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芳燕
“治愈系”是90年代末日本流行的一種音樂類別,一般把節奏舒緩、放松心情的音樂歸到這一門類。自從在日本興起后,廣泛傳入到各個國家地區,尤以亞洲受影響最深。隨后又出現了“治愈系”動漫、“治愈系”電影、“治愈系”美食等。
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是典型的島嶼型國家。受其地理位置影響,日本是一個火山地震多而資源少的國家。除此之外經歷過戰敗后,日本至今都無法擁有自己的軍隊,這使日本人民生活在壓抑無安全感中。同時經濟的發展也使整個民族處于快節奏生活之下。這些內在因素,促使日本人民需要尋找一種情感寄托,釋放自己的情緒。表現在電影中,可以看到有警醒人們尊重自然和平相處的電影《夢》,還有強調敬畏山神的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等,成為人們療傷的一味良藥。
這些“治愈系”電影大都劇情平淡舒緩。從鏡頭語言看,構圖簡潔、畫面以暖色調為主、配樂舒緩自然,這些構成了“治愈系”電影特有的畫面感。這與日本民族“禪”式的生活淵源有著緊密的聯系。12世紀禪宗佛教由中國傳入日本后形成了以桂離宮、能樂、茶道為代表的簡約樸素,以及追求平靜自然、超凡脫俗的禪宗佛教價值觀。受這些固有的文化價值觀影響,“治愈系”電影中出現的簡單的生活方式和鏡頭語言的審美價值觀也就不為奇怪。
除此之外,“治愈系”電影本身宣揚的人本主義、自我發展、故事唯美簡潔、構圖干凈溫馨等,符合90后受眾的審美情趣。在電視下成長的90后,缺少面對面的深度真實溝通,導致90后朋友圈變小,更加注重自身發展。他們注重自我意識,追求自我的發展,對電影的關注更加側重于對個體發展狀態的解讀。同時90后也是一個處在發展中的人群,面對現實的孤獨感、迷茫感和各種生活上的壓力,他們需要從精神上尋找一種寄托,使情感得以釋放。“治愈系”電影的悄然出現,成為90后的一味良藥。
“治愈系”電影的題材多以積極向上、圓滿式結局為主。如宣揚森林保護的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講述高考失敗,對未來沒有任何期望的平野勇氣,在偶然機會中了解到森林伐木工作,于是他決定去試一試。在經過一系列學習、選拔后,他終于成為一名合格的伐木工作者。這些“治愈系”電影有積極向上的主題,能引導迷茫的90后受眾樹立正確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90后觀眾看電影時就如同拉康的鏡像理論中指出的一樣,觀眾在觀看電影時注視著銀幕,同時又具有視覺功能的優勢。在這種情境中,觀眾認同了銀幕中的形象,同時也就把自己帶入到電影人物中。這時電影就像夢一樣,通過偽裝得到合法性,以此滿足觀眾潛意識里許多本能的欲望。對現實不滿的90后受眾,在觀看“治愈系”影片時將自己的經歷與影片人物進行對照,完成了一次體驗式的“假設”經歷。片中主人公在職場上的挫折似乎與90后觀眾的不幸畫上等號,他們在觀看主人公的遭遇時,或多或少也從自己身上找出相同點,最終從影片中得到心理安慰,或者看到人生的積極意義。
除了主題上“治愈系”電影能帶來積極影響,“治愈系”電影自身帶有逃離現實生活的傾向能為觀眾建立起“烏托邦式”的世界。“治愈系”電影中,主人公大多對物欲橫流、快節奏的生活感到厭煩,他們為了逃避而踏上了尋找世外桃源的路,多以去往農村鄉下為主。“治愈系”電影給90后受眾建立起一個極其美好的烏托邦精神世界,這主要是從影片主題和視聽語言方面呈現的。
如日本影片《小森林》,全片從大自然環繞的日本東北山村和厭倦都市生活回到鄉村的主人公市子來展開,描繪了自給自足的市子,為了每天獲取食材不得不學習種田的故事。故事情節舒展緩慢,其中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與繁忙的都市形成鮮明對比。除此之外,在視聽語言方面,導演追求極簡的畫面構圖,大面積的綠色山林、金黃色落葉、充足的陽光等暖色調貫穿影片之中。配樂以吉他伴奏為主,簡單而不單調,有時音樂中又配有蟬鳴鳥叫,充滿大自然的味道。影片整體呈現出一種清新唯美風格,符合當下90后的“小清新”風格,給觀眾建立起一種與世無爭、清新自然的世外桃源景象。
90后是現今青年隊伍的主力軍,處于正在發展中的青年人,他們在為學業、事業、家庭等不斷奮斗,他們想去追求一種穩定的生活。可面對現實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加上學業壓力、就業壓力、工作壓力等各種現實壓力,導致90后受眾大都處于迷茫、孤獨狀態。其動機和需求長期沒有達到滿足,精神處于低落、緊張的狀態。而“治愈系”電影的出現成為人們需求的代替,其主題單一、敘事簡單、節奏時緩時急、色彩畫面明亮唯美等特點符合90后受眾的審美情趣。這實現了格式塔心理學中的人格理論,即把人格看作是一個動態的整體,行為場有兩極,即自我(人格)和環境。當一個人的目標(即動機和需要)一經達成,緊張就會消失,相反場內的力處于不平衡狀態時就會產生緊張。
如日本電影《幸福的面包》,影片以厭煩東京生活的夫婦移居北海道鄉村,并在當地開了一家面包坊的故事為主線,同時穿插夫婦治愈食客的故事,表現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影片中夫婦兩人臉上總是帶有幸福的微笑,面包店成為夫婦倆與外界進行精神溝通的場所。面包是幸福的象征,片中大量的面包、面粉、水果、堅果、蜂蜜的特寫,展示出面包松軟、脆皮的質感,掰開與同伴分享,幸福地咬下,香氣似乎充滿每個鏡頭。除此之外,片中色彩鮮艷的水果、蔬菜、鮮花,使畫面明亮鮮艷,建立起一種活潑生動的場景。這使受眾暫時忘記了痛苦,使得人們的動機和需求達到一種平衡,內心由于視聽的刺激達到放松、放空的狀態,人們從緊張的氛圍中獲得一種無限的自由感。
由于日本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以及經濟迅猛發展和原本擁有的“禪”式的宗教價值觀,催生出了“治愈系”文化,并廣泛影響到亞洲及其他地區。“治愈系”電影的特點符合90后獨有的心理狀態,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烏托邦世界,給他們的精神世界帶來了極度的放松,讓他們暫時忘記現實的苦惱,同時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起到一種積極向上的引導作用。在視聽語言方面,“治愈系”電影的構圖、配樂、人設、故事等追求極度的簡約化,給視覺聽覺方面帶來不溫不火的平和感。“治愈系”電影以細膩、溫和、有溫度的視聽語言,產生了獨特的韻味,讓觀眾回味無窮。這給90后受眾帶來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1.陳婷慧.淺析日本“治愈系”熱潮現象[D].山西大學,2015.
2.詹俊峰.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與文化身份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01):21-24.
3.王定升,趙國瑞.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及其對心理學的影響 [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