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
針對色彩的運用,可追溯至遠古時期,即通過對色彩的混合搭配,為衣食住行提供方便。而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借助色彩進行創作,將其鮮明特點呈現在作品中,以感性向理性轉變,逐步提高對色彩規律性的把控,由此形成的色彩法則、色彩理論為實踐應用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電視節目包裝中,若要強化節目效果,起到吸引受眾的作用,可通過對色彩的應用,提高電視節目的傳播效果。
色彩作為繪畫的第一語言,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通常情況下,人們對某個物件的觀察,首先注意的就是色彩,色彩是視覺反應的信息符號,占比約為總視覺的80%,而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了色彩的意義。電視節目包裝中對于色彩的應用,可顯著提高節目魅力、受眾第一印象、視覺信息量等。目前在電視節目包裝方面,主要涉及宣傳片、片花、頻道形象片、字幕及個性化音樂等,作為美化和編排電視節目的方式,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首先,提供視覺享受。打開電視,色彩繽紛的畫面涌現,極具視覺沖擊力,這是電視節目包裝工作帶來的視覺效果,色彩已成為電視節目包裝的核心元素。如何評價電視節目包裝的效果,則由受眾反應決定,即受眾可記住包裝,則為最佳電視包裝效果。例如,黃色是鳳凰衛視的主色調,雖然部分電視臺也將黃色作為電視節目包裝的主旋律,但卻給受眾一種模仿的感覺。
其次,有利于受眾對電視節目的識別。有效的電視節目色彩包裝,可提升節目的宣傳力度。當區分某一電視節目和其它同類型電視節目的差別時,在某種程度上由色彩決定。例如,新聞節目以藍色為主色調,通過三維光效、空間感的呈現,使新聞欄目更具現代性以及時效性、鮮明性等特點;少兒節目以五顏六色的色彩為基調,起到吸引兒童受眾的目的;浙江作為水鄉,具有諸多湖泊和河流,浙江衛視在色彩呈現上則以淺藍色為主導;文藝類節目則是通過暖色調的運用,以艷麗色彩間的協調搭配,給受眾帶來感官刺激。
黃色:作為色彩中亮度最高的顏色,即使在高明度條件下也可保證自身的純度,如輝煌、燦爛的視覺感受。而在電視節目包裝中,通過和黑色或紫色等顏色間的搭配,能夠將黃色的“力量”予以最大化呈現,但卻不可和白色相融合,否則將會失去光輝。
灰色:是色彩中最為被動的顏色,作為顏色世界中的中性色,只有借助和其它色彩間的混合搭配,方可凸顯自身的力量效果。例如,和暖色調搭配,可凸顯自身的冷靜效果;和冷色調搭配,可體現較為溫暖的色感。由此可見,灰色無論是和何種色彩間的混合,均會以色彩對比消失的特點,為視覺打造相對溫和的“休息點”。
綠色:作為色彩中相對優雅的色調,以寬容和大度的視覺態度,為受眾營造舒心的色彩空間。通過和黃色的組合,能夠體現青嫩的視覺效果;和灰色的組合,以安靜祥和的氛圍,給人一種豁達開闊的視野享受,如清晨薄霧下的草原。
紅色:是色彩中尤為強烈的色彩,以相對熱烈、奔放的效果,對受眾予以感官刺激,從而體現“激情似火”的視覺效果。
紫色:作為非知覺性色彩,是營造神秘感的主色調,且還可借助色域形式為受眾帶來恐懼感。即在紅色過于厚重的情況下,恐懼感會被無限放大;深化或暗化紫色時,隱藏的災害則會隨之爆發;若紫色被沖淡,則會象征著理解、光明;若含有暈色,則會以優雅、可愛的色調,使受眾迷醉。
橙色:波長和紅色相似,具有極強的長波、長色彩特點,能夠給人帶來溫度升高、脈搏加速的視覺感受。橙色作為一種活潑色調,可為受眾帶來美好聯想,如秋天滿滿的收獲,體現自身富足快樂的特性;若在橙色中摻加黑色、白色,則會體現含蓄穩重的效果;通過和藍色的搭配,構筑出明亮、歡快的色彩效果。
黑白色:作為色彩中相對抽象且神秘的色彩,黑白色以陰陽兩極對立效果的呈現,給人一種“共性”感受,即在某種意義上均代表著死亡、無限感、虛幻感等。
藍色:是天空、大海的主色調,是對遼闊、舒暢感受的直觀體現,還代表著永恒,是冷色調的一種。若藍色相對純凈,則會給人冷漠的視覺感受,代表純凈、平靜和理智;若藍色相對渾濁,則會營造冷酷、悲哀的氛圍。
頻道包裝:新聞報道存在極強的真實性、客觀性,若要保證新聞事件的冷靜報道,可通過藍色和綠色等冷色調的運用,起到客觀事件引導的效果。例如,無色系、中性色彩等均適用新聞頻道,央視新聞是以藍色為主色調,這也成為其他衛視新聞頻道模仿的一方面。由此可見,冷色調的選擇,能夠打造真誠、安寧和恬靜的感受,更好地彰顯電視媒體的權威性、客觀性和公正性。
品牌包裝:若要保證電視頻道定位的準確性,可在把控節目整體風格的情況下,對其鮮明特點予以直觀呈現,再通過對電視節目的創新和優化,為后續電視品牌包裝奠定基礎。在色彩包裝時,要保證色彩基調的合理性,輔之人物服飾、環境色彩間的融合,做好色彩光效構圖,使其能夠在穩抓受眾需求的前提下,吸引受眾眼球,從而起到信息傳播的效果。例如,為體現電視品牌包裝的沖擊效果,可以將具有較強沖擊感的色彩作為主旋律,輔以其他醒目色彩的融入,構成色彩組合,制造亮點。
欄目包裝:電視欄目包裝往往涉及標識和色彩色調、片頭片尾、宣傳語與主持人形象等,科學有效的色彩搭配,能夠在體現欄目特色的同時,對欄目予以精準定位,從而為電視欄目的設計擬定更為合理的方案。
色彩配置效果的體現,是衡量包裝者審美水準、藝術修養等素質的關鍵。合理的色彩配置,不僅可以呈現畫面美感和質感,還可以將其蘊含的趣味予以直觀呈現。在電視節目包裝中進行色彩配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色彩體系。目前,諸多電視節目包裝均以單一色彩體系為主導,其他顏色以輔助搭配的方式,以簡單明快的特點,強化受眾對電視節目的識別、記憶。二是色彩規律。色彩配置時若要保證多種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可在掌握色量、色性差別的情況下,在明度、純度和補色、面積等層面對色彩間的對比規律加以考量,從而確保對比協調性,起到互補色的效果。三是主次之分。若在電視節目包裝中選擇單一色彩體系,則應對主色、輔助色予以明確,輔之配置面積的協調處理,從而保證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四是象征意義。電視節目包裝中,色彩的象征意義是包裝者側重思考的問題,即以自身文化認知為導向,對各類色彩予以協調運用。例如,黑色為莊嚴、肅穆;紅色為喜慶、吉祥;綠色為和平、生機;藍色為節能環保。
若要保證電視節目畫面的絢麗多彩,可以借助色彩重復、漸變等方式,構筑具有節奏感的色彩空間。依據時間、運動雙向的特點,傳遞色彩秩序性規律,輔之重復、聚散和漸變、交替等色彩搭配原理,營造韻律美感,在提高電視畫面鮮活性的同時,更具生命力。此外,為提高色彩在電視包裝中應用的科學性,應尋找審美大眾性和藝術性之間的平衡點,以滿足受眾收視習慣與視覺心理為導向,使電視節目包裝更具細膩性、準確性。總之,色彩變化不僅是電視包裝的元素,還是表達電視節目主題思想的手段。
綜上所述,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夠為受眾帶來視覺享受,使受眾身心愉悅。而電視臺若要保證電視節目的效果,則可在精致包裝、色彩運用的基礎上,打造品牌特色及個性效果。在電視節目包裝中運用色彩時,要強化色彩設計和色彩變化等問題,協調選擇冷暖色調、對比色調、黑白色調,從而達到吸引受眾、美化電視節目、提高電視節目的宣傳力度的目的。
1.申苡毓.電視包裝中的色彩科學及配置應用[J].影視制作,2017(01):80-85.
2.王棟臣.淺談合成技術在電視欄目包裝、片頭中的應用[J].品牌(下半月),2014(11):113-114.
3.孫楊.電視包裝的色彩文化及應用分析[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