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駿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第一中學 215200)
CAI,即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Flash動畫模擬等一系列的技術,致力于優化傳統教學的單一性.CAI匯集了圖像、聲音、動畫等,使教師的教學能夠更加全面,能將課堂打造成開放性、探索性的環境.
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也深深影響著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各地都積極開展了化學傳統教學的改革.CAI融入初中化學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腦等感官,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知,培養科學精神.
初中化學課堂上,教師經常需要進行演示實驗,以便于學生更好地認識物質的性質.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適合化學教師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看的,此時模擬實驗能夠運用多媒體完成,就可以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將需要利用計算機模擬實驗的情況總結如下:
首先是教師需要模擬實驗錯誤操作的時候.在教師講授氧氣的制備的內容時,KMnO4制備氧氣是一個重點實驗,在“查、裝、定、點、收、離、熄”的實驗步驟中每一步都有注意事項,學生很容易出錯.比如是先將導管撤離出水槽還是先滅酒精燈的實驗操作上,順序是不能弄反的,此時化學教師可以用Flash動畫展示錯誤操作的操作順序,即先熄滅的酒精燈.學生可以從動畫上看到水槽中的水因為熱脹冷縮的原因被倒吸回試管,緊接著試管就會“嘭”破裂,Flash動畫使得學生更直觀的認識現象,同時也強化理解了錯誤的原因.再比如,量筒、長頸漏斗、分液漏斗的錯誤用法,過濾、蒸發、濃硫酸的稀釋等錯誤操作,也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可以使學生觀察得更清楚.
其次教師在課堂中演示的實驗不易成功,或者是反應進行較慢的時候.比如,進行氫氣燃燒時觀察的火焰顏色,由于玻璃導管中鈉元素的干擾,常常會出現黃色火焰,而不是淡藍色火焰,因為初中學生的知識有限,教師不需要對其解釋,所以最好采用動畫演示實驗,更加有效直觀.另外類似的部分實驗化學反應速度慢,像探究鐵生銹條件的實驗,此時也應該Flash動畫模擬,把每日每時鐵釘生銹的實驗進程模擬出來,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可以減少老師的負擔.
化學不僅學習宏觀物質世界,還涉及了微觀粒子的學習.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初三學生學習化學的分水嶺正是 “分子、原子、離子”的學習,比如初三滬教版第三章的內容.因此,如何使學生學好肉眼看不見的微粒世界,以及抽象的概念,是所有化學老師共同的課題.
比如在“原子、分子、離子”的學習中,化學教師可以呈現出電子是繞著原子核不斷運動的、以及構成物質的分子在運動的Flash動畫,讓學生感知到微粒是不斷運動的,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又比如實驗“水的電解”宏觀上是產生了氫氣和氧氣,微觀層次上又是如何轉化的?化學教師可以使用動畫模擬出水分子先分解成為氫、氧原子,原子又重新結合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的過程,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的事實.類似的像微觀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鈉原子和氯原子得失電子形成NaCl的過程等,都可以用到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感官記憶,還能最終提升教學效果.
初三的學生將要迎來中考,到了下學期,大部分時間將用于復習備考.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往往學生到了中考復習階段學生自己都沒有頭緒,每天就是機械似做試卷,是沒有知識歸納總結的.那我們教師在復習階段的作用就是需要能幫助學生系統匯總知識,化學教師可以將初三每一章的內容在PPT上分類匯總,列出提綱,再展現提綱下的具體知識點,在大屏幕上串聯起所有知識點,條理清晰,相比于每天一味地完成試卷,學生更有復習激情,更能系統掌握初三一年的化學知識,對于初高中的銜接也是很有好處的.
值得注意的是化學課堂中應用CAI是作為教學手段并非目的,化學教師不能一味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而計算機的地位也不能“替代”傳統教學.接著,筆者來談一談CAI融入化學課堂易出現的誤區.
教師都知道,完成一份精美的課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為此不少化學教師經常將別人已完成的課件或者網上下載的課件占為己有,這樣做是省去了課件的制作環節.但是課件作為化學教師課堂上的工具,是每一位老師本人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方法,別的教師模仿不來.所以每一位化學老師都應該設計適合自己教學方法的課件,將自己的風格融入其中,才能充分達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效果.
化學課堂上的學生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有些化學教師為了趕時髦或者省去麻煩,一味借助多媒體進行模擬動畫實驗,包括一些學生很容易完成的實驗.雖然大屏幕上觀察實驗省時省力,但是也將屬于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的課堂時間給剝奪了,使學生喪失了實踐和思考的機會,不符合化學教學的初衷.所以學生的化學課堂實驗不能完全被CAI代替.
作為站立在課堂教學第一線的化學老師,必須貫徹終身學習的信念,學習教育信息技術,將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所思、所想、所感充分與CAI融合,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點優勢充分與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經驗有機結合,為學生創造出一個效率高、師生充分互動的課堂氛圍,使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服務與我們的化學教學.
參考文獻:
[1]崔運生.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1(01):65.
[2]馬改菊.淺談化學實驗教學[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