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瓊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新圩學校 361000)
閩南傳統建筑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博大精深.但是在現代化建筑的沖擊下,閩南傳統建筑文化日趨消亡.因此,我們有必要傳承與發展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然而現在的數學課堂對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滲透少之又少.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充分挖掘閩南傳統建筑中的數學文化,將其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使閩南傳統建筑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現以《小小設計師》為例,闡述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滲透閩南傳統建筑數學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條件,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讓學生了解閩南傳統建筑的數學文化,同時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中.如《小小設計師》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課前調查:讓學生在本村的閩南紅磚厝中尋找數學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因為孩子們大部分都生活在農村,對身邊的閩南古厝很熟悉,讓他們去探尋閩南古厝中的數學奧秘,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通過課前調查,學生帶著數學學習的收獲回到生活中去,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又感受到了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魅力,繼承和發揚了閩南傳統建筑文化,從而實現在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中對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滲透.
閩南傳統建筑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因此,課伊始,先讓學生觀看有關介紹閩南紅磚厝的視頻:漫步于我們翔安區的鄉村,至今依舊可以看到大批的紅磚厝.紅磚白石的墻體,硬山式的屋頂和雙翅燕尾的屋脊,構成了紅磚厝外觀上的主要特征.紅磚厝就是用紅磚蓋成的房子,是閩南最有代表意義的傳統建筑.它濃縮了閩南人堅韌豁達的性格,也醞釀了紅磚厝豐富多彩的建筑表達,形成了紅磚文化深沉而獨特的底蘊.通過視聽覺的沖擊,學生對閩南傳統建筑文化在整體上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緊接著,讓學生欣賞這獨特的紅磚厝里藏著的美麗圖案.讓學生對閩南傳統建筑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學生無不感嘆閩南建筑大師的智慧,感受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魅力.
學生在欣賞完紅磚厝中的具有圖形變換的美麗圖案后,老師接著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案,找出基本圖形,然后說說這些美麗的圖案是怎樣變換得到的?最后讓學生運用圖形變換,小組合作設計拼組圖案.
在這樣的操作活動中,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幾何變換的奇妙,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空間觀念,并且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學生在自己的操作、實驗中去觀察思考,設計出了具有閩南傳統建筑元素的圖案.這樣以活動促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發展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力量,體會了數學的價值,感受到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無窮魅力.
學生學會設計出閩南特色的圖案后,再出示課前學生找到的閩南建筑圖案(如圖),讓學生思考:這么大的一幅圖案是怎樣得到的?引導學生明白建筑大師是通過把基本圖形進行平移鋪滿整個墻面的,從中理解化繁為簡的數學方法.
在這里,學生學完數學知識后,引導學生又回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讓學生感愛到數學在閩南傳統建筑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息息相關.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開放性、研究性、活動性等特點,因此我們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活動形式的同時,還應該大膽地創新設計課后實踐作業.這種作業形式是對課內活動做有效的補充和延伸,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實踐與學習.
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后實踐作業:學校新教學樓架空層的墻面準備融入閩南傳統建筑的元素,請你也來做個小主人,在這堵墻面上利用圖形的變換設計跟閩南傳統建筑有關的圖案,學校將選取最優秀的作品進行建造.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自己的智慧創造、設計一個漂亮的基本圖形,再利用這個基本圖形,為閩南建筑設計墻面花邊.學生設計出了許多美麗的圖案,又剛好和我們閩南傳統建筑——紅磚拼花,瓷磚貼畫相似,甚至拼成了煙炙磚——閩南古厝紅墻運用煙炙磚砌筑墻體的造型.這樣的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對閩南古厝紅墻紋樣組合美的欣賞,從而產生美的創作欲望,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又把閩南傳統建筑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數學教學里,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總之,閩南傳統建筑文化需要虔誠的守望者、保護者、推動者和傳承者.它的傳承與發揚需要數學課程與學校的校本課程相結合,重視挖掘和利用學校周邊豐富的閩南傳統建筑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閩南傳統建筑文化進數學課堂活動.這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熱愛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情感,增強保護和傳承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意識.我們將做出更深入的探索,把閩南傳統建筑文化與數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閩南傳統建筑文化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