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雄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一中犀浦校區 611731)
說到高中,人們第一反應便是高考,這是因為我國長期處于“應試教育”,大多數教師由于高考所帶來的緊張感與壓迫感,都會選擇以“灌輸”教育來傳授物理知識,然后以“題海戰術”來押題、扣題,希望高中生能夠在大量練習中提升自己的應試能力.然而,這種教學模式所帶來的教學效果卻十分令人堪憂,比如,高中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逐漸低迷;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應付物理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越來越消極,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產生了煩躁、失望等明顯的負面情緒.這些教學問題導致高中物理課堂變得死氣沉沉,毫無活力.正是因為這個教學局面嚴重影響了高中生物理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所以教師必須要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情感教育目標,全面關注高中生的學習情感與學習心態,以情感目標來讓高中生重新獲得學物理的快樂.
物理教材是實施物理教學活動的基本物質載體,也是高中生最主要的物理學習資源之一.我國現行的高中物理教材已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與創新,不僅收錄了充足的物理知識,還以物理實驗、物理學史與物理故事等趣味性內容來增加了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在落實情感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隱性情感因素,以教材中的情感內容來促使高中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促進情感生成.
就如在“超重與失重”一課教學中,筆者便全面分析了教材內容.在分析中,筆者發現本課知識不僅解釋了超重、失重這兩個基本的物理現象,還由此引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在自然科學中的應用,以及本門科學在促進人類發展與進步中所發揮的作用,使學生能夠意識到“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并據此產生熱愛科學的積極情感.正是因為全面剖析了本課教材內容,所以筆者專門收集了牛頓運動定律的研究背景,讓本班高中生全面了解牛頓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的成長史,希望學生們能夠根據牛頓這位物理學家的成長史來樹立自信.另外,牛頓發明牛頓運動定律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備感挫折與失敗的,但是牛頓依然堅持不懈、不輕易言棄,所以筆者也會著重強調牛頓的科學精神,希望本班學生能夠學習牛頓精神,樹立堅強的學習毅力.再者,筆者還播放了我國偉大的航天家楊利偉順利登入月球的視頻短片,希望學生能夠在視頻引導下了解失重現象,為祖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感到自豪與驕傲.
學生探究活動已經成為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最基本教學活動,是高中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識經驗與學習能力而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生成物理思維的重要活動.從本質上來說,學生探究活動能夠讓高中生產生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這種情感本身就能夠讓學生重新喜歡上物理學習.在情感目標落實過程中,教師也應根據高中生的探究實際來落實情感目標.
就如在“直線運動中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一課中,筆者便以4人小組的方式來組織高中生探究物理知識,希望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親自操作與圖像分析來總結物理結論,在圖像生成實驗中鍛煉自己的識圖、制圖能力,學會從位移-時間圖像與速度-時間圖像來獲取信息.在本輪探究實驗中,本班有一部分學生在制圖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即他們無法在坐標系中繪制物體運動,而這就讓學生產生了一種挫敗感.針對這個現象,筆者要求高中生重新回顧了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相關知識,重新分析了位移、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然后再讓高中生描繪位移-時間圖像與速度-時間圖像.針對高中生這個探究“失誤”,筆者鼓勵學生正確面對失敗,同時還結合本實驗要求學生用事實說話、用真實數據說話,感受用物理語言來描繪事物、分析事物的美妙之處.
賞識教育是指通過激勵、鼓勵與表揚等積極教學手法來開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在自信與鼓舞中產生學習動機,實現學習進步的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也應以賞識教育來促使高中生生成積極、向上、樂觀、上進的學習情感,使他們始終保持物理探究熱情,以此來完成情感目標的教學追求.
就比如筆者在上述案例“直線運動中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實驗教學中所提到的“學生失誤”,筆者便實施了賞識教育.當學生出現實驗失誤的時候,筆者并未批評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回顧舊知,重新梳理了物體勻速直線運動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然后再重新投入到直線運動中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描繪任務之中.當學生描繪出正確的運動圖像時,筆者也及時肯定了高中生的思維成果與圖像繪制能力,并對學生表達了教師希冀,即學生應善于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同時還要勇敢面對挫折與困難,享受失敗之后的成功所帶來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在圖像分析過程中,本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發散了自己的思維,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位移、時間、速度的變化所帶來的物理現象,同時還結合他們在生活中所看到的運動現象展開了理實一體化的物理分析.對此,筆者毫不吝嗇地表達了教師對他們的欣賞之情,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始終保持這份積極向上、勇于創新的學習精神.
總而言之,物理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教師應以情感教學目標來讓高中生真正喜歡上物理,使其主動學、樂于學,以學生所產生的積極情感來實現構建高效物理課堂的教學目標,促使高中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物理素養,使其產生正確對待科學的思維意識,學會用科學來解釋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