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云航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共3.43億,占網民總數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3.44億,占網民總數的47.1%。①由此可以看出,網絡直播用戶在2017年是存在縮水現象的,網絡直播行業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也遇到了一些危機。本文旨在通過對網絡直播行業現狀的梳理,發現行業內存在的問題,試圖尋找出一些解決方法。
網絡直播行業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直播平臺。但隨著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網絡直播平臺迅速增長。現在,我國的網絡直播平臺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映客、斗魚、戰旗等,酷狗、淘寶、美拍等非專業直播平臺也把直播功能納入了自己的平臺中。
網絡主播是否能夠歸入主持人的行列,一直是備受爭議的一個話題。傳統意義上的主持人,一般都是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在廣播或電視節目中為受眾主持節目的人;而網絡主播則是在網絡空間中從事主持的人群,他們往往是自己一個人完成整個節目的制作,包括前期的節目策劃以及在網絡節目中的自我呈現到后期與粉絲的互動交流。二者之間首要的區別在于上崗資質的問題。主播的素質良莠不齊,由于想要提高點擊率,很多主播在節目中不注重分寸的把握,出現了很多涉黃、涉賭等問題,這也造成了網絡直播空間的不純凈。
在“全民直播”的年代,想要成為一名網絡主播很簡單。注冊一個直播APP軟件的賬號,進行實名認證,就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直播間。網絡直播行業的發展態勢如此迅猛,大批年輕人投身于網絡主播的行列中,這也使網絡直播的內容更加多元化。當然有很多直播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低級趣味、打擦邊球,甚至用“審丑”來奪人眼球的內容。2017年5月4日,一段“女主播疑似夜宿故宮直播慈溪床榻”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該主播宣稱自己在故宮清場的時候在廁所中躲過工作人員,要在夜晚直播睡在慈禧床榻的視頻。最后該主播向受眾解釋,這是在懷柔一家影視基地拍攝的,并非是在真正的故宮。但這件事情帶來的惡劣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
網絡直播不可能長期靠這樣的低俗內容來獲得發展,隨著受眾新鮮感的減退和網民媒介素養的提高,這樣的內容很快就會沒有立足之地。本文剛開始提到的網絡直播用戶的縮水現象也正是印證了這一點,如果網絡直播行業不尋找新的立足點,將很難繼續保持之前的強勁發展態勢。
網絡直播行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它的主播構成及用戶都是偏向于年輕化的。網絡直播是“面對面”與受眾進行交流的一個方式,內容都是由主播直接傳達給受眾的,中間不需要經過他人的轉述,這就減少了“多級傳播”造成的信息損耗。網絡直播平臺與傳統媒體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在于可以與受眾進行及時的互動,受眾可以通過彈幕、評論、留言、點贊、送禮物等方式與主播在直播間進行互動。在這里,受眾有很高的參與感。
主播們在直播間里,希望通過直播向受眾展現自己優秀的一面,用粉絲的贊美收獲自己內心的滿足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價值感和歸屬感,也就是在網絡中獲得一種虛擬的成就感。而受眾則是通過與主播的互動交流,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也可以在秀場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發泄自己的情緒,這種及時的雙向互動對年輕的觀眾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受眾群體也都是越來越偏向于年輕化了。
網絡直播行業要想健康發展,首先需要網絡主播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識。《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中要求要加強對網絡主播的培訓及引導,包括對主播在語言、形體、表演方面的培訓。主播們的個人修養和素質得到提高,心中的自律意識加強,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現在很多主播都是在打法律的“擦邊球”,不斷地觸碰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要減少“拿著低俗當有趣”“拿著低俗當個性”的直播內容,真正讓直播節目得到質的提升。網絡空間是虛擬的環境,但是并不代表網絡就是“法外之地”,使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真實的。每個人都要遵守法律,明確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播音員、主持人是黨和政府的喉舌,要積極起好“上情下達”的紐帶作用。而網絡主播在自己的平臺上也是擁有“話語權”的主體,作為信息的傳播者,首先要把好自己這一關,確保自己傳遞的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消息。網絡直播平臺作為監管的第二道防線,也要及時清理自己平臺上的垃圾信息,確保自己的直播平臺是無污染的網絡環境。只有先從自身做起,真正減少“三俗”內容的傳播,網絡直播行業向規范化發展指日可待。
首先,應提高主播從業的準入門檻。在中國很多行業都需要持證上崗,而網絡主播作為新興的一個行業,自然也應該有一定的從業標準,這是直播行業走向規范化的一個必然要求。2016年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相關通知,要求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應具有相應資質“持證上崗”,同時強調直播節目應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不得含有國家法律法規所禁止的內容,并自覺抵制內容低俗、過度娛樂化、宣揚拜金主義和崇尚奢華等問題。②但是在法律中對“低俗”一類詞的定義和界限還不明晰,就導致了有很多“灰色地帶”難以進行有效監管。
由于主播們影響力的不斷加強,所以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網絡直播行業的監管力度。因為直播間中的行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可預知性,這也加大了監管的難度。并且有很多粗俗的話語都是通過語音的方式來傳達的,很多不雅的畫面也只有截屏才可以保存下來,這些“低俗”行為都具有轉瞬即逝的特點,難以獲得證據和進行及時懲處。2016年4月《公約》發布后,在同年6月份,就有40名涉事主播因違反《公約》規定被拉入了黑名單,永久封號。
有關規定出臺后,各個平臺在執行方面還存在一定差異,但是整體是向好的趨勢。從打擊典型案例到行業進行整改反思,再到制定相應管理條例,促使行業走向規范,沿著這樣的思路不打折扣地去執行,相信網絡直播行業必定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天地。
網絡直播現在陷入了過度娛樂化的一種發展趨勢,其實這也是同質化現象的一種表現。目前網絡直播的盈利模式還是要取決于對受眾注意力的吸引,所以才出現了大量的觸碰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的網絡主播。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網絡直播平臺應拓寬自己的收入來源渠道。網絡直播行業也應該向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多創立一些特色的直播節目。現在有些直播平臺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唱歌、跳舞、聊天等內容了,而是在財經、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嘗試,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社會上取得了良好的反響。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大數據的收集成為了一種可能,我們利用收集到的大數據可以對網絡直播用戶進行細分,進行分眾傳播。并且如果拓寬直播節目的內容,我們在放松休閑之余,也可以讓新媒體時代到來培養起來的這種媒體形態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文化價值。這是網絡直播行業未來可以考慮的一個發展趨勢。
網絡直播行業在經歷了快速發展時期之后已經進入了相對平穩的發展時期,網絡直播用戶對網絡直播節目的選擇也更趨于理性了。受眾在面對同質化現象嚴重的直播節目時,也會出現一定的審美疲勞。在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網絡直播行業如果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必然要從自身節目的質量著手進行改良。網絡主播要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爭取做出品牌化的網絡直播節目,為傳媒行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注釋:
①劉發為.網絡直播行業進入冷靜期平臺用戶量大幅縮水[EB/OL].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10-18.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1018/c40606 -29593185.html
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申: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應符合現行管理規定[EB/OL].
http://www.sarft.gov.cn/art/2016/9/9/art_113_31600.html.2016-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