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娟
大學生微電影創作群體作為微電影創作的中堅力量,需要擔負起創作的重任。但由于主題選擇、劇本創作、資金技術、資源平臺、后期宣傳等條件上的限制,大學生微電影創作遭遇了發展困境。
一般情況下,微電影的主題可供選擇性與電影的主題可供選擇性相差無幾,但是由于時間限制和資金限制,大學生在確定微電影主題的時候會優先考慮簡單容易拍攝的題材和耗費時間、精力、金錢少的題材,比如幽默類、紀實類題材,而拍攝難度較大的動作片等題材則很少涉及。由此帶來的后果就是題材的選擇越來越單一,劇情越來越相似,微電影越來越雷同,創意也將無從體現,最終影響到大學生微電影的質量。
由于中國目前的影視行業還是以導演和制片人為項目的核心,所以導致好的劇本鳳毛麟角。微電影的創作也是如此,好的劇本是一部劇的靈魂。但是很多大學生創作的微電影作品因為資金設備、時間空間或者其他條件的不足而對劇本進行了“脫胎換骨”式精簡,使得原本優秀的劇本面目全非,最后拍出來的作品差強人意。大學生微電影創作更應該加強精品意識,作為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既然拍攝微電影就要拍好,不能因為自己不是專業人士以及各方面條件欠缺就降低對自己作品的要求。
大學生沒有經濟收入,所以籌備的微電影作品基本都是小投資,所用到的設備都是自己的。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導演一般會對前期準備、中期拍攝、后期制作中的很多細節進行刪減,從而節省資金,保證整部影片順利拍攝,往往缺少的這些關鍵性環節就是微電影最出彩的部分。例如微電影《野狗》里用頭碎啤酒瓶等片段,一個道具啤酒瓶就要幾百元;在微電影《逆風》拳擊場格斗的場面里,一套燈光租一天就要一千多元。如果在這些地方對影片進行刪減則會大打折扣。由于新技術新設備更新換代非常迅速,走在前沿的VR技術、無人機航拍技術等,如果在大學生微電影中被廣泛運用,將會大大提高微電影的質量,但是這些設備價格高昂,在普通大學生中很難普及,使得大學生微電影的創作在技術設備層面受到限制。
一般普通高校都會有自己的設備庫,這個設備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微電影的制作水準。擁有設備比較多、設備較先進的發達地區的高校大學生往往不用過多考慮設備問題而修改自己的劇本,在設備先進的情況下他們接觸的資源也比欠發達地區的高校優渥。一般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學生電影節都會在發達地區開展,優秀人才都在向著發達地區聚集,發達地區高校大學生可以接觸一線優秀導演和編劇,向他們請教、學習,導致發達地區的高校和不發達地區的高校微電影制作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
平臺少而無名,除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大學生微電影比賽平臺,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大電影、電視劇的平臺,還有許多平臺沒有影響力,只是企業為了宣傳自己的品牌而舉辦的小型比賽。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微電影創作的積極性,導致很有優秀的大學生微電影作品缺少展示的舞臺,于是出現了名不見經傳的某大學生把自己拍攝的微電影投到國際大賽上拿獎的例子。
一般大學生創作微電影都是要拿去參加一些比賽的,所以這些作品難免帶有一定的側重方向,比如公益微電影、商業微電影等。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微電影都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但是由于是參賽微電影,創作者更多的是注重畫面、剪輯等基本的技術層面,忽略了作品上傳后的后期宣傳和包裝。很多優秀的學生微電影在技術方面已經非常成熟,甚至可以和很多專業性的電影團隊制作出來的畫面不相上下,但是由于是學生作品,是小比賽的參賽作品,名氣小又宣傳不到位,還沒進入觀眾的視野就已經石沉大海。
大學生微電影創作題材廣泛,目前較多的幽默類、紀實類影片應該盡量少涉及,對于一些比較有拍攝難度的類型,比如動作、懸疑、推理類微電影,應多做嘗試。雖然在技術和資金上有很多限制,但是在題材上如果足夠吸引人,能夠引起人們的思考,微電影的創作也算是成功的。除了以上的幾種題材外,有的比賽在設置題材的時候還會有科教片、實驗片等,這種范圍比較大的題材如果能夠找到恰當的切入點進行拍攝,往往能夠制作出新穎又有創意的片子。
敢于不同,不光要在題材上敢于不同,在表達上也要敢于不同。同樣的一個場景,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拍攝方法,重要的是體現個人的思想和獨特見解。比如加斯帕·諾在電影《遁入虛無》中表現人物嗑藥之后的反應,畫面一度晃到讓人無法直視的程度;在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中,為了展現女殺手被追殺而逃亡,影片運用大量跟拍晃動到模糊的鏡頭。在以往的電影創作觀念中,這種鏡頭可以被當作廢棄鏡頭,但用在這些特定場景中卻成為了經典。可見,敢于不同,才能創造佳話。
不要為了出作品而拍作品,也不要為了拿獎項而拍作品。遇到一個好劇本如同千里馬遇伯樂一般。內容為王,劇本決定著整部劇的走向和水平。首先,在選擇劇本的時候要有精品意識,不要妄想普通的劇本能在拍攝過程中變得十分優秀,因為拍攝是對原設想不斷修正的一個過程,有好劇本再拍,切忌“廣撒網多撈魚式”的劇本拍攝;其次,導演和編劇協調好工作是整個電影能否順利完成拍攝的關鍵,編劇和導演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編劇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跟導演說明白,導演在尊重劇本和編劇的前提下進行拍攝,能夠提高效率,防止發生矛盾沖突。
高校設備庫的更新是至關重要的。學院、學校、國家對于技術教育都應該給予重視。在VR、無人機航拍等新技術出現后,要購置無人機、VR拍攝器材,非線性編輯軟件也要及時更新,從而滿足學生的設備需要。這些重要項目的建設,需要學科、學院、學校去主動申請,這是微電影教學必不可少的器材。
由于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使得大學生微電影的優秀資源也有不同,大多分布在東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提出的教育資源平等化值得我們深思。將一部分優秀資源向西部、北部遷移對西部北部高校的大學生微電影的發展是一個福音。除了原有的影視資源的遷移,還可以在西北部建立新的平臺。建立平臺時可以以高校為依托,以影視城為依托,以人才聚集的地方為依托,建立高質量、有影響的平臺。
如今互聯網飛速發展,伴隨著移動客戶端的普及和自媒體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日益多元,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才應把握機會,緊跟時代潮流。首先,線上可以進行分眾傳播,明確受眾群體,在自媒體上進行微電影的前期宣傳,爭取一定的轉量及瀏覽量,在宣傳期間有序制造話題,運用媒體的議程設置作用,使微電影的宣傳持續發熱,提高知名度。其次,注重線下傳播,加強高校間的交流合作,要讓作品走出去,讓作品走進來,不能“閉門造車”,知道自己宣傳的著力點在哪、別人宣傳的著力點在哪,才能更好地為自己的作品做宣傳,在互相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最后,要讓作品走進賽場。好的作品沒有被更多人看到是非??上У?。我國當前有許多大學生微電影大賽,學生們應積極參與評比,讓自己的作品參與競爭,通過比賽,擴大知名度,同時提升自己的微電影創作水平。
1.阮南燕.微亦足道:微電影的產業魅影[J].浙江學刊,2012(05):115-120.
2.馬看.大學生微電影創作現狀探究——基于北京部分高校微電影創作的調研[J].新聞研究導刊,2015(10):30+184.
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