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瑛卓
(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高級中學二年十一班 116400)
高中數學通用教材是國內頂尖的數學教學專家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編輯成的,其中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邏輯性,但很多高中數學老師在向學生教授數學時,除了讓學生把教材中的定理公式劃出來記住之外,很少引導學生去用心閱讀教材內容.也有的老師不但不重視教材,還從外面市場上選來一大堆學習資料讓學生參考學習,而參考資料的權威性和邏輯性與教材相差甚遠,這樣做無疑相當于舍本求末.
通常我們很多學生拿到數學考卷,一看分數若不如預期,就詢問老師提高分數的方法時,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個方法就是多做習題.久而久之,老師和學生都似乎認準了一個真理:要想學好數學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多做題.多做習題是對學習數學有很大的幫助,但如果學生本來就對公式定理沒有理解,那他們是無法順利做完習題的.在沒有透徹理解數學公式定理的情況下,硬讓學生做題無異于飲鴆止渴,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高中數學相對于小學初中的數學難度無疑要大的多,主要原因是高中數學各章節的知識點之間的跨度比較大.比如第一章內容是集合,第二章就成了函數,第三章又成了概率和極限.這樣的安排給我們造成一種高中數學是一個個凌亂的知識點而不是系統性知識面的錯覺,加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讓學生多做題,直接導致了學生雖然學懂了表面的知識但沒有形成系統,當出現集合與函數相結合的題目時就會束手無策.
有些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高中數學老師長期以來一直以傳統的教學方法教授數學,思維已固化,尚沒能接納比如閱讀學習法等新式的教學方法,而學生為了追求做題量,求高分心切,盲目搞題海戰術,最終使得教與學的效果和效率一直停滯不前.
由于高中數學教與學過程中一直存在著以上幾方面的問題,因此,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盡快嘗試應用新式的閱讀學習法是十分必要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高中數學教材中凝聚了所學數學理論和最新教育和命題思想的精華,尤其是其中的例題都是最經典的典型例題,師生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不能充分意識到閱讀學習法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也只有認識到閱讀對于數學的重要性,才能使師生充分意識到閱讀學習是很有效的學習方法的原因.
例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2》開頭的主編寄語就從兩點說了學習數學的原因:第一點是說數學是有用的,在生活,生產和教科書中都可以看到數學的應用;第二點說學習數學能提高能力,在數學中學到的理論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其他理論.
只要仔細閱讀了上面提到的“主編寄語”就會明白,這兩句話對于學習數學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導性作用.首先能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原因,再一方面能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是“可以幫助學習其他的理論”的.如果我們能細心閱讀,就會充分理解“主編寄語”,就能讓多數學生走出學習數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誤區,從而對數學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縱觀整個高中的數學教材,書中多處提到“應用”,尤其是立體幾何教材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從中可以看出高中數學的教學總方針已從單純的理論教學逐漸向實踐教學轉變.唯物辯證法認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脫離了實踐沒有應用場景的純理論是沒有意義的.學習高中數學也是一樣,學習理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因此,通過從整體上閱讀整個數學教材的大意,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堅信原來學習數學真的是有用的,而且還可以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2》第26頁的一道習題是關于求解一個六棱柱零部件的鋅含量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老師如果在上課時帶一個六棱柱的螺絲過來為學生做課堂演示計算教學,通過對事物的演示和計算,就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相關立體幾何的理論意義,更能引發學生探索未知急于求學的強烈欲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會使干巴巴的數學公式更加鮮活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也能從中加深對數學公式的印象,真正做到“過目不忘”.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科學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數學研究不斷向前發展離不開古今無數杰出數學家的艱辛努力.高中數學課本中每一條公理、定理和推論都是數學家們日以繼夜的前赴后繼求證的結果.多數老師講述某個定理或公式時,基本都是在黑板上寫一遍,或者要求學生務必牢記在腦子里,至于其得來的過程卻鮮少提起,但翻開最近出版的高中數學課本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擴展閱讀的內容.
或許有些老師會認為數學不是語文,不需要閱讀,只需要會做題就夠了,自古以來數學都是這樣的教法.但自古以來的經驗不一定全部是對的,老師不能被固有的定式思維所左右,課堂上,如果老師能帶頭多仔細閱讀數學教材,從中解讀提煉最新的教學方法并因地制宜地加以創新,那么我們學生也必將重視對教材的閱讀,回歸教材,提高數學素養定將不是一句空話.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采用閱讀學習法是對原有傳統教學和學習方法的一次創新性改進,通過閱讀學習法可以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目的和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把閱讀學習法應用到數學學習中要通過重視教材,理論與實踐結合,擴展閱讀和創新教學方法三個方面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