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政
(日照市技師學院,山東日照276800)
課堂中能夠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求得體育鍛煉的真知而形成較強的體育鍛煉意識,以及提高績效體育教學質量等功能都是在“以學生為中心”的作用下而得到的,下篇就將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理念出發(fā),結合實際闡述當前技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
美國心理學家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主要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育人的功能并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各施其能而并不是簡單地否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達到最好的狀態(tài)則是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育人的主導作用,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以及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在校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于學生充滿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下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的能力[1]。因此,這在極大程度上就要求教師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需求,在追求應試教育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而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也要求教師能夠尊重學生對學習的選擇。總而言之,通過合理科學地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能夠優(yōu)化技校體育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興趣。
總的來說,就當前技校學生體育素質來說,學生當前的體育基礎技能遠遠不能滿足學校所投入的期望值。并且技校體育教學質量正呈現(xiàn)出后退的趨勢。技校在校學生課間及課后往往都不能完成教師所要求的體育基礎性鍛煉,同時技校也不太重視體育教學的發(fā)展,甚至會削減體育教學課程的開設,因此學生沒有能夠得到充分地鍛煉機會,自然而言體育技能基礎性也較差。
受學習成績的影響于技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沒能考上高中以及沒能上大學的學生,因此大體上來講,技校學生學習能力普遍較差,或者說即使成績優(yōu)與義務教育學生對比起來相對地缺乏自信心,致而嚴重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以及高效率的提升。
技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授予的教學內容十分單一,多以基礎性理論知識與簡單重復的實踐訓練為主;同時,教師教學模式單一致使學生上課積極性不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配合缺乏靈活性,致使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及老師都會倍感枯燥沉悶、無聊至極而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于教師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以分組教學的方式促成技校學生體育基礎的提高[2]。教師將學生結合實際分成若干小組,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相應的職位,促使學生各盡其能積極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也能使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高、學生自信心的增強以及學生體育基礎性技能的提升。
競賽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學生之間相互比拼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的手段,因為體育課程本身具有的競爭性決定了競賽教學方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于學生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學中另外一種較為高效的教學方式被稱之為實踐教學方式,因為任何真理都來源于實踐活動[3]。因此,加強技校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鞏固,使學生充分利用學校所構建的平臺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充分利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學生安置于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同時,對于提高技校體育教學課程質量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綜上所述,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僅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以及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教師的育人功能,還能夠解決當前技校體育教學中學生對體育教學學興趣較低、積極性不高,學習氛圍枯燥沉悶、改善學校教學體制等普遍存在的根本性問題。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運用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提高技校體育教學質量,推動技校體育教學不斷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向更高更遠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芳.“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下的體育興趣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63-163.
[2]李智磊.淺析體驗式教學在技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6(8):00055-00055.
[3]王釗.論“模擬”法在技校籃球戰(zhàn)術教學中的運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