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邰子劍
我國最早的高校電視臺是在1989年10月由北京大學創辦的,次年清華大學也成立了電視臺,隨后全國各高校便根據自身情況相繼成立校園電視臺。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高校電視臺逐漸成為宣傳高校的主要陣地之一,也成為學校信息發布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本著學生參與的原則,高校電視臺的成立給學生們提供了實踐的機會。
目前高校電視臺發展的水平各有高低,部分高校電視臺通過自身的發展,借助學校政策的大力支持,成立二級學院,開辦攝影、播音主持、廣播電視編導、動畫、新聞學等相關專業,電視臺劃歸到二級學院進行管理,節目服務于全校師生,同時給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平臺,形成了“創、采、攝、播、評”為一體的格局。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電視臺應積極增加投入,豐富節目形式,提高節目質量,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斷創新節目播出平臺。例如,中國傳媒大學校園電視臺設立傳媒圈板塊,將校園內的新聞以視頻報道的形式呈現,較國內其他高校文字類新聞報道有著獨特之處。北京電影學院則是根據學校主題開創了《電影FAN》欄目,著重報道電影人的故事、電影評論。但仍有部分高校電視臺由于資金方面的欠缺得不到學校的支持,導致設備不足,節目形式落后,甚至步入無人管理的境地。
“當代性是電視藝術的基本審美特征,電視藝術首先要真實地展現中國社會現實;其次要向歷史、文化進行深掘;再次要揭示人們心理結構的嬗變。”①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收視需求,網絡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電視這種傳統媒體的觀眾越來越少。
隨著時代的發展,眾多電視臺創辦了屬于本臺的官方網站,并將每日的電視節目通過網絡平臺播出,這種做法豐富了受眾的觀看體驗,也有利于傳播渠道的拓展和收視人群的增加。但由于高校電視臺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均無法達到專業級電視臺的水平,很多高校尚未創辦自己專屬的電視臺網站。即使有的高校在其官網上開設校園電視臺欄目,但由于節目類型和資源相對匱乏、服務器容量較小,出現了播放卡頓、畫質不清晰等現象,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了觀眾的收視體驗,使得點擊率持續走低。
何謂審美作用?我們欣賞藝術形象時,在感情上受到打動,得到美的享受,從而凈化了靈魂,這就是文藝的審美作用。②從現象上看,目前高校的電視臺節目大多數以消息類為主,如《每周要聞》一般都是對學校一周內發生的新聞以及會議進行整理報道。電視臺作為黨委宣傳部的重要宣傳陣地,其節目內容一般以重要工作會議、校園建設以及重大文體活動為主,真正能夠吸引學生關注的節目內容寥寥無幾。
高校電視臺主要面向的觀眾群體就是在校師生,學校還是以學生為主。在智能化的信息時代,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在校大學生人手必備的通訊工具,在校園電視節目無法通過網絡進行觀看的情況下,很多學生甚至都不知道還有校園電視臺的存在,這樣就造成了單向傳播受阻、受眾互動不足等問題。
沃爾納·海森伯格曾指出,技術變革不只是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而且會改變思維模式和評價模式。③高校電視臺在運營過程中缺乏對觀眾的調查,不能及時了解廣大師生的文化需求,不能根據受眾需求及時更改欄目及其內容,播出節目較少。脫離了師生的傳播模式,自然無法得到廣大師生對播出節目內容的認可。此外,節目缺乏張力,沒能實現節目形式的多樣性、節目內涵的層次性以及節目數量的選擇性。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需要適應形勢、改變認識,并強化互聯網思維,積極運用新媒體手段,發揮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滿足受眾的需求,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高校電視臺可以通過與網絡直播平臺的合作增強自身的影響力。例如,安徽師范大學校園電視臺曾參與報道校園馬拉松活動,并首次與樂視體育合作。通過校園電視臺,學生積極完成攝像、現場報道等工作,將畫面通過直播平臺實時對外進行直播。前期在校內對此活動做好宣傳工作,觀眾直接在手機客戶端便可對賽事情況進行觀看。同樣,校園電視臺要合理利用電腦、手機和LED等播出平臺,例如在校園網上開辟校園電視專欄,增加電視節目鏈接;把制作好的節目上傳至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打開評論功能,增強互動性;在學生出入的主要場所內安裝LED屏,定期播放校園電視臺的節目。
節目是高校電視臺賴以生存的根本,在觀眾不斷被壓縮的環境下,高校電視臺更應該著重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高校電視臺應結合學校和地域特征,將校園文化融入到節目中,創辦具有本校鮮明特征的電視節目。例如可以利用高校知名教師,創建名師平臺,將教師的講座通過電視錄制的方式在《名家講壇》等節目中播出。微視頻的制作可采取校園街采的方式,內容關注與大學生切身利益有關的話題。將制作完成的微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們在移動手機平臺上便可輕松觀看。這樣既保證了收視率,又有利于校園電視臺的品牌傳播。
當前校園電視臺網站的瀏覽量較低,主要是較繁瑣,導致學生不愿意查詢,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因此校園電視臺應做出改變,可模仿大型網站的檢索方式,通過校園電視節目的合理管理和專業化來滿足學生的要求。QQ、微信、微博是當下大學生們常用的社交軟件,高校可以同開發商進行合作,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宣傳校園電視臺的節目內容,提高學生觀眾的注意力。例如可以開通微信公眾號,邀請名師提供相關內容,學生發起話題,讓在校生參與其中進行討論,吸引學生參與節目,增強校園電視臺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新媒體時代,受眾獲得信息的渠道增多,而瀏覽信息的時間減少。為了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學生的關注,高校電視臺必須提高節目的質量和新聞的貼近性。從標題開始便要做到能夠吸引住觀眾。校園電視臺如果想要吸引學生受眾的目光,就要充分挖掘本校資源,體現本校獨有的特色。另外在新聞的選擇上,要符合廣大學生受眾的閱讀需求,以準確的切入點直擊內容本質,即要關注大學生切身利益的話題或符合校園特點的“本校節目”,語言也要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語言,最好能夠與當下流行的話語相結合,使報道內容更加形象和生動。
新媒體的崛起為高校電視臺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谟嬎銠C、通信等技術,利用傳播介質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憑借移動終端諸如電視、電腦、手機等設備,實現信息的廣泛傳播。隨著新媒體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必將會給電視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和形式上的創新。而對于各高校電視臺來說,需要在發展過程中牢牢抓住新媒體這一新時代的產物,把握新的發展機遇,以長遠的眼光對自身的節目進行調整,瞄準前進的方向,積極擁抱新媒體,不斷提高節目制作水平,不斷提升高校電視臺的社會影響力。
高校電視臺要想在新一輪媒體大戰中突圍,必須正視自身不足,揚長避短,加強聯合,順應互聯網的傳播特征精辦節目,時刻把觀眾體驗放在首位。與此同時,要積極結合高校自身特色,大力創新,由被動工作轉變為主動出擊,根據時代變化調整高校電視臺的工作思路,正確處理好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與競爭關系,以全新的方式打造特色節目,宣傳學校形象,傳播校園聲音。
注釋:
①高鑫.電視藝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36-40.
②吳中杰.文藝學導論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55.
③[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 譯.北京:商務印圖書館出版,20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