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剛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初級中學 225200)
數學教學作為理科教學核心,一直是我國學科體系重點,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判斷推理能力等綜合素質具有關鍵作用.教師應大膽改革教學課堂,促進素質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全面展開,培養提升學生數學綜合學科素養.
教學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作用,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師生對話,幫助教師更全面把握學生基礎能力與發展潛力,增加教學計劃與學生學習訴求切身性、適應性,為學科教學高效展開創造條件.然而,初中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扮演著學生學習“領導者”、“決策者”角色,忽略了學生自由發展欲望,不利于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意識.對此,教師應深入學習新型教學關系,將科學化教學理念運用于數學課堂實際,積極改革傳統不對等教學關系,構建新型友好和諧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我,注重傾聽學生發展欲望與學習訴求,及時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引導,并根據學生基礎能力發展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要急于引入教學知識,而是先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鼓勵學生談談自己學習數學的感受、以及所遇到的問題困難、希望獲得的提升等,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的學習訴求,通過學生所寫,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
學習環境是促進高效教學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數學教學中,由于傳統應試教學、機械化教學等模式影響,教學環境大多過于壓抑,不利于學生思維自由發展,難以有效提高數學綜合能力.教師應積極關注這些隱性教材,避免壓抑、壓迫性教學環境成為阻礙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因素.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合理轉變教學氛圍,有意識構建寬松自由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開放化平臺,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提升.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成立數學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之內積極討論、交流;教師還可以在每節課之前向學生講述趣味數學小知識等,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這些都是有效創建寬松自由學習環境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傳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運用單一語言講述模式,這種直接灌輸展示知識的教學方法既增加了數學課堂枯燥性、乏味性,又不利于學生思維深化拓展,難以有效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此外,這種“教師講述學生聽取”的方式將學生置于學習被動地位,也容易造成學生思維惰性,使學生失去自主思考積極性.鑒于此,教師應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減少教師主導作用,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有效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積極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實現學生主導課堂,鍛煉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圖象》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請學生小組之內討論探究一次函數圖象特點及影響函數圖象的因素,之后,教師可以請小組成員匯報分享其探究成果,并鼓勵不同意見小組發表其觀點,教師根據學生探究成果進行啟發式教學.這種新型“以學導教”教學模式有助于改革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化情境,有利于高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主導數學課堂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學生思維靈活性,促進學生學習發展可持續.
作業是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作業的本質是鍛煉學生輸出運用知識能力、增加學生掌握知識熟練度,同時,作業也是教師與學生進行再溝通的有效渠道,通過批改學生作業教師能夠明確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知識情況,為教師開展補充教學、細化教學提供參考.然而,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以機械化、練習性作業為主,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練習進行鍛煉,這種作業形式難以有效調動學生作業積極性,大大降低了學生完成作業效率.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數學作業形式與內容,增加作業趣味性、綜合性、靈活性,以激發學生作業興趣,提高學生數學作業練習體驗.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數學基礎與興趣因素開展多樣化作業,鍛煉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例如,在教學《普查與抽查》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鼓勵小組學生自選主題完成調查報告,教師可以選定時間請各組進行展示,要求小組代表講述調查具體過程、總結遇到困難及解決措施,教師還可以請小組互相打分、小組自行打分,并根據多方分數選出表現優勝組,給予獎勵.這種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新型作業有助于增加學生作業興趣,提高學生完成作業認真度、投入度,鍛煉學生綜合數學能力.
數學在我國教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數學教學是構成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因素.鑒于數學知識獨特的抽象性、復雜性,教師更應有意識增加數學趣味性、豐富性,激發學生學習激情,促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邏輯能力、推理能力等綜合提高,使學生成為基礎知識儲備扎實、習慣良好、能力出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