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燕
(江蘇省啟東市第一中學 226200)
高中化學與現實生活、生產活動關系緊密,這是一門典型的與日常生活存在聯系的應用型學科.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內容與生活相互聯系,通過合理運用生活探究教學法,激發高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化學與生活關系緊密,高中化學生活化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也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化學中引入生活探究教學法.
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探究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教學過程中根據學校情況,讓學生盡可能參與課本演示實驗,通過實現學習與掌握化學理論知識,也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見材料開展實驗.可以說教學的目的并不是簡單讓學生掌握知識,而是讓他們掌握如何獲取生活中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生活探究教學法既可以在實際生活問題解決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從化學角度分析與理解問題,拓寬知識面;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培養與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高中化學授課前,化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新意的導入方案,有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及激發興趣.還可以依托常見生活現象、社會現象等塑造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順利導入新課.
如,二氧化硫(SO2)知識點講解時,可以與日常生活中食品加工與安全相互聯系起來,利用多媒體將兩張腐竹的圖片展現出來,一張顏色暗淡、另一張則鮮艷及有光澤.其后提出問題.
教師:如果同學們和媽媽一塊去買腐竹,你們會選擇哪一種?
學生甲:我選擇色彩鮮艷的腐竹.
學生乙:我會選擇顏色正常的那種腐竹,我害怕顏色鮮艷的經過漂白處理,可能還有危害身體健康的物質.
教師:腐竹作為豆制品,營養豐富,部分不發商人以次充好,利用硫磺熏蒸、浸泡的方式處理次品腐竹,通過完美的外表吸引消費者.
學生丙:我們怎么判斷腐竹是否經過硫磺處理?
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利引出本課內容,順利開展教學.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理化性質及用途,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意識.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有效融合化學知識與生活,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化學教師注重將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教學設計,聯系學生熟悉的素材,加深理解.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物質的分離提純法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實物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方便學生直觀的觀察這些物質的具體性質.可以直接選擇粗鹽提純,將提純后的食鹽與買來的精鹽對比,觀察兩者之間的差別.
如:讓學生分組討論,選擇合適的方法對下列物質(展示出相應的圖片)進行分離提純說明選擇依據并畫出簡易的實驗示意圖.此時,利用實物方法為學生展示,有利于學生發現這些實物在的微觀聯系和變化.這既是目前高中生學習的基礎知識,也符合當前實驗教學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比抽象的教師講解,學生想象效果好得多.
再如,對混合物的提純需要經過過濾、結晶、萃取、分液、蒸餾等步驟,所需要的實驗儀器和裝置多且復雜,學生很容易記混,在進行動手操作之前想讓學生熟悉了解這些儀器和實驗裝置能有效減少抽象程度,降低學習難度,更方便學生區分和掌握相似儀器和原理間的差異性,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實驗儀器和裝置圖與實物之間的聯系,做到“心中有數,下手不慌”.實踐證明:利用實物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學會在真實情境中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記憶更加深刻,體現出實驗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性和層次性,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十分有效.
高中化學課堂上安排習題讓學生去做,有助于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夯實基礎,降低遺忘概率.課堂上布置的習題要與日常生活存在關聯,有助于深入探討存在于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點,并可以利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如“二氧化碳氣體性質”學習時,為了加深學生記憶、鞏固相關知識點,可以給一些與實際生活存在關系的習題.
可口可樂是一種常見的飲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為了驗證可口可樂飲料中是否含有CO2氣體,小明利用燒瓶加熱可樂并收集相關氣體,可以經過以下哪種方法進行驗證所收集的氣體中含有CO2( ).
A.將氣體依次通過足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澄清石灰水
B.收集到的氣體通過足量小蘇打溶液,接著通過石灰水
C.只需要通過澄清石灰水即可
D.通過品紅溶液
通過這種與生活存在緊密聯系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點,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與趣味感,當生活中出現類似問題后就會主動運用相關知識點解決與分析問題.同時,也會讓學生意識到化學的作用,其后會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課堂上努力學習化學知識,夯實基礎.此外,高中化學教師還應該設計一些有趣的小實驗,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如蘋果電池、黑面包及空氣生活等.通過這些與實際生活存在緊密聯系的小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趣味性,而不再是枯燥的化學概念、零碎的化學性質、深奧的化學原理,學生將會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最終達成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目的,培養與提高學生化學素養.
綜上所述,生活探究教學法以學生日常生活情境為出發點,通過分析自然事物或現象引入化學知識,并在課堂上實現鞏固與深化化學知識的目的.通過這種方法,逐漸提高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的意識.希望通過本文論述,可以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