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溝中學 225235)
教學設計指的是教師借助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還有教學總體任務的分析,繼而形成的系統化教學方案,其目的在于確保教師、教材、學生、教學手段等項因素的一致性,達到優化教學的效果.在此期間,教師對于核心素養培養任務的關注必不可少,使核心素養與教學設計相結合,在課前、課中、課后多個環節加以衡量,均是培養高中生思維和能力的必要準備.
在新課程標準之下,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任務日益重視,它不但關注學生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而且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完善,以及基于科學性和時代性原則的思想情感境界升華,以便可以在未來更加適應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高中階段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將指向數學抽象、建模、推理、想象、運算、數據分析等項內容,這些內容對于學生的基本能力做出了清晰的說明,利用這些指向性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發現事物的深層次關聯,比如對數學建模知識的學習,能夠讓幾何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對邏輯推理能力的訓練,會讓學生的思維處在更加創新發散的狀態;對于運算知識的學習,會讓學生的基礎數學能力得到鞏固及恰如其分的分析,會使學生在遇到難題時以極為有效的辦法找準著手點等等.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使各個環節均能合理對接核心素養,既保證核心素養培養任務的落實,也不顯得過分突兀引起學生的不適和反感.
在備課階段,教師需要以學生學習情況對教學目的等加以確任.應該說,教學目的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都將在課堂上發揮非常積極的引導作用,它所處理的是學生因何而學的問題,可以說是教學設計的肇始階段.以核心素養為培養要求的高中數學教學,應當將目的從原有的提升學生成績、擴容學生知識儲備,調整至以能力為中心的綜合培養.由于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學生有更為廣闊的數學知識獲取平臺,使其在課堂上對獲取知識的能力變得更加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對教材中的各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從中探索出數學知識后面所隱含的深層次思維方法,并以合理化的教學目的將之傳達至學生那里,以訓練學生不斷增加的能力訓練要求.
比如在接觸到函數基本性質有關內容時,教師便可以把相關章節內容進行事先的祥實剖析.在部編教材里面,函數基本性質之中對函數單調性、函數最值以及函數奇偶性等基本性質加以了說明,且要求學生可以對其熟練應用,以便處理相關的函數問題.對于高中生而言,其于初中階段已經了解了基本方法,因此使其得以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應對函數思想.再者,在對推理函數基本性質任務進行指導時,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包括圖象推理指導、解析式定義推理指導等,這些方法同樣能夠讓學生對函數和方程的思想進行了解,并認知到數形結合方法的應用可能性.為此,教師可在備課時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安排為“借助數形結合思想,對學生的函數基本性質推導能力加以培養,同時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使學生的函數和方程應用能力、數形結合思想接受能力得到訓練.”
教學設計的目標在于帶動學生的能力生成,使其處理問題的水平得到升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僅借助于教師的講解,很顯然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想要使核心素養在教學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便應當給學生以更加寬廣的自主體驗平臺,使其數學知識和技能得到全面進步.
比如在接觸到空間幾何體表面積和體積這類內容時,教師便可以給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完成正棱柱模型制作、正三棱錐模型制作以及正三棱臺模型制作任務,并要求大家這些幾何模型表面積及體積運算方法進行交流.在經過充分的討論之后,學生能夠在既有知識的促進下,使幾何體長、寬、高等項數據得到準確測量,并以這些數據為基礎對模型體積加以運算,且通過模型面展開的辦法,得到其表面積數據.當學生完成自主探究以后,教師可以鼓勵其從具體數據及運算方法中抽象出幾何體表面積和體積公式,并分析各數學公式的關系,促進其數學抽象思維的訓練.
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之下,高中數學教學更需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所設計的教學活動需要以此為目標,而后期的評價工作亦應起到鞏固與升華的效果,以便讓核心素養真正在學生心中扎根.而如果從教師角度來說,及時對教學效果加以評價,還可以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后續的教學反饋和調整.為此,教師可以將每堂課的最后三至五分鐘專門用于評價,并形成教學慣例.這樣一來,學生會熟知這個環節,并提前做好準備,積極與教師相配合,共同分析課堂的成果與不足.
比如在學習了空間幾何體表面積和體積有關內容之后,進行評價時教師便可以和學生共同總結本課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點與重點,而學生亦可以獨立反思自身的課堂行為表現,比如有些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進行臺體體積公式推導時,沒能積極思考,有些同學能夠在總結時發現自己依然存在對于臺式體積公式等知識點的疑惑等.這些總結性的信息,會讓教師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及時發現教學設計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調整與補充.
無論如何,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均需要對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進行全面分析,綜合穩定各項教學到良好配合的狀態,真正落實核心素養培養任務要求,收獲最為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