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俊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深入挖掘、有效選擇,形成適合自己的特色教育——利用鄉土資源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而民間游戲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具有集思想性、娛樂性和教育性為一體的特征。所以,在農村幼兒園教育中引入民間游戲不但可以豐富幼兒教育游戲內容,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民間游戲的優勢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幼兒游戲的重要內容。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各種活動的區角游戲是充分利用游戲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
例如,教師可以將收集到的各種可供利用的民間游戲按照區角游戲活動的劃分將其分為美工、體育、益智等不同類型,并在相應的區角游戲活動中開展這些民間游戲。如,在體育區角游戲活動中開展跳繩、抬花轎、跳皮筋以及踢毽子等傳統民間游戲活動;在益智區游戲活動中開展猜謎語、石頭剪刀布等民間游戲,讓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在自發輕松的狀態下獲得智力和體質的鍛煉,促進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根據不同民間游戲的特點,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環節安排相應的民間游戲,將民間活動有機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例如,晨間活動時,適時安排自由、分散的民間游戲活動。如,抓石子、彈豆子等游戲,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同時還能鍛煉幼兒的手臂肌肉能力,促進幼兒身體和智力的雙重提高。在集體活動時,可以組織一些木頭人、編花籃等簡單易學適合幼兒學習的民間游戲,鍛煉幼兒的思維敏捷性,培養幼兒的控制力和想象力。在餐后等零散的時間,則可以安排諸如丟手絹、炒黃豆等活動量較小的民間游戲活動。而在戶外活動時則可以安排一些不受場地、人數以及時間等限制的游戲,如老鷹捉小雞、二人三足、跳方格等民間游戲。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運用民間游戲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要將節日活動與民間游戲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改變節日活動形式單一、主題單調的缺陷,另一方面為民間游戲運用于農村幼兒教育尋找新的平臺和途徑。
例如,“國慶節”的主題就是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開展這一節日主題活動時可以設計一個幼兒愛玩的“打仗”游戲,給他們提供相應的服裝、道具等,將他們帶到田野中,利用矮小的田埂以及小木橋和稻草等自然環境開展“打仗”游戲,同時教師可以給幼兒講解新中國建立過程中艱苦卓絕的戰爭歷程,讓幼兒認識到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從而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感。
在幼兒教育中,民間游戲具有無窮的教育價值。將節日主題活動融入民間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獲得相應的主題教育,不僅身體得到有效鍛煉,個人情感也得到升華,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更要注重對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的創新,讓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