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 226154)
當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步入新的發展時期,創新精神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加凸顯,在此背景下,教育課程改革把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個人而言,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能使自己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并在未來的發展中走得更遠.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存在著教學模式單調、學生探究能力匱乏、教師責任不明確的缺陷,成為阻礙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要加快思想轉變,不斷豐富創設情境的元素;廣泛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引進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良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催化劑”,它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學習的狀態,也能把知識通過更加有效的手段傳授給學生.然而,情境教學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暴露出情境設置不符合實際要求、情境構建素材單一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課堂效果的改善.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各項能力和價值觀的成型期,對各種事物都有了自己一定的見解,但是仍然理解得過于膚淺,如果教師不能在教學中創設出具體、真實的教學情境,很容易使學生在課堂上喪失信心和目標.問題式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設置問題和背景來營造課堂氛圍,進而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就融入到教學情境中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進各種優質的數學問題,使其能夠承載很豐富的數學知識,同時,教師要多設置開放性的題目,以此來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空間中的兩條直線有哪些位置關系?”并引導學生對周圍教室的環境進行觀察.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以采用白話也可以用數學術語,先使學生產生想法,再去規范其措辭,保證學生的思路不受太多的限制.問題式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思維不拘泥于教材上的內容,并且可以參照實際生活進行數學模型的建立,保證了學生的創新動力.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很多教師認為數學作為一門知識結構比較完善、課程邏輯十分緊密的學科,學生沒必要對其進行過多的探索,只需要按照教師傳授的定理和思路進行學習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他們自然不會有目的性地去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事實上,數學的最大魅力在于其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場景,無論是在高新技術層面,還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都會有數學的存在,而這些應用背景就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有力支撐.在課堂上增設學生探究環節既能充實課堂內容,又能為學生提供思維碰撞的平臺.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小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詳細的探究和論述,并在最后做出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探索環節,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開拓自己的思路,使學生養成不斷進行思維創新的意識.例如:在學習“排列組合”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排列組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學生討論排列組合的應用場合并總結出具體的應用方法.
師生互動不僅是教師了解學生上課情況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的思維向教師思維轉變的重要時機,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能使師生感情更加親密、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當前,一些教師把教學中的互動當作是浪費時間的表現,他們認為課堂上的時間就是用來講解知識的,互動只會使教學效率更加低下.除此之外,很多學生由于自尊心和虛榮心太強,害怕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出現錯誤,也不愿意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致使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十分機.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特別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課堂上不能讓自己唱“獨角戲”,學生成為了不需要進行創新和思考的“看客”;而應該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中來,共同創造一個特色鮮明的數學課堂.
教學評價是教師掌握實際教學效果、學生認清自我的重要依據,真實、客觀的評價結果能使未來的教學設計更加合理、學生的學習計劃更加科學.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能把評價的重點從最后的結果轉移到整個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推動教學評價多樣化,對想法新穎、善于創新但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進行表揚,并讓他們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分享給其他學生,從而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新.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理解能力,針對每個人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創新標準,把教學目標和創新要求進行分層,使所有學生的創新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創新思維能力不僅是一個學生應當具備的精神品質,更是一個民族長遠發展的不竭動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既是高中教學改革的新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新特征.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全面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根本導向;以構建問題式的教學情境為主要措施;以在課堂上增設探究性環節為手段;以注重教學中的互動為原則;以推動教學評價多元化為依托,使高中數學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