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近年來,中央媒體以及省級各地媒體按照中央部署,在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積極實踐。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電視綜藝節目也進行著積極的實踐探索。綜藝領域由之前的重對抗、快節奏的戶外真人秀比拼逐漸過渡到倡人文、慢節奏的慢綜藝類型。①2017下半年,湖南衛視推出的慢綜藝《親愛的客棧》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離不開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所采用的創新發展策略。
不同于大多數真人秀節目以“快消”的形式滿足受眾的情緒,《親愛的客棧》另辟蹊徑——緩緩敘述“愛”的主題。如果單純記錄嘉賓日常瑣碎的生活,難免會引起觀眾的視覺疲勞,帶給觀眾重復、零散的體驗感。《親愛的客棧》成功地將每期節目內容主題化,“愛”是節目不變的主題。例如劉濤、王珂之間的愛情,“花兒與少年”的重聚等。觀眾與節目在“愛”的主題下聚焦,在心靈和情感上相互靠近,節目自始至終營造出“愛”的和諧氣氛。
《親愛的客棧》展現了三種不同的情感狀態:夫妻、情侶、單身,情感符號的融合和碰撞增加了節目的看點。不同的情感狀態借助鏡頭語言在節目與觀眾之間建起了溝通的橋梁,觸及觀眾的內心情感。觀眾在不同的標簽中了解當代兩性之間的情感狀態,同時聯想、反省自我的感情狀況。王珂、劉濤夫婦成熟穩重,面對分歧冷靜處理,代表了大多數中年夫妻的相處方式。青年情侶闞清子與紀凌塵帶有年輕人戀愛的標簽,打打鬧鬧的日常展示了熱戀男女的狀態。單身青年陳翔展示了青年群體的模樣,積極面對生活,偶爾會孤獨落寞。
不同于情節跌宕起伏、節奏緊張、重任務的快綜藝,慢綜藝采用“記錄式”的方法娓娓道來。沒有故事情節的設置,制作團隊僅履行記錄的職責,節目給予嘉賓最大限度的自由。在《親愛的客棧》中,攝像組遵循“真實性”的原則,不干涉嘉賓的生活,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空間。另一方面,欄目組及時捕捉突發性事件,增添了真人秀節目“真”的魅力。如節目中,嘉賓原計劃采用燒烤的方式面對停電困境,錯買鋼碳打破了燒烤的計劃。
講人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同時“人情之道”困擾了眾多年輕人。《親愛的客棧》中人情流露為節目的看點之一,一方面滿足了觀眾的窺探欲,另一方面幫助受眾獲取人際交往的方式。節目中出現人與人相處的矛盾,在化解矛盾的過程中向觀眾傳達一種正確的價值觀。節目將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層面,帶給觀眾心靈的啟發。例如,在第八期節目中,在大管家模式實踐下,員工們懂得“只有團結才有出路”的真理。節目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向觀眾傳達人際交往的方式,受眾結合節目進行自我反思。
《親愛的客棧》取景于秀色天成的瀘沽湖。清代詩人曹永賢曾盛贊瀘沽湖如蓬萊仙境,并附詩曰:“祖龍求神仙,三山渺何處。不知漢武皇,開鑿南來路。靈鰲鼎足蹲,飄渺凝飛渡。莫載欲人俱,恐為風引去。”一葉扁舟連接了客棧與外界的生活,不禁讓人聯想起詩人陶潛麾下的世外桃源。湖水清澈見底,微風蕩起層層的漣漪;湖中的魚兒自由地嬉戲;偶爾野鴨游過,變化著各式各樣的隊形;天空是那般的湛藍,與湖面渾然一體……美景與慢生活,素來都是絕配。制作團隊用大量的空鏡頭向觀眾展示瀘沽湖的秀美,給觀眾帶來一場別致的視覺盛宴。
《親愛的客棧》中的逐幀動畫開辟了綜藝動畫的先河。動畫適時地出現,增添了節目的意蘊,提高了節目的審美價值,承擔了豐富敘事的任務。后期制作總監戴鑫表示:“《親愛的客棧》拿出動畫片制作的誠意來賦予動畫重要的敘事性功用。”少而精的動畫制作及運用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第二期節目中出現了45秒易烊千璽畫羊的CG動畫,“易只羊”的溫暖畫面勾勒出少年的內向與專注。
成功的文案創作實現文化與綜藝節目的完美結合,治愈系的文案宣傳深得觀眾的喜愛。北京大學新媒體營銷傳播研究中心學者王超說:“字字入心,直接戳中了用戶內心深處的需求。”《親愛的客棧》洞察了觀眾的情感與需求,創意制作了一批深得觀眾喜愛的文案。例如在宣傳視頻中的文案:“人們在哪丟失了自己/不斷重復的模板瞬間/越來越快的單調節奏/你有沒有問過/這一切/是你的全部嗎?”“丟失”“模板”“單調”這些詞匯刻畫出當代人面對生活產生的迷惘狀態,直擊觀眾的內心。
《親愛的客棧》的后期制作團隊BKM在配樂的選取上也用其專業度不斷定義行業的標準,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提升了節目的審美度。音符配合著鏡頭畫面向觀眾傳達情緒,它們或悠然醉人,或深情悱惻,或落寞傷感。不管是平靜湖面上的交響樂,還是萬物蘇醒時的空靈民謠,抑或是貼心交談時的田園音響,音樂將節目的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12期節目中的235首配樂足可編匯成為一本“格調音樂大全”。
官方微博“親愛的客棧”適時傳遞信息,與受眾進行交流互動。截止到12月27日,其共發表視頻文字等形式的微博785條。在節目播出期間登上微博熱搜榜85次,占據微博熱搜第一名10次。微博話題的閱讀量突破40.5億,討論量394.9萬,話題涉及到生活方式、情感相處、菜品創新等方面。節目嘉賓借助個人微博平臺發布節目信息,吸引了粉絲對節目的關注。借助微博病毒性傳播的“快車”,節目信息迅速朝向海量的微博用戶。
在全媒體環境的大背景下,受眾接觸真人秀節目從原來單一的媒介渠道變成了不受時空限制的多渠道觀看方式,從單一線性傳播方式轉變為交互式多屏選擇觀看模式。②借助視頻網站實現內容的分銷成為慢綜藝節目新的選擇,新媒體渠道的利用為內容的傳播提供平臺。《親愛的客棧》與騰訊視頻、湖南衛視自建的網絡電視臺“芒果TV”聯合獨播,實現了電視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避免了內容資源的浪費與流失。媒介融合背景下,觀眾不再忠誠于固定的頻道,不再守著固定的衛視等待優秀節目的開播。單一形態的傳統媒體難以維持受眾群體的傳播影響力和受眾的規模,應多平臺拓展節目播出的渠道,從手機客戶端、視頻網站等多個渠道攔截分流的受眾。
廣告是綜藝節目獲得資金支持、打造精品節目的重要渠道。融媒時代,電視媒體面臨著廣告市場分流、受眾減少等挑戰,這為電視綜藝節目的廣告投入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穎的節目廣告不僅能夠對品牌價值的傳播帶來積極效益,還能夠提升受眾對節目的喜愛程度。《親愛的客棧》采取多樣化的廣告形式,廣告內容與節目的高契合度,使其成為備受廣告商青睞的節目之一,節目廣告商高達10個。例如,在第七期節目中,劉濤本色出演廣告創意“小短劇”,廣告結合不同的生活場景傳達出經典有機奶“濃香醇厚”的核心戰略。
融媒時代下,受眾對慢綜藝節目的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慢綜藝只有順應媒介融合的趨勢,整合媒介生態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內容生產、包裝制作、銷售渠道、廣告策劃等方面創新實踐,節目的品牌價值才能不斷建立,商業價值才能不斷提高。
注釋:
①劉東娜.“使用與滿足”理論視域下的《親愛的客棧》[J].西部廣播電視,2018(02):100-101.
②康華蕾.全媒體時代電視真人秀節目營銷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21):55-57.
1.陳婧薇,申林.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策略研究[J].傳媒,2016(03):48-50.
2.尹心航.創新、融合、承擔: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綜藝節目的轉型與升級——以《朗讀者》和《見字如面》為例[J].視聽,2018(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