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榮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110122)
液壓傳動課程是機械類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如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是保證液壓傳動課程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能力的重點和難點。PDCA循環理論是一種科學的質量管理方式,將其應用在液壓傳動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管理中,為改進實踐教學質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方針的教育,高職的課程體系也顯現出以職業需要為主線,同時體現基礎性、實用性和專業性的特點[1]。《液壓傳動》課程是為培養學生具備以現代液壓技術為主的機械應用能力而設置的,具有很強的崗位針對性和實用性[2]。作為機械類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實驗是必要的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隨著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推行“2+1”培養模式,理論教學學時壓縮,實驗及實踐更成為學生理解液壓原理,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由于液壓實驗涉及知識面廣,需要的信息量大,實踐性強,實驗實訓時間集中,因此液壓實驗教學的管理相對粗放,難以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為了達到教學要求,提高液壓傳動實驗教學效果,我院在教學管理中引入質量管理的PDCA循環方法,對高職專業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創新。
PDCA是由休哈特(Walter Shewhart)在19世紀30年代構想,隨后被美國統計學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采納、宣傳,從而獲得普及,故其也常被稱為“休哈特環”或者“戴明環”[3]。其模式可簡述如下:P(Plan)——策劃:根據顧客的要求和組織的方針,為提供結果建立必要的目標和過程;D(Do)——實施:實施過程;C(Check)——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產品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報告結果;A(Action)——處置: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過程管理。在質量管理體系中,PDCA循環是一個動態的循環,而PDCA循環的四個階段中,每個階段都有自己小的PDCA循環。按照PDCA循環前進,就能持續改進,階梯上升,最大限度提升質量,實現目標(圖1)。PDCA反映了質量活動的規律,主要目的是持續改善產品的質量,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及TS 16949系列標準都是以PDCA循環為基礎進行質量管理研究的成果的標準化,也是全面質量管理的體現[4]。

圖1 PDCA循環
液壓實驗教學是高職院校液壓傳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動手有機結合,旨在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專業理解,增強就業競爭力。為提高實驗效果,我院在對液壓傳動實驗教學的管理中引入了PDCA模式,經過近三年探索,實驗效果提升明顯。
3.1.1明確實驗目標
液壓實驗的目標是通過實驗,使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術設計與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及相關職業技能同步增長。在選擇實驗內容時,注重項目內容與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綜合實踐環節的內容相融合,實驗內容實用化、復合化,涵蓋工程應用、回路設計、技術技能操作等能力的培養。根據實驗目標,設置實驗訓練包括基礎知識融合、仿真設計以及實驗操作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的知識點及技能點一脈相承又各有側重,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強調自主性和創新性,使實踐教學貼近生產實際,彌補學生工程經驗的不足,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實驗的時間安排上與理論課相銜接,在實驗形式和手段上,注重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力爭形成“學用結合,以用促學,學以致用,鞏固提高”的良性循環。
3.1.2擬定實驗指導書
液壓課程中通過實驗來提高學生能力的項目較多,但實驗教程較少,也不似課程教材般通用性強。而實驗的順利進行又需要有一份指導性文件,使實驗過程有章可循,同時也是保證實驗質量的一個條件,因此在總結了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院的實驗設施和儀器設備等實際條件編制了《液壓實驗指導書》。主要用于指導學生如何科學、規范的完成一個實驗的全過程(包括實驗題目、實驗目的、實驗設備、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數據分析與結論、實驗報告等),使學生建立起企業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操作規范習慣。
對實驗教學環節做精心的梳理與設計,明確實驗教學環節的操作規定和質量標準,保證實驗教學目標的實現。
(1)實驗前期準備工作。考察實驗場地和設備的臺(套)數以及完整性,熟悉儀器的使用,提前準備訓練方案和訓練情境。
(2)實驗項目引入與原理分析。教師通過工程實例引出液壓實驗項目,然后針對項目進行原理分析,將基礎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輔之以視頻、圖表、教具等,激發學生學習技術技能的熱情,同時對所學知識點溫故知新,加深理解。
(3)實驗仿真設計。在明確項目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利用仿真實驗軟件,學生自己設計液壓回路及控制電路,教師以引導、討論及點評的方式對學生給予指導,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設計分析探索解決復雜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4)手動實踐操作。學生根據自己設計好并經過教師審核的正確回路,在液壓實驗臺上進行實際液壓回路及電路的連接,注意操作規范及操作安全。在實踐操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操作過程,對操作不當之處及時糾正,但是對于某些不影響設備性能的誤聯錯用等現象,在不損壞設備的情況下,可以暫不指出,待觀看執行元件動作未能達到設計要求時,再引導學生查找問題,訓練學生對設備故障進行診斷及維修的能力。
液壓實驗實施流程見圖2,總之實驗教學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促使其深入思考,注重學生技能的全面提高。

圖2 液壓實驗實施流程
在PDCA管理模式循環中,檢查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推動事物向前發展的動力。針對液壓傳動實驗教學的特點,可著重進行以下方面的監控。
(1)過程考核,包括橫向考核、縱向考核。實驗教學過程由多個教學環節組成,每個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都會影響整個教學體系的教學質量,因此有必要對整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建立科學、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方法。橫向考核是根據在實驗過程中各環節訓練的能力,檢查學生該項能力的提高情況;縱向考核是以項目為單位,評價學生對該項目所訓練的實驗內容掌握的情況。過程考核在實驗項目過程中進行,教師以指導為主,對設計制作過程的難題和工藝性問題給予技術支持,并對項目全程進行監控。同時,指導教師要注意發現問題,及時修正,及時總結,做好記錄,制定改進措施。
(2)綜合評價。在橫向考核和縱向考核的基礎上,綜合出勤情況、安全操作規范以及實驗報告編寫質量等,按照各部分在實驗中所占的比例,評定出學生的實驗成績。綜合評價在實驗項目結束時進行,檢查學生掌握液壓傳動部件及回路設計及連接技能的水平,檢驗、評價教學的成果,找出實訓教學、實施方案存在的不足,以便制定改進措施。
教師根據對實驗過程的檢查和評價,進行分析和整理,總結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成功經驗,在以后的PDCA循環中鞏固成績,保持并發揚,將好的經驗上升為“制度、標準”加以在今后實踐教學中運用。同時找出不足,反思教訓,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引以為戒,研究改進措施,制定改進方案。對于改進措施的實施效果,在下一個PDCA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檢驗、修正和不斷完善;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應將其輸入到下一個PDCA循環中,形成持續改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良性循環[5]。
實驗教學質量是保證課程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在《液壓傳動》實驗教學中引入PDCA管理模式,把一個復雜的實驗教學過程分解為相互關聯的階段,有助于教學目標更有效的實現。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實驗授課方式,由單一的講授示范變成在示范中融入引導和啟發,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相長,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能力都有所提高。經過多個PDCA循環,能夠得到一套符合高職院校自身特點、適合教學課程管理需要的技能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Z].
[2]徐麗萍.過程方法在《液壓傳動》課程的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9):81-83.
[3]姚小風.質量管理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4]龔益鳴,韓福榮.現代質量管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5]周彩云.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教學管理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1(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