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雅琪 谷毅
《電影藝術詞典》對類型電影進行了權威的定義:“按照不同類型或樣式的規定要求制作出來的影片。類型電影作為一種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點:影片創作者必須嚴格遵守制片人為他制定的影片類型的基本規定,即:1.公式化的情節;2.定型化的人物;3.圖解式的視覺形象。”①
早在20世紀初,好萊塢就出現了對電影的分類意識。當時的電影制作者在觀察市場時注意到一部分特定的情節對觀眾具有更強的吸引力。為了增加票房,他們總結出這些情節,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故事模型并逐漸發展出針對這些故事模型的敘事手段和制作工藝。
類型電影分為故事片和非故事片兩種。“屬于故事片范疇中比較成熟的類型有西部電影、歌舞電影、喜劇電影、恐怖電影、科幻電影、戰爭電影、驚悚電影、法庭電影等;屬于非故事片的類型電影則有紀錄片、風景片等。”②本文只討論屬于故事片范圍內的類型電影。20世紀初的類型電影最初主要分為西部電影、史詩電影和喜劇電影。20世紀20年代末,當電影進入有聲時代后,大型歌舞電影應運而生,黑幫電影和恐怖電影也出現在這一階段。20世紀40年代,在二戰的影響下涌現了大批的戰爭片。與此同時,希區柯克致力于探索驚悚電影。進入20世紀50年代,冷戰和太空航天事業發展使科幻電影開始繁榮。20世紀70年代,類型之間的規則逐漸被打破,開始走向相互借鑒和融合。
除了上述的大分類外,電影技術和市場觀影人群等因素的變化使得劃分變得更細致。按劇作結構分類,可劃分為“金羊毛”型、“鬼怪屋”型、“如愿以償”型等;按觀影人群分類,有兒童電影、青少年電影、女性電影等;按畫面尺寸分,有35毫米、16毫米和8毫米等。
《影視同期錄音》一書對動效作了如下定義:“動效是由人、動物或某種活動物體的動作所產生的聲音,如人的走路聲、敲門聲、打斗聲,動物的奔跑聲等。”③在不同風格的影片中,動效的使用方式是有區別的。類型電影中,動效除了增加真實感外,更重要的功能是服務于影片的類型和引發觀眾更強烈的視聽感受。
與文藝電影和非故事性的類型電影相比,故事性類型電影中的動效會強化細節和材質,常帶有夸張色彩。例如西部電影為了表現械斗一觸即發的緊張感,會刻意突出槍上膛的聲音細節。相較而言,體育電影、浪漫喜劇和法庭電影的動效聽起來會偏自然。
特殊動效在類型電影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科幻電影、幻想電影和動畫電影。這類影片中出現的機器人、高科技武器和虛構生物發出的聲音通常都經過特殊的設計,和日常生活中能聽到的聲音有所區別。這種特殊動效是角色的重要標志。
除了聲音本身的質感外,類型電影在節奏上也常有所創新。譬如西部電影在處理槍戰時,會傾向于讓槍聲的質感和節奏感有一定的變化。《被解放的姜戈》(2012)最后一場槍戰片段中,為了更細膩地表現Django在這一片混亂中試圖集中精力的狀態,聲音隨著主客觀視角的切換不斷變化。在一個主觀視角的升格鏡頭中,子彈擊中了一名士兵的大腿。這一槍聲沒有使用普通的子彈破空及入肉里的音效,而使用了轟炸機低空劃過和大型爆炸的音效,聽起來速度慢、音調低,符合升格鏡頭的節奏,在聽感上也更有沖擊力,使整段槍戰跳離了持續的快節奏。這種節奏感的變化讓觀眾在聽覺上不斷獲得新的刺激。
擬音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制作動效的方法。首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1927)的成功讓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④看到了觀眾對有聲電影的市場期待。在他們開始進軍有聲電影市場的時候,Jack Foley⑤的團隊就開始承接為電影配腳步聲的業務了,這就是擬音技藝的雛形。早期擬音的功能主要是在同期無法錄制動效的情況下,后期由擬音師用各種道具制造符合畫面物體形象的動效。
早期的擬音所能實現的效果比較簡單,一種是為畫面中的動作配上聲音,例如走路、摔跤、鼓掌等;另一種是制作一些資料庫⑥中沒有的聲音,例如風、雷等大自然的音效。電影審美和技術的發展使得市場對擬音技術的要求日漸提高。直到現在,擬音除了彌補畫面缺失的聲音外,還具備了豐富劇情和人物塑造上的功能。
1.擬音營造真實感的功能
擬音最初的目的是補錄同期錄音中無法錄到的動效。它最基礎、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營造真實感。這可以通過還原場景中物體的聲音材質來體現時代環境和空間環境。
例如,同期錄音錄制的腳步聲可能無法充分地表現出鞋子和地面的材質細節。在聲音后期制作中,擬音師就需要重新制作符合畫面內場地的腳步聲。例如在擬雪地腳步聲時用沙土地和淀粉包作為聲音的主體,再根據雪地的具體情況添加細節。有爛泥的雪地可以再疊加一層濕抹布的聲音。
不同的時代背景的腳步聲也各有特點。古代場景的腳步聲會用比較厚重的皮鞋、布鞋和沙石木頭地面營造老舊感;近現代因為地面材質越來越細膩,腳步聲的質感趨于清脆;未來世界的腳步聲比近現代更加干凈,給人一塵不染的感覺。電影《云圖》(2012)既有19世紀的舊式房屋,也有現代的寫字樓,還有未來的高科技建筑。19世紀的公證人Adam Ewing踩在木質船艙中的腳步聲是厚重而粗糙的;21世紀的出版人Timothy Cavendish在瘋人院的腳步聲是我們日常所能聽到的腳步聲;在反烏托邦時代的未來,克隆人Sonmi-451在餐廳里的腳步聲則像是踩在玻璃一樣的地板上,聽起來異常的光滑。這部影片的腳步聲充分展現了在不同時代場景中動效材質的選擇。
2.擬音增強的敘事功能
“擬音的使用有著不同的目的,這取決于影片的類型、風格以及導演的意圖。”⑦為了使類型電影的動效能充分體現出影片的風格和導演意圖,往往會借助擬音增強戲劇性。
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僅實現真實感已經無法滿足觀眾對電影聲音的期待。為了增強戲劇性,擬音師一方面需要通過擬音塑造角色形象,傳達角色的情緒;另外還要突出關鍵性的聲音強化敘事重點,增加敘事的層次感。比較常見的手法是為畫面中的人物動作配上更有張力的聲音,例如當人物因為憤怒而快步行走離開時,為他配上一段堅定利落的腳步聲。畫外動效的創作空間就更大了,我們可以通過重新制作動效改變畫外人物的表演節奏,重新構建這一段情節。
在為特殊的角色設計動效的時候,可在還原真實感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特殊的材質突出人物特點。《終結者2018》(2009)中,擬音師為T-800的腳步聲設計了金屬棍撞擊實心鋼鐵聲、敲擊薄的金屬腔體聲和厚橡膠鞋底三種聲音,還原了金屬質感的腔體共振和鞋子厚重的材質,使機器人同時具備了靈活感和重量感兩個特點。
這種復合型的動效通常無法一次性完成,需要錄2到3層不同材質的聲音疊加在一起。擬音師會將這幾種材質的聲音各錄一遍,或者由兩到三個擬音師負責使用不同的道具同時做動作。
擬音素材常常需要和資料庫里的音效素材進行組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制作恐龍腳步聲或者是大型機器人的腳步聲時,光靠擬音很難獲得足夠的重量感。此時,我們需要資料庫中的Low-Air⑧增加低頻,制造沉重的感覺。
以音樂為主題的影片中還會有旋律化聲音⑨的敘事段落。《八月迷情》是比較經典的例子。男主角在廣場中聽到腳步、掃地和鳥等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曲龐大的動效交響樂。這種只有聲音能實現的敘事方式也是通過擬音完成的。
3.擬音營造氛圍的功能
除了實現真實感和增強敘事兩方面外,擬音還是營造氛圍的重要手段。擬音營造氛圍的功能主要是設定場景帶給觀眾的總體印象,起到背景式的烘托作用。氛圍由情緒和氣氛兩者構成。
影片情緒指的是畫面和聲音等元素相配合形成的整體狀態。在恐怖電影和驚悚電影中,影片情緒起到關鍵的作用。當片中人物走進空無一人的房子里時,常年失修的木地板發出了“嘎吱”聲,人物凝重和壓抑的表情使觀眾快速進入到劇情中。因為,觀眾通過腳步聲已經強烈地感受到了影片所傳達的恐怖情緒,人物所展現的恐懼感就顯得很自然。因為擬音所實現的真實感中既包含了藝術真實也包含了生活真實,這種介于真與假之間的效果讓觀眾在相信電影是“真實”的同時,也一并接受超出生活真實的強烈情緒。因此動效的存在使得恐怖電影和驚悚電影的夸張變得可信。有的人認為,音樂和特殊音響才是制造情緒的關鍵。但如果沒有合適的動效作為依托,音樂和特殊音效容易沒有依據而顯得牽強。
氣氛主要是指影片內人物的整體互動狀態,例如熱鬧的、安靜的、壓抑的等。恰當地營造氣氛能讓影片用最少的時間交代環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敘事上。例如,當觀眾聽到密集的腳步聲就會下意識地想象這是一個繁忙的、擁擠的場景,就不需要花更多的鏡頭來交代環境信息了。
通過分析腳步聲的擬音可以發現,腳步聲雖然在大銀幕上并不引人注意,但是優秀的擬音師往往能通過腳步聲中的細節給觀眾傳達豐富的信息。對于擬音中其他的動效也是一樣的,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和畫幅內展示更多的信息,一個元素中所能承載的信息越多,這個元素的使用就越成功。而這些生動的細節需要依賴于擬音師的表演。對于類型電影而言,為了創造出具有辨識度的視聽語言,在電影聲音后期的動效制作環節中擬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注釋:
①許南明,富瀾,崔君衍.電影藝術詞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65.
②第一制片人.電影為什么要類型化?——類型片的特征、原因、發展大起底[EB/OL].http://news.mtime.com/2015/12/03/1549921.html.2015-12-03.
③孫欣.影視同期錄音 [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15.
④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Studio):又稱環球影業。全球最大的電影電視制片廠之一,也是好萊塢歷史最悠久的制片廠之一。
⑤Jack Foley(1891-1967):擬音技術的奠基人。
⑥資料庫:指的是在聲音后期制作階段中可以直接使用的聲音素材包,一般由各音效公司制作售賣或是由錄音師自行搜集整理。
⑦[美]阿蒙特.擬音圣經[M].徐晶晶 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18.
⑧Low-Air:一種頻率處于20Hz-160Hz的低頻音效,通常用來疊加在打擊類和爆炸類的音效上以增強聲音的厚度和力量感。
⑨旋律化聲音:指動效的編排產生特定的節奏和音調,具有一定的音樂性。摘自[美]阿蒙特.擬音圣經[M].徐晶晶 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