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超
(江蘇省鹽城中學 224000)
(1)認識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必要性,知道常見分類方法;
(2)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理方法.
(1)通過走訪等方式了解生活垃圾的種類,知道其分類方法和標準;
(2)理解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所涉及的化學知識和方法.
(1)認識科學發展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樹立可持續發展觀;
(2)聯系實際,結合本縣的垃圾處理,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生活垃圾的分類及標志
教學難點:垃圾無害化處理方法、不同方法處理垃圾的優缺點
[情境引入](PPT)亂扔垃圾的現象隨處可見 [討論]垃圾隨意傾倒會造成什么結果?
[小結](PPT)垃圾的危害:侵占農田;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氣等;更嚴重的是疾病流行 .
[討論]我縣(城鎮、鄉村)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垃圾減量?
師: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亂扔垃圾的現象仍然隨處可見,我們經常會看到生活中人們隨手扔垃圾,仍廢品,給我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極大污染.大家是否對于這種現象也有相應的觀察呢?請大家討論一下亂扔垃圾可能會造成的不良后果.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總結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種亂扔垃圾的現象,歸納出亂扔垃圾可能造成的各種不良后果.
師:大家討論的都很好,亂扔垃圾不僅會嚴重污染自然環境,破壞我們的生存空間,也會滋生很多細菌,造成各種疾病的產生.
學生活動:請你歸納,生活垃圾可以如何分類,有哪些分類方式或者分類依據.
學生基于小組學習合作完成,創設這樣的學習活動既能夠一定程度考察學生對于垃圾分類的基本認識,也能夠為后續教學的展開進行鋪墊,促進學生更快的吸收知識.
設計意圖:垃圾分類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話題,但是,從我們的基礎教育來看,垃圾分類的意識在學生觀念中并不深入.很很多先進國家相比,尤其是在垃圾分類上做的非常成熟的國家,他們的垃圾分類教育在很早的時候便已經展開,民眾普遍垃圾分類的意識和觀念也很強,并且可以很好的落實.創設這種生活化的討論情境是為了更快的將學生引入到探究主題中來,同時,也幫助學生建立認識.
(1)生活垃圾分類
師:從大家的討論中我看到,很多小組都將生活垃圾中的不同類別進行了劃分,不少小組都劃分的非常細致.能夠看出,大家有了基本的垃圾分類意識,今天我們就要主要結合生活垃圾的分類方式、分類標準來進行探討,到底生活垃圾應當如何進行分類.
課件引出:生活垃圾的常見類別:①有機垃圾;②干電池等危險廢棄物;③塑料瓶、金屬等可回收垃圾.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生活垃圾中最為常見的幾個類別,大家能夠分別就上面的類別舉一些例子嗎?
生1:廚房殘余應該是生活垃圾;生2:可回收垃圾還有一些我們家里不要了的可被再利用的物品,比如玻璃杯;生3:廢紙應該也可以再利用,我覺得也是再利用類別的……
(2)生活垃圾的處理
師:大家都說的非常好.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生活垃圾應當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夠實現無害化處理?
生1:我覺得可以統一回收,然后由專門機構處理;生2:我看到有很多垃圾場會焚燒垃圾;生3:能夠再利用的垃圾應當被合理處理……
課件引出: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可以以如下幾種方式展開:①焚燒處理;②填埋處理.
師:請大家交流討論,這兩種處理方法分別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總結:焚燒處理占地少,高溫環境下能有效消滅各種病原體,熱量還可以用來供暖,但是前期投資大,并且可能會在焚燒中釋放毒氣,焚燒后產生的爐渣也要經過專門處理;填埋處理占用場地大,但是使用的時間相對短,前期投資也不大,但是對于可回收的資源還會有浪費,并且可能會滲出污染土壤環境的有害物質.
師:請大家自主閱讀課本中的相關內容,對于兩種垃圾處理方式展開了解,分析兩者間各自的優缺點.
(3)垃圾處理技術標準
師:現在我們就要來學習,垃圾的有效處理有哪些需要嚴格遵守的技術標準.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自學垃圾分類技術標準學生討論:為什么垃圾的填埋需要滿足一定的技術標準呢?
教師總結:垃圾必須在分類的基礎上滿足一定技術標準后才能夠進行填埋處理,不然不僅會危害環境,還可能帶來很多疾病.
PPT播放:廢電池的危害性,水俁病、痛痛病.學生討論:廢電池要回收,集中處理,不能隨意丟棄.
教師給學生介紹國外的強制回收廢舊電池的措施、制度等 .
(4)生活垃圾資源化
師:從上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看到,日常中生活垃圾處理的費用高昂,如果我們可以變廢為寶,這不僅能夠有效節約資源,也可以為社會創造財富.
實例列舉:
1. 用垃圾生產沼氣
PPT:垃圾沼氣發電,農村用沼氣供能(原理、成份、用途)
2. 回收廢棄塑料
PPT: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危害
設計意圖:這部分是教學的主體,著重給學生介紹了生活垃圾分類的標準、方法、技術要求,也討論了生活垃圾資源化的一些路徑.這一節內容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對于生活垃圾分類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掌握我國背景下生活垃圾分類的基本標準,培養與強化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將生活垃圾嚴格分類加以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