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現玲
(山東省濟南第七中學 250013)
高中物理學習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物理思維,活躍的思維是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精華的基礎.但是在當前的傳統教育中,高中生在物理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思維障礙,比如思維定勢,在之前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僅僅在于物理習題的練習,在大量的習題練習中學生養成了做題的定勢思維,每當遇到同一類型的問題時思維會不自覺的被帶入到舊情景中;再者就是學生思維的局限性,難以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學生對于老師講解的物理知識無法全面的理解.這些都成為了學生物理思維上的障礙,阻礙了學生的物理學習進程.下文將從學生產生思維障礙的原因及解決措施進行闡述.
高中物理教材中包含很多的物理公式和物理結論,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僅僅讓學生通過記憶背誦其結論即可,對于物理公式的推導以及結論的由來不理不睬,這樣促使學生機械式的學習,無法掌握物理知識的本質內容,從而在應用物理知識的時候找不到突破口.
在經過大量的習題訓練后,教師會幫助學生對物理習題進行歸類分析,并且經常會告知學生說,“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按照這樣的步驟來做”,這樣的灌輸會使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從而忽略了題目中的細節和關鍵點,導致錯誤的解題結論.
高中物理知識較難并且知識點較瑣碎,學生缺乏系統組織知識的能力,而教師往往也忽略了這一環節,這樣會導致學生無法把握知識整體結構,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較為片面,難以從整體上對物理知識點有深入的理解,這樣也會造成學生的物理思維障礙.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幾點針對性的措施來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
引導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再僅僅注重結果,更要通過多種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的求解過程中.比如在學習“平拋運動”的內容時,教師不能讓學生僅僅記憶平拋運動中的一些公式,而是讓學生自行推導理解.首先向學生發問,“當大家水平拋出一個物體的時候,這個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是怎樣變化的呢?”學生答“越來越快.”“沒錯,那么我們如何用物理知識證明一下呢?”首先通過問題引入平拋運動的教學課程,接著就平拋運動進行分析.水平給一個初速度,由于在拋出去的過程中其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此水平方向的速度恒定不變,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響,根據可知,垂直方向的速度為變速,所以整個平拋過程的物體速度根據勾股定理即可得,根據公式分析得出隨著時間推移,平拋出去的物體的速度越來越快,這與實際生活常識和公式推導得出的結論完全相符.通過這樣的引導教學,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學任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物理思維.
學生雖然進行了大量的習題訓練,但是由于在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沒有清晰的思路也很難把握住題目的關鍵部分,從而在習題訓練中逐漸養成了思維定勢,機械的記憶同種類型題目的做題方法,按照答題模版進行解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習題訓練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切不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和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一次性安排比較復雜的習題,更應該層層遞進,讓學生有一個適應和提高的過程.同時教師在習題訓練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習題思維的鍛煉和培養.學生之所以在解決物理習題時難以下手是因為他們沒有形成清晰規范的物理解題思路,思維較為混亂,導致無法求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進行力學專題的習題訓練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拿到題目的同時首先根據題目要求對所給出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從中找出物理所受的所有力再進行分析然后結合題目要求進行解答,這樣一來幫助學生理清了做題思路,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做題的準確率.在習題訓練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多多利用示意圖和空間想象力并結合教學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繁重難以及時為學生構建整體知識框架,但是教師可以逐步幫助學生學會自行構建知識框架,系統的整理知識內容.物理知識的高度靈活性,與生活等各個方面息息相關,要讓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的客觀復雜性,學會利用物理知識概念解決具體問題.因此這就需要學生了解各個物理知識點的概念和本質內涵及其物理架構各部分之間的關聯性,并且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面臨物理知識難題的同時打破思維局限,揉合物理知識進行全方位的解決.
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根據上述提到的學生常見的兩種思維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合理化的教學改革,幫助學生突破物理思維障礙,在平時的授課、習題訓練等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在不同的時間段中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針對學習過程中的誤區和障礙進行反省,找出問題的所在,通過日積月累一步一步的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不斷的拓展自己的思維思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提醒學生學習當中容易出現的思維盲區,根據學生的問題針對性的作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從而保證學生物理思維的全面發展,提升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