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溢 趙征 徐永泉
在新媒體行業日新月異的時代,高校在完成立德樹人中心任務時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在不斷改進和變化。京津冀地區高校數量較多,但發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動高校新媒體創新發展,使之與媒體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相適應,成為高校發展建設中的重要問題。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對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非凡,也對該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擔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京津冀地區高校需要緊跟國家政策方針,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履行好新時代高校的四大職能,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再一次明確了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也為高校思想宣傳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2018年1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該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遠超全球平均水平和亞洲平均水平。網民規模持續增長,互聯網模式不斷創新,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加速,公共服務線上化步伐加快。其中,青年學生群體占比25.4%,成為網民職業構成中最大的群體,網絡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的來說,京津冀高校需要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迎接新媒體為高等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創新方法,協同配合,發展好高校新媒體,切實服務于黨的教育事業。
當前,各高校均擁有自己的官方新媒體平臺,存在形式多為QQ、微信、微博,主要功能包括刊登重要新聞、發布教學考試信息、為學生搭建交流和展示平臺等,可以看作是傳統校園紙質媒體的延伸。在完成本校宣傳任務的同時,高校新媒體平臺普遍各自為戰,相關信息和服務僅限于本校,受眾群體局限于本校師生,這樣的定位大大降低了高校新媒體平臺的影響力和受眾活躍度。
為解決這一困境,京津冀地區高校新媒體平臺之間應積極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充分進行合作對接。一是打通各自新媒體平臺之間的壁壘,共享信息,讓學生不出校園即可了解本地區其他高校的情況。二是在共享信息的基礎上,逐步搭建京津冀高校統一的新媒體平臺,為不同院校的師生搭建學習、溝通、合作的平臺。此舉將擴展高校新媒體的受眾規模,匯聚優勢力量,豐富信息資源,提高社會影響力。
高校之間的聯盟與合作早有先例,京津冀高校可借鑒相關經驗。近年,在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中,為更好地集中優勢生源,避免不必要的競爭,國內28所重點高校組成了3個自主招生聯盟,即“北大聯盟”“清華聯盟”“卓越聯盟”,被人們戲稱為“三足鼎立”。除此之外,2009年,我國九所頂尖高校啟動成立“九校聯盟”,比照美國常春藤聯盟,不斷加強深層次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優質辦學資源,優勢互補,發揮人才培養中的示范與引領作用,為我國開啟了人才培養新局面。
在校園新媒體領域,國內一些高校已進行了有效的合作嘗試。2015年,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的指導下,由中國一百余所高校學生媒體發起成立了中國高校新媒體聯盟。它的宗旨在于聯系國內各高校學生媒體組織,實現學生媒體組織新媒體之間的深度交流、資源共享,搭建起一個相互促進發展的合作平臺,促進高等院校新媒體的整體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京津冀高校新媒體平臺之間進行合作,前景廣闊,可操作性強,受眾認同感和社會影響力將會較全國范圍內的高校聯盟更具優勢。
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政務應用發展迅速。政務服務向智能化、精細化發展,并向縣域下沉,服務體驗不斷優化,服務內容不斷細化,涵蓋了人們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
政務應用的興起對高校新媒體發展起到了極好的借鑒作用,指明了高校新媒體豐富功能的方向。當前,國內一些企業和高校已在聯合探索和嘗試高校新媒體的新功能。騰訊公司已逐步搭建起QQ智慧校園,吸引了全國超過800所院校加入開通。其功能較傳統認知中的校園媒體有了極大的豐富和進步,大體包括快遞查詢、新生指引、校歷查詢、音樂廣播、兼職信息、校園圈子、校園直播等,且仍在不斷研發和擴展中。
京津冀三地區位接近、文化相近、交通便利,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三地經濟文化往來日益增多,人們利用政務應用使生活更便捷的習慣已漸漸養成。在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河北、北京兩地民眾在微信城市服務用戶數一項中均位列全國前10名。因此可以認為,京津冀大學生對互聯網+理解得較為深刻,對高校新媒體功能的擴展更為渴求。對大學生來說,在享受日常網絡繳費、快遞、外賣、共享單車等服務的同時,也希望能在移動端完成學費、宿舍水電費用的繳納、校園卡的充值等,實現校內吃住行數字一體化等功能,并以此拉近彼此的生活圈子,拉近自己與其他學校的距離,這一切都為高校新媒體功能的不斷擴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高校校園媒體肩負著思想引領的重要任務,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在倡導學術自由、學術爭鳴的同時,強化教學紀律約束,堅持課堂講授守紀律、公開言論守規矩,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主陣地。要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廣大青年大學生中進行卓有成效的文明素質和愛國主義教育。
這些任務重要而艱巨,特別是新一批大學生的入學年齡已跨入“零零后”,他們普遍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并且依賴于新媒體。所以,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必須要跳出傳統的思政教育思路,主動適應新媒體發展趨勢,不斷創新思想引領的內容和方法。一是增強高校新媒體內容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要把當前網絡流行與思想引領任務相結合,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呈現。二是增強思想引領的互動性。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平臺優勢,不斷吸引更多大學生參與到相關主題活動中來,并打破京津冀現有區域壁壘,實現三地高校主題學生活動的同步與互動,從而大大提升大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需要大量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需要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因此,高校的作用必將愈發彰顯。京津冀高校應牢牢把握社會發展浪潮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雙重機遇,開拓思路,創新方法,不斷推進高校新媒體的建設發展,使之成為大學生思想的領航者、學習的好助手、生活的好伙伴,為高校意識形態主陣地再添亮色,向國家和社會交出立德樹人的理想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