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冉
傳統媒體相較于商業媒體、自媒體而言,在內容與形式方面均有不足,這與現代化教育背景下,網絡時代年輕人青睞于更加直接、更具爆炸性等特征的內容有關。許多商業媒體緊抓這一特征,無限度籠絡受眾、取悅受眾,達到擴大經營面、最大限度增加盈利的目的。于是在市場化的調節下,各種各樣的所謂的新聞內容層出不窮,在占據讀者耳目的同時,也代替人們思考,將許多不能稱之為“正面”的價值觀灌輸于受眾腦海中。這種現象是科技極速發展、隨互聯網聯動全球后信息爆炸的一種必然結果,對于具有穩定價值觀、人生與理想追求且具有理性批判思維的成年人來說尚不具威脅,可怕的是對于未進入社會的學生以及在前行路上摸爬滾打的年輕人具有不良的教化作用。
新聞媒體應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堅持良好的職業素養,同時發揮積極正面的引導與教化作用。如何在眾多致力于以“爆點”“跪舔”為價值導向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將黨的政策與理念更好地傳達給民眾,傳播積極向上的教育意義,抑或使民眾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實行所帶來的生活改變,從內心深處信任黨和政府,心存美好的愿望,相信無論身處何地黨和國家都是人民的堅強后盾,這一問題必須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必須全面分析新聞媒體黨政思想報道內容與形式上的缺陷,以擴大受眾面,更好地教化于民。
正確的思路指導我們以揚棄的手段去看待事物,以商業價值為導向的媒體雖然有許多弊端,但仍有我們需要借鑒的優點。傳統新聞媒體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不僵化認識,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手段,融合互聯網、廣播、電視等多種媒體形式,將新聞價值發揮到最大,才能不被快速向前的時代所淘汰。
融媒體的概念出現后,在各媒體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新聞內容得以創新,形式更加多樣,嚴肅深刻的傳統新聞以一種別開生面的新穎姿態重新出現在受眾面前。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思想應得到重視。
黨政新聞因其所具有的時效性,對新聞工作者深刻理解時政背景提出了高要求,同時這樣高度理念化的新聞內容使其最終呈現在受眾面前的是嚴肅認真的狀態。同時,不論此類新聞是否涉及到具體事件,常用的新聞語言趨向于避免單一講述某一事件,即使涉及到事件本身,也會采用延時的方式來闡述。事件的突發性不是新聞報道的主旨,因其背離了黨政思想的主要價值面,傳統媒體的播報內容為了彰顯時政新聞的深刻性與嚴肅性,幾乎完全背離受眾本性熱愛娛樂的一面。
然而深刻的筆法態度有益于擺正受眾對待國家政策措施時的態度,但同樣會因此喪失大量的讀者,無法將真正想傳達給民眾的思想傳達出去。
如何提高新聞內容的可讀性,或許必須要借鑒其他媒體的做法,取其優者加以利用。
《光明日報》曾在十九大前夕,利用新技術,聯合其他媒體平臺,做出一款《我的紅色氣質》H5產品。此產品利用新技術手段,向受眾展示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人民精神狀態,并以高度互動的方式,使其一推出便立刻引爆流量。《光明日報》不僅在即將召開的十九大前夕為其鋪墊了良好的民眾關注氛圍,同時也將不忘初心跟黨走的群眾熱情調動起來。而其高明之處就在于不同于其他黨報傳統的逃避民眾需求欲望的做法,而是正面迎擊,分析現在潮流中的發展元素,以一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時代精神展露無遺。
在此良好開端之后,十九大召開期間,《光明日報》延續了新穎、富有活力的報道內容,以漫畫、動畫的形式更簡易地將黨的價值思想傳達給群眾,并獲得了較高的閱讀量。
《光明日報》創新新聞內容與報道方式的做法非常成功,這是因為其深刻領會了當前時代的發展趨勢。陳舊的公文形式新聞稿已經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被快速淹沒,傳統嚴肅的新聞必須更好地適應社會現狀,以人民的需要為前提,使黨和國家的政策理念深入人心,更好地創新新聞建設。
以人民為中心指導我們去關注民生百態,民生新聞的熱潮不僅是國家重視的結果,也是人民內心真切需求的體現。時政新聞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盡管其外殼是抽象、嚴肅、不直接的,但其內在核心是真切的關注:關注百姓生活,關注人民愿望。因此,新聞工作者在傳達這一思想時應避免流于說教形式,以灌輸的口吻教育民眾,而應將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事情闡述出來,契合黨的領導方針。只有切合老百姓利益,才會使新聞的關注度真正得到提升。
湖州日報報業集團就采用這種手段,跟蹤報道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兩山”走訪時的實情與思想。報道中不但聲情并茂地講述了一個個鮮活感人的故事,同時跟蹤報道的形式中結合了新媒體的高互動性,聯系群眾,讓讀者參與進來。這其中甚至組成了市民采訪小分隊,跟隨著中央領導人一起關注家鄉建設,關注真真切切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生態建設。
此后不久,為了更好地關注民生民情、傳達政策思想,湖州日報報業集團再次響應當地政府鼓勵小微企業發展特色服務等政策,跟蹤報道了《“小微冠軍”成長記》。該系列新聞在小微企業中反響巨大,對于更好地貫徹落實政府政策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湖州日報報業集團在創新黨政思想新聞時充分利用民眾對身邊事關注度最高的心理特點,不但加快黨和政府落實政策方針時的進度,也將黨熱愛人民的特質充分展現出來。
這不單單是基于民生關注度的手段表現,同時也是利用融媒體優勢,在各平臺以高保真、高時效性的圖文并茂方式展現新聞內容。并且利用網絡時代群眾參與新聞傳播的熱情,使他們更近距離地感受到身邊的變化,為社會、為他人出謀劃策,不但關注自身,也更關注他人和環境。同時摒棄了傳統報道方式中采訪者與受眾完全分離的狀態,改變了受眾只能被動接受信息的局面。而現在,采訪者與讀者是一體兩面的關系,群眾參與新聞采訪活動,采訪者也可以更清晰全面地了解時政策略的實施成效。這樣以人民為中心的融媒體策略是創新新聞的必要方式。
傳統紙媒的傳播平臺是單一且脆弱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時代發展革新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在紙質書籍報刊日益被取代的現今社會,新聞傳播的方式不應拘泥于單調的傳統方式,或者沒有特色的官方網站。
新聞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傳播,不單是作用,同時也是新聞的立足點。沒有足夠的傳播量,再好的新聞內容也避免不了走向消亡。因此,如何在新時代更好地宣傳新聞本身,增加受眾接觸面,是新聞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人民網曾在兩會期間推出《我有問題問總理》的特別策劃欄目,利用手機客戶端、微信等手段使民眾參與討論,擴大了時政新聞的關注度。
在互聯網+時代,民眾每天會有大量的時間被用來瀏覽網頁等,而高互動性、趣味性的新聞與便捷的軟件相結合,會在增加受眾接觸面的同時,不斷挑戰新聞工作者自我創新的能力。這對于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同樣具有推動作用。
在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需要深刻反思新聞處境,在不放棄原則性的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如何使群眾自發遠離不良價值觀的煽動誘導,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關注自身、關注社會,是媒體人需要思考的問題。媒體具有話語權,在替民眾發聲,為黨和國家傳達思想的同時,不能忘了自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因此更應該謹言慎行,同時思考如何將好的理念告之于民。
融媒體策略是結合多種新興媒體形式,以超越單一元素為價值導向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其能更深入地關注人民的內在需求,結合時代發展特點,達到傳統媒體難以達到的宣傳力度,同時也能利用傳統媒體的正面價值觀壓倒以歪曲、取悅為主導的不正新聞之風。這恰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黨媒發展所需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