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桂林541006)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呈現快速發展狀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人民經濟層面得到滿足的同時,便開始著力尋找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廣場舞這項健身運動應運而生,深受廣大中老年人的喜愛。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各大社區之間,甚至縣市之間掀起一股廣場舞大賽之風,一方面滿足了中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豐富了我國精神文化多樣化發展。然而,在廣場舞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卻引發了舞者與附近居民的矛盾大戰,先是逞口舌之快的“口水戰”,再到圈地拉鎖的“地雷戰”最后到高空拋物潑糞的“轟炸戰”,讓人瞠目結舌。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分析舞者與附近居民矛盾形成原因及探討解決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廣場舞舞者與附近居民矛盾不斷升級,對峙事件層出不窮。各大新聞媒體,網頁微博時有有關報道。舞者與居民口水大戰的場景屢見不鮮,而最近又上演了令人咂舌的“高音炮”“潑糞門”“鋼珠掃射”等事件,以表示對廣場舞的不滿。2013年4月29日,溫州市區新國光商住廣場的住戶集體籌資26萬買了高音炮與廣場舞音樂同時播放,以致廣場舞大媽們無法繼續,只得打道回府。2016年7月,武漢市熊女士等人按慣例來跳廣場舞,不到半小時,就被樓上潑下的糞水澆了個滿身。熊女士在采訪中表示,她們與樓上住戶矛盾持續已有一個多月,住戶因嫌噪音過大,與舞者發生過口角,也曾投擲硬幣,碎石等物,而這次武器卻駭人聽聞。“鋼珠掃射”事件則是發生在2016年12月的河南鄭州,無非也是因為對廣場傳來的響聲不滿,有人發射鋼珠,多人被擊中腿部,頸部,而最終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除了舞者與附近居民的矛盾之外,各廣場舞組織之間以及廣場舞與其他鍛煉者之間的矛盾似乎也不容小覷。2017男5月26日傍晚時分,河南洛陽王城公園內一名籃球小伙與廣場舞大媽大爺之間因為場地問題發生沖突,最終出現籃球小伙被圍毆的場面。舞者之間因為場地問題而大打出手的事件也經常發生,他們之間的矛盾均是場地引發而來。
1.噪音影響
眾所周知,廣場舞是一種在音樂襯托下,通過不斷重復規定的舞步組合,將音樂,舞蹈,體育等有機結合,實現娛樂身心的體育項目。(劉建宇,向家俊,魏星臨,2014)而舞曲通常也選擇節奏感比較強,比較帶勁的曲目,一方面,動起來更有韻律感,另一方面,也更能體現中國人的精氣神。韻律十足的舞曲聲音已經不小,而舞者群體之間的“攀比競爭”更是加劇噪音的程度。
從聲音分貝上來說廣場舞運動噪音影響過大無可非議,而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時間上。一般廣場舞時間集中在早上和晚上。具體時間不一,早上很多居民還未起床就能聽到附近傳來的舞曲聲音,而晚上晚飯過后,震耳欲聾的聲音一直持續到十點或更晚。因此,噪音污染成為舞者與居民沖突的罪魁禍首。
2.運動場所不足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各大城市不斷涌現出高樓大廈,而活動空間卻越來越少。雖然大家都在倡導全名健身,不少社區也相應的設計出健身區域,而這些區域都以健身器材為主,一方面滿足不了過多的人口需求,另一方面也不適合進行廣場舞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才出現廣場舞遍布各大廣場,公園,小區,也才出現洛陽王城公園爭搶籃球場事件,合肥廣場舞舞者將公路占去一半進行鍛煉的現象,甚至還有12月11日晚鄭州火車站西廣場地下通道跳廣場舞一幕。同樣,廣場舞內部的沖突也是因場地而發,不論是音量攀比還是前面提到的語言甚至肢體沖突,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場地不足所致。
3.制度不健全
關于廣場舞方面的法律條款在我國還沒有建立,當發生廣場舞事件的時候,沒有相關法律可依,最終只是相關機構出面調解,也沒能防止類似事件相繼發生。雖然城市環境噪音標準規定出臺了,但是處罰力度籠統,部門分工不明確,監管力度不夠。(潘鳳英,2015)以致人們投訴無門,維權方式不當,越發惡化沖突矛盾。另一方面,并沒與相關制度規定廣場舞的活動范圍。廣場舞作為一種群眾自發的娛樂活動,似乎在公共空間進行也有道理,就像有些舞者所言,廣場,公園,街道都是公共場所,他們有權利進行活動。社會公共空間內權利的邊界難以清晰劃定,沖突雙方各執一詞,調解起來也非常不易。所以說,對于城市,社區以及社區體育公共空間治理,尚未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治理制度,也未形成精細化的治理體系。(梁勤超,李源,時振國,2016)
4.中老年人健身娛樂形式單一
廣場舞近十多年年開始流行起來,熱度不減反增,一方面響應國家全名健身的號召,可以強身健體,另一方面也可以認識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聊聊天,拉拉家常。而廣場舞成員大部分是老年人,退休后無所事事確實挺無聊,能找到一個喜愛的運動便可以排解內心的孤獨寂寞,因此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廣場舞這項全民運動中來。而為何大家對廣場舞如此癡迷,難道就沒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活動嗎?前面提到各大社區也花費重金將健身器材搬到小區門口,但一方面,器材數量遠遠有限,不能滿足需求,另一方面,這些運動器材大部分也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能參加的娛樂活動少之又少,這才導致大部分中老年人將目光投到廣場舞這樣運動上來。
1.提高公德意識
一方面,對于舞者來說,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是否損害到了他人的權益。在把舞曲聲音調大的時候,想想是否影響到周圍居民的學習生活;在與他人因場地問題而發生矛盾時,想想他人是否也有利用公共產國的權利;在占用公路,街道進行活動的時候,想想這樣是否會給交通帶來不便。另一方面,對于居民來說,也因反思自己的過激行為是否能夠解決問題,還是進一步加深矛盾。舞者噪音過大,占用公共區域過多,與他們爭吵,甚至投石塊,射鋼珠,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造成人員傷亡事件。在面對廣場舞事件時,我們應該多一份理解,多進行換位思考,提升我們的公德意識,在建設文明社會旗幟的引導下,做到互相關愛,互相信任,互相理解。
2.規劃健身活動空間
政府應該加大運動場所投入,規劃健身活動空間。一方面,建設更多的運動場所,以滿足中國老齡化現狀的需求。另一方面,合理規劃健身活動空間。比如,在學校附近或住宅區附近減少活動場所數量,以免對學生和附近居民帶來過多噪音影響。可將活動場所固定在影響較小的區域,并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聲源處減小噪音。另外也可以將附近學校或企業的體育館用起來。在晚上學生不在校,企業員工下班回家之后,對外開放體育館,解決資源閑置現象,也未廣場舞愛好者提供舒適的環境。
3.拓寬健身娛樂思路
針對中老年人娛樂健身形式單一這一現象,我們應該拓寬健身娛樂思路,讓他們的業余活動豐富起來。對公民自身而言,除了廣場舞,也可以選擇其他活動,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中國傳統的琴棋書畫就是很好的選擇,在培養興趣愛好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還有很多的民間傳統都非常適合老年朋友學習,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互相促進,也達到認識更多朋友的目的。對于政府而言,可以大力推廣傳統活動的宣傳,舉辦相應的培訓學習,建立更多的相關機構。
廣場舞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深受廣大民眾歡迎,又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沖突。對此,我們應該正確面對,采取合理的措施將沖突矛盾最小化。一切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相信廣場舞活動必定會發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劉建宇,向家俊,魏星臨,等.廣場舞對絕經后婦女骨密度、血清雌激素及平衡能力的影響 [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2):78-82.
[2]潘鳳英.廣場舞糾紛背后的理性思考和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7(4):25-27.
[3]梁勤超,李源,石振國.“廣場舞擾民”的深層原因及其治理[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1(1):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