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磁州窯文化是先輩們用勤勞的雙手、無盡的智慧為我們留下的瑰寶。作為磁州窯技藝的傳承人,我要把繼承和發揚磁州窯文化的責任扛在肩上。”在談到從事了25年的陶瓷事業時,全國人大代表、磁州窯藝術館館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磁州窯傳承人安際衡這樣說。
磁州窯是中國民窯的鼻祖、中國陶瓷史上的“活化石”。然而,河北彭城磁州窯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了蕭條期,陶瓷廠相繼倒閉關門,堅持磁州窯技藝的藝人也寥寥無幾。如何傳承和發揚磁州窯文化,成了安際衡追求的最高目標。
安際衡從1995年開始從事瓷器制作,他的經歷或許能為老字號企業發展帶來一點啟迪。他不懈探索、四處求教,經過艱苦努力,一部部磁州窯歷史得到恢復、一項項磁州窯技法得到傳承、一位位磁州窯匠人重操舊業。在繼承開發磁州窯傳統工藝技法和裝飾風格的基礎上,他將現代制瓷技藝和科技手段融入到瓷器制作中。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安際衡表示,工匠精神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大亮點,而且這次提到我們要把產品做精、做得要高端,要有自己的品牌,讓中國品質走向世界。
安際衡表示,打造品牌離不開品質保證,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條件的提高、收入的提升,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在從吃得飽,穿得暖,轉變為既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也要穿得舒服、穿得健康,走精品化的路線,因此,品牌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此外,今年的政府報告對民營企業提出了一系列好政策,尤其是在創新、人才、工業結構、產能、減稅等方面提到了很多舉措,這些對企業提升品質,打造品牌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磁州窯傳承人,安際衡也談了目前磁州窯面臨的困境,他說:“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現在磁州窯總體來說發展得不太好,因為全國從事磁州窯創作的人特別少,總共才200多人,因此,在技藝傳承、發揚磁州窯文化方面面臨很大壓力。”
“老字號中,不乏生產手工藝品的企業,在市場瞬息萬變的今天,既要繼承傳統,還要不斷創新,將藝術文化、生活需要、科技手段等有機運用到手工藝品中去,才能贏得市場。”安際衡說。
“古老的瓷器也能有科技范兒,根據現代人的健康需求,我們公司研發了能夠改善睡眠的瓷枕,將來還會把量子技術運用到瓷枕中,將磁州窯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起來。”安際衡代表說,不僅如此,他還借助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瓷器產品,擴大品牌影響力。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安際衡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在緊張的工作之余,經常抽出時間到基層調研,積極準備建言獻策,目前已經形成了大力支持資源枯竭礦區轉型升級、加大傳承和弘揚磁州窯文化的投資力度、大力推進歷史文化和現代旅游融合等建議。
安際衡說,自己還準備成立磁州窯文化研討交流中心,為文化和技藝傳承提供交流平臺。他還將把自己工廠的一個車間專門用來作為中小學校的陶瓷實踐基地,點燃磁州窯未來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