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娜
(江蘇省徐州市科技中學 2210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教育體制也隨之不斷的改革與進步.如今與傳統教學相比,現代教育體制更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物理是學生在初中首次接觸的學科,對于大部分的初中生來說,物理是一門神秘莫測又頗具難度的學科,物理教材中收錄的很多知識點,尤其是那些抽象性都較高的物理概念等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起來都是比較困難.
而很多物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大綱上的教學要求與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由內至外的輸入過程,只要求學生將教初中的物理真知死記硬背即可.但在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知道對一堂課好壞的評價,不在于知識傳授的多少,而在于知識傳授過程中是否是動態生成的.因而如何激活學生的物理興趣,提高他們的物理綜合能力成為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探究的重要課題.在動態生成情況下開展物理教學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那么,初中物理的生成性教學的作用有哪些,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成性教學,本文就這兩方面作出以下討論:
生成性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知識的生成過程以及知識的獲得和提升過程.因此,生成性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首先生成性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多元化學習.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方式為主,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既沒有將學生看做是課堂的主體,也不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與激活.大部分的初中生只能在一種被動的情緒下接納知識,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生成性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截然不同的是它是基于“雙主”展開的,即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雙主”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學習方式更加多元,教師的教授方式也更加多樣.比如在教學《噪音的危害和控制》這一部分時,物理教師除了利用一人言的教學方式外,也可以教具給學生展示噪音,利用多媒體動態視頻給學生講解如何控制噪音等等.
其次,生成性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認知結構、思維習慣、原有知識儲備量等等都各不相同,分層次地因材施教應該是滿足學生個性需求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了,而生成性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需求教學,促進學生各式各樣的生產.比如在導入某一物理知識時,物理教師就可以設計多種層次的導入方法,力求讓班級里的后進生和優等生都能毫無違和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第三,生成性教學有利于有效利用教學資源.課堂教學中充滿了許許多多的不可控因素,比如意外、錯誤等等,生成性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意外和錯誤為學生創造進一步探究真知的物理情境,從而讓學生在意外中、在錯誤中生成物理知識.
初中物理教學是離不開實驗的,甚至可以說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現象都可以利用實驗進行驗證.因此,物理教師在進行知識點教學時應該合理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物理現象、生成物理知識體系.
比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物理教師可以借助紙船比賽(先將紙船放入水盆中,待紙船靜止后,教師便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紙船會漂浮在水面上?從而引出“浮力”的概念;之后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自制紙船,并用紙船裝沙,看誰的紙船裝的沙子最多而不沉底,利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生產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由此可見,利用小小的物理實驗便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浮力,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又能分析出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理情境的創設就是將學生引入一個充滿物理氛圍的狀態中,讓學生的物理知識能夠動態生成.另外,物理學科的學習與其他一切學科相同的是都需要提問和質疑,只有不斷地質疑才能在疑問中探究和發現出真知.因此物理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在疑問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
比如,在教學《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時,物理教師就可以利用吵鬧的班級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教師伴隨著上課鈴聲走進教室然后嚴肅地說:“我們班真吵鬧,教室里有噪音!”學生在教師嚴肅中略顯慌亂,此時教師只需要趁熱打鐵繼續提問:“你們能告訴我噪音的來源么?”很多同學會回答說:“有人移動課桌產生噪音!”、“粉筆劃過黑板刺耳的聲音!”、“同學大聲說話!”等等,此時教師再繼續拋出問題:“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控制噪音,怎樣減弱噪音呢?”
在教學中,學生出錯是不可避免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出現的種種錯誤都被教師視為洪水猛獸.但如果教師轉換想法重視錯誤,并學會善用錯誤資源就一定能在糾錯中生成,在糾錯中促進學生進步.初中物理的實驗有很多,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學生在做實驗時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導致實驗的成功率不高.教師要合理利用實驗中出現的錯誤,借助錯誤刺激學生的改進欲望,從而更深層次地獲得真知.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成性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也對學生思維的發散以及能力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作為初中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重視動態生成教學,以學生為本,用生成性教學方式去替代傳統的知識傳輸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能夠用動態的眼光看待教學,用動態的激情面對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物理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