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
提起由動漫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大多數人的印象不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就是日本電視劇。其實,我國的動漫影視改編歷史很早。1949年,根據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漫畫《三毛》改編的電影《三毛流浪記》,開啟了動漫改編的輝煌起點,《三毛》系列陸續被搬上熒幕。但此后動漫改編陷入長久的沉寂。其間雖然也曾出現過像《風云》《粉紅女郎》這樣的影視精品之作,卻屈指可數。直到近年,IP改編盛行,動漫題材影視化才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動漫改編影視化在我國發展滯緩,這其中除了傳播途徑、改編難度等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眾的認知誤區。動漫在我國很長時期內被定義為“低幼”,直到美日的動漫改編作品橫行中國,動漫“成人化”才逐漸被接受。在網絡迅猛發展之前,動漫改編影視劇創作主要集中在港臺,比如《古惑仔》打造了黑幫電影時代,《流星花園》催生了偶像劇的噴發。
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國產動漫發展創造了新的環境。首先,從傳播途徑來看,無論速度還是范圍,這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表作品;其次,從傳播理念來看,網絡給動漫創作者提供了個性化空間,類似《畫江湖之不良人》《鎮魂街》《尸兄》這些作品,是不容易在傳統媒體出現的;第三,從傳播效果來看,作者與受眾的互動即時,受歡迎的作品容易形成系列、擴大影響,比如《畫江湖之不良人》《鎮魂街》《十萬個冷笑話》等;第四,從傳播手段來看,新興的彈幕文化加強了創作者與受眾之間更加深層次的實時互動。基于以上因素,國產動漫IP影響力日益增強,影視改編也成為近年影視創作的熱點之一。
在這方面,《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和《畫江湖之不良人》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十萬個冷笑話》自2010年在“有妖氣”開始連載,網絡點擊超過22億次;根據漫畫改編的同名動畫,網絡觀看次數超過30億;分別于2014和2017年被改編搬上了大熒幕,票房均過億。同樣是“有妖氣”出品的《鎮魂街》改編自許辰創作的漫畫《少年奇幻熱血》,原作自2010年登陸至今,點擊已超過26億,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國漫頂級IP,于2017年8月2日改編成網絡劇在優酷視頻首播,收官時播放量突破24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畫江湖之不良人》,第一季于2014年7月31日正式上線,截止到2016年底總播放量超38億。2016年9月,《畫江湖之不良人》真人劇在愛奇藝獨家上線,豆瓣評分8.2。
從以上三部國產動漫IP的改編可以看出,IP知名度和影響力是影視改編的首選條件。這既是平臺播出的需求,也是出于收視或者票房保證的需要。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原有粉絲群的基礎上吸引新的受眾群體,挖掘作品最大價值。
盡管國產動漫IP改編在影視領域方興未艾,但是從改編的質量和效果來看,即使是優質動漫IP,成功的作品也非常有限,能持續獲得好評度的口碑之作更少。另一方面,時下動漫IP的影視改編,流行趨勢是按系列出品。第一季的成功與否對后續的運營至關重要。因此動漫IP改編影視化是值得探討研究的問題。
動漫作品的故事情節、發展進程和人物形象都是已經固化的,進行影視改編后,如果原作的特色喪失或者被大改,觀眾會非常不滿。對于動漫IP改編的“度”如何把握,《畫江湖之不良人》和《鎮魂街》都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劇版《畫江湖之不良人》第一季是非常忠實于原IP的改編范例。無論是故事情節、場景還是人物形象、服化道、臺詞風格,基本是對原作的高度還原,這種帶有突破以往的表現方式給觀眾耳目一新之感,改編后的爭議性小。豆瓣上的劇評分與原作相差無幾。而第二季則進行了全新改編,但故事走向和主角的感情發展都延續了第一季,特別是尋找“不良人”的江湖情懷始終不變。又比如《鎮魂街》,對原作繁雜的故事線做了精減和改編,將原作中二次元世界獨屬的“燃”特質貫穿始終,高度呈現出滿滿的熱血激情。由此可見,改編的首要因素是在二次創作上還原出原作的靈魂和特質,而非糾結于忠實于原作,畢竟動漫和影視是不同的類型的作品。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就是受眾問題,是考慮原作粉絲還是普通大眾?兩者兼顧肯定是最佳選擇,但不易做到。《十萬個冷笑話》就是一部粉絲電影。作品借前期積累的粉絲效應,于2013年通過網絡眾籌方式啟動電影項目,上映后票房的重要支持力量也源于粉絲的熱愛。從目前網絡流行的動漫IP影視改編來看,能覆蓋到大眾的還較少。原因還是認知誤區,認為動漫即使成人化,也是給網絡年輕受眾看的。這就造成了在改編時思維限制在了年輕粉絲群體上,從而導致動漫IP改編后,不熟悉網絡風格、網絡語言的觀眾看不懂、不接受的情況。所以只有動漫IP的普適性得到展現,才能創作出讓粉絲滿意、讓觀眾開心的作品。
我國的動漫IP影視改編在題材選擇上以游戲、武俠、玄幻為主。比如《畫江湖之不良人》是武俠題材,《鎮魂街》是帶有靈異色彩的奇幻劇。網絡上各大影視公司公布的2017年動漫IP改編項目,題材也基本局限在這個范圍內。一是這類動漫IP的粉絲群龐大,改編的目標受眾好鎖定;二是培育時間長,故事到位,人設成熟,IP改編相對容易;三是適合流量明星飾演,能夠吸引大量明星粉絲,降低了投資風險;四是市場導向的殘酷現實。其實題材越豐富,給受眾的選擇性才可能越多,對受眾市場細分和提供精確化服務才會越高。
從熱門動漫IP的影視改編不難看出,這些作品娛樂性強,能夠讓觀眾感官娛樂得到充分享受。比如,《畫江湖之不良人》里的江湖世界、《鎮魂街》的熱血氛圍、《十萬個冷笑話》滿足了觀眾的笑點和槽點。這些改編成功的作品的確是當下風靡之作,但缺乏思想深度,更難成就經典。這并不說明動漫IP本身就是單純的娛樂。典型如美國迪士尼系列,恰恰就是利用文化作品進行價值觀輸出的,而其建立的基礎就是生動有趣的劇情。所以,劇情是第一關鍵。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三觀與現實的聯系,以及能否體現出主流價值觀。“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優秀的動漫作品也不例外。比如,《三毛流浪記》的經久不衰,在于它有益于人們的心靈,通過三毛的苦難經歷傳遞一種堅持人生光明信念。反觀當下的國產動漫IP改編,選材大多娛樂有余,思想不足,甚至是低俗、獵奇。譬如《十萬個冷笑話》哈哈大笑之后什么也想不起;《鎮魂街》則把關注點集中落在了劇中的中二感、煽情點、戰斗場面這些形式元素。誠然,“一部動漫作品,并不一定要求其在價值取向上達到某種正確,也不要求一定要對觀眾產生教育意義,但有一點是必須具備的,即整部作品背后所蘊含的作者的價值取向與思想內涵”。①而要做到這一點,故事基礎必須與現實有著關聯性。
動漫IP只是一種快捷故事的來源,動漫IP改編成影視劇,本質上還是要遵從影視的藝術規律。改編后的作品應該是融入到影視化語言中,而不是生硬地說一個故事。動漫IP在它以二次元的空間展現的時候,有很多經典場景。這些展示的元素盡管是虛擬的,但是對應到三次元的現實世界,有著強烈的真實感。這種移情作用,能夠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有代入感和共鳴感。但是,當它改編成影視劇后,往往在故事和人設方面容易被觀眾詬病,這種失敗的轉場,不僅削弱了劇集的觀賞性,甚至變成一部不倫不類的作品。比如《十萬個冷笑話2》的劇情,就有觀眾直呼腦洞太大跟不上,看不懂劇情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創作者所要想表達的內涵。因此,怎樣突破次元壁,使得虛擬和現實完美鏈接與融合,是時下的改編作品亟待解決的難點。
動漫IP影視改編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其核心競爭優勢與運作模式。如果說傳統影視模式相當于十年寒窗苦讀,期待一朝金榜題名;那么IP模式則是一個長期培育孵化的過程。動漫IP影視改編的發展方向,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側重于量價的配合,更好地結合熱點及時效性等,深化主題內容。將動漫IP改編成影視劇,意味著受眾群體得以拓寬,播出平臺更為豐富,畢竟影視劇是老百姓最喜愛的生活娛樂方式之一。這有利于動漫IP的價值增值與變現。以《畫江湖》系列為例,故事內容以歷史為載體,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合理想象和改動,主線圍繞著民族大義、家國情仇、兒女情長展開情節,弘揚的價值觀符合當今樹立正確三觀的倡導。再從現今社會文化流行元素來看,這些年國學熱潮不斷,大眾對歷史興趣熱度不減。該劇的熱播令大眾認識了之前鮮為人知的唐末官方機構“不良人”,引發大眾探尋歷史的興趣,了解文化的前世傳奇。同時,它又是一個從低藝術維度向高藝術維度改編的過程:動畫做完以后就是網劇、游戲,最后是衍生品。IP分級地孵化和逐步地鋪墊,進而獲得更高的價值。
第二,完善動漫IP的開發和評估機制,避免開發亂象。在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泛娛樂IP全產業鏈開發的潮流是趨勢。《十萬個冷笑話》《畫江湖》《鎮魂街》都已開發出一系列多個不同形式甚至相互跨界的內容產品。動漫作品之所以比較容易挖掘成一個IP,是因為其創作周期長,受市場打磨程度高,培養出的粉絲群穩定。回顧《十萬個冷笑話》,此前只是小眾漫畫,現在已經是集動畫、電影、舞臺劇、游戲等于一體的知名IP。與此同時,在產業與資本的驅動下,動漫IP資源開發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亂象:或是為了搶奪資源,倉促上馬;或是培育中的IP不受市場重視。針對市場IP開發存在的簡單、粗暴狀況,2016年閱文提出了IP共營合伙人制度,即由閱文來全盤操控IP的整體開發,影視、游戲、動漫、出版等各環節生產商共同參與合作,在這種有充分的依托度和可信度的合作基礎上把產品做好。對動漫IP而言,同樣能夠延長其生命力,實現供需平衡,加快產業鏈步伐。
國產動漫IP的影視改編是影視界的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成功的作品對今后的影視改編在主題立意、情節內容、境頭語言、審美元素、藝術風格,甚至是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內容才是根本,在二次創作中創作出具有大眾審美與價值導向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動用戶和觀眾的心,實現通過影視改編拓展受眾群,實現更深層次的開發。
注釋:
①謝啟凡.從《中國驚奇先生》看網絡漫畫的動漫改編[J].電影評介,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