
近日,在瑞士再保險公司媒體座談會上,該公司高級經濟分析師邢鸝回顧了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和保險市場發展狀況,并對2018年保險市場進行了展望。邢鸝表示,預計未來兩年,受益于居民收入增長和保險保障意識提升,中國壽險保費實際增長率會在15%左右;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個人險種將越來越受到財險公司的青睞;同時,得益于企穩向好的宏觀環境,中國非壽險保費實際增長率將達到8.5%左右。
2018年1月23日,國家外匯局公布143家險企獲得經營外匯保險業務資格。華泰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安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在列。根據外匯局《保險業務外匯管理指引》規定,外匯保險業務是指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在境內開展的以外幣計價的保險業務或以人民幣計價但以外幣結算的保險業務。
2018年2月3日,中國慢病防治與保險保障座談會在京舉辦。會上,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江崇光指出,現階段,我國商業健康保險雖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巨大的潛在需求仍未能有效轉化。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購買率為26.2%,但未來一年之內的購買意愿為41.3%,長期來看,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升至55.9%。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京發布《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報告認為,我國養老金制度運行的一些隱憂已經有所顯現。參保人數和繳費人數雖然繼續保持增長,但年均增速將持續下降,分別從2018年的4.0%和3.1%下降到2022年的3.4%和2.5%,而且后者的下降速度要快于前者。因此,繳費人數占參保人數的比例將從2018年的78.0%下降到2022年的75.4%,即到2022年1個退休者需要不到2個繳費者贍養。
近日,慕尼黑再保險發布報告稱,2017年,Harvey、Irma和Maria三個颶風及其他巨災的最終索賠金額預計將達到1350億美元,為歷史最高。報告同時顯示,在亞洲地區,南亞嚴重的季風性降雨共導致2700人失去生命,然而在約35億美元的總體損失中,已投保的只有一小部分。負責亞太區的慕再董事會成員Hermann Pohlchristoph表示,亞洲地區僅有8%的損失可以得到保險保障,保險覆蓋率之低必須引起人們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