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琦程
(山東省萊蕪市第一中學 271199)
從初中升入高中,原本不錯的物理成績,在穩步后退,高中物理似乎真的像學長學姐所言,難!開始認為初中物理已經為高中物理打下了基礎,但是高中物理反而會經常推翻初中物理的結論,為什么我們常見的生活例子在解題過程中反而是錯的,為什么物理學的幾個部分越學越混亂,為什么越正視高中物理的難度,越無法突破,這些都是我在日常學習遇到的問題,解決掉這些學習物理中的難點,才能正確的認識物理,學習物理.
在開始升入高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家長、學長學姐等等無數人在念叨,高中數學難,物理難,理綜更難.似乎在心理上就先給高中生打了預防針,可預防針打的太猛,就出現了反作用,還沒有正式和高中物理見面,就先有了畏懼的情緒,尤其對于女生而言,從心里先覺得自己學不會物理,然后認定要選擇偏文科的路線,最后直接放棄了物理的學習,也許中國就直接少了一位居里夫人級別的物理學家.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相對較少,對知識點講解的深度也相對較淺,很多物理現象的講解和解題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實際細節因素,更多的是理想狀態下的,比如,在初中力學部分,解決小球在一定高度無初始速度下落的類型題時,就沒有加入對于空氣阻力之類作用力的考慮.
這就導致同一個定理,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是正確的,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卻是錯誤的,我們的教材也沒有初高中物理銜接過渡的講解部分,使得很多學生茫然不知所措,即使按照老師所講,將定理公式背誦應用,也依然會不時懷疑自己的記憶.
一門科學的發展,本身是一個從具體的自然界現象,到抽象規律的總結,再到對規律的應用的過程.學生學習的起點是已經被總結出來的規律,而規律本身就是極其抽象難理解的.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更多的是在應用學生的觀察和記憶能力,但高中物理的學習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高中物理知識點,要求學生不僅僅記憶知識點,還要理解知識點被發現的原因,推導的過程,并在解題過程中注意不同知識點適用的范圍.
高中物理的難點還有一個,那就是當一個定理或者現象的發現,是跨越物理學部分的時候,它的應用也往往是跨越式的.比如,電磁學的部分,科學家是在電場中,發現了運動著的物體的偏轉,偏轉是力的作用,這個力的來源是物體運動在電場中產生了磁場,所以電磁學部分,就是一個跨越物理學部分的知識區間.隨著物理學的前進,差距逐漸增大.使得習慣了單個部分記憶的學生,在遇到交叉部分的時候,就會感到難度陡然增大.
本人針對以上問題,逐一的實施解決對策,并起到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高中物理對比初中確實是增加了困難的,面對困難的心理準備要有,但給學生的心理壓力也不能過大.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需要新鮮血液的推動,作為高中部分的基礎學科,只要用心,積極做課前預習,課上跟緊老師的思路,課后主動復習,都不會是升學路上的攔路虎.高中物理,更多的還是針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分析,總結規律.學習高中物理,對于實際生活的指導意義是重大的.
物理學的來源是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授課老師如果能在課堂上,將物理學的規律和定理,時刻聯系實際生活中的現象,來證明現象存在可以正確反映規律和定理,現象的存在是合理的,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相信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的興趣和自信,提高解題的正確率,試卷分數的高低,對心態的影響是一定存在的.
多多觀看物理模型.例如:當規律和定理的來源,不是很貼近現實生活的時候,老師常常使用物理模型,使得知識點更加清晰.由于物理模型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點.現代多媒體教學的普遍應用,可以在非實驗室的條件下,達到演示實驗的目的,當學生真正進入實驗室,親手操作驗證理論的時候,對物理現象的感受會進一步被牢固在腦海中,提高我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實驗和理論相對比,也可以進一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入外部細節影響的觀點,引導我們思考,使得思維更加開闊,為知識點交叉部分打好基礎.
學習了規律和定理,最終要應用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學習物理規律不能死記內容,規律的成立是建立在適用條件的基礎上的.同樣的小球下落經過圓弧后被重新拋起的模型中,如果最終題目要求的是物體狀態量,就不能單純因為模型,而選擇用牛頓第二定律來解題,涉及到力在時間上的積累和物體前后狀態的問題,更多的是應用動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獨立解決題目后,與老師的講解或工具書的解析相結合,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解題思路,是否是正確的,思路正確,才能正確解題.
總之,學習高中物理,需要調整心態,掌握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實際反推理論,上課跟緊老師,下課積極復習,明晰知識點適用條件,清楚題目問題所在,理清解題思路,下筆條例清晰,理綜高分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