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華陽
影視資源是指借助感光膠片等物質材料,利用攝影或攝像和放映或放像等技術手段,最終在熒幕或視屏上生成的視覺形象,是現代藝術的綜合形態,包含了電視、電影、節目、動畫等內容。軍事理論教學中的影視資源是直接用于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活動等所有視頻資源的統稱。影視資源其實是一種教輔資源,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國《國防教育法》明確規定: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高等院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其質量和效果。教學視頻就是其中一種較好的形式,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是信息傳遞的過程,信息的有效傳遞與接收,能使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對于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國防教育的有效途徑。
影視作為一種綜合藝術,融文本字幕、語音、圖像等多種信息傳播介質于一體,通過創設動態的教學情境,形聲兼備,令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從而刺激學習者的思考以及實踐熱情。傳統大學軍事理論教學中,師生以課本為載體,教學內容局限于課本知識,偏重于知識的單向傳授,單純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聽覺和視覺等方面的感知力。簡短清晰的軍事類影視素材在軍事理論教學中的滲透性運用,突破傳統的文本教學模式,將各種元素的教學信息整合起來加強信息傳遞,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利用視頻教學可以節省老師的板書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遞更多信息,還能創造出一個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學習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其次,視頻教學可以使師生更好地把課內和課外兩種課堂有機結合在一起,方便老師優化教學課件,也使學生課后能夠進行擴展學習,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新知識的探索者,豐富學習內容;最后,視頻教學要具有良好的效果,必須通過老師課前教學情境創建,充分準備、巧妙編排、預設學生參與及效果評估、反饋等,才能達到課堂流程重組優化的目的。
教師滔滔不絕,學生卻毫無反應,教學目標無法實現。首先精選的影視素材往往會吸引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看前提問,看中留白,看后討論,讓學生有思考,憋不住有話想說,這樣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其次從技術講解的不適應到通過運用影視素材改進教學手段,不僅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教學理解水平的升華,而且還能促使學生更容易去了解我國國防的發展現狀趨勢,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后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軍事涉及大量的自然科學、人文社科知識,視頻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對整個課堂的把控能力,能夠促進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對課堂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軍事理論教學中應用影視資源具有獨特優勢,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忽視板書的作用,使得教學過于程式化,學生無法全面的理解;教學節奏加快,導致師生缺乏交流;過度運用視頻,信息量大,難以消化吸收等。因此必須認識到影視資源的利用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是一種滲透性的運用,是不能在課堂上起到主導作用的。課堂上還有很多其他教學手段,要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現代教育技術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影視資源層出不窮,內容豐富且信息量巨大,制作、加工簡單化,有大部分被轉換成新的教學資源。各高校教師大都采用“個人使用”的模式,個性化突出理論教,較好地滿足了軍事學需求。其中,視頻的正確選取至關重要,否則不但無法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還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根據課堂探索與實踐,筆者認為,影視資源在軍事理論教學中的滲透性運用,特別是視頻的選材還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近年網絡涉軍謠言不斷,“中國維和部隊棄營逃跑”“退役軍犬被做火鍋”“解放軍澳門救災搶劫殺人”等,損害了軍隊形象,造成惡劣影響。軍隊因其職業的特殊性,歷來是網絡輿論場的熱點,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高校作為國防教育的重鎮,國防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曝光別有用心者的丑惡嘴臉,為廣大學生擦亮眼睛。因此在選擇視頻時應選擇國家官方、軍方的媒體資源進行辟謠。比如國防部、央視軍事、中國軍網、解放軍報記者部、東部戰區、西部戰區等。選材的權威性不僅有助于及時辟謠、以正視聽,也是講好軍事理論的內在要求,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
軍事理論是一門特定范疇的綜合性科學,選材時要特別注意相關性,要從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角度出發,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重點、難點進行選材,而不是片面地將它割裂開來,一定要正確把握教材內容緊扣“國防”主題,選擇每個片段的目的要明確,要選取軍事以及與軍事相關的內容,如政治經濟與國家戰略、文化滲透與大國外交、生物化學與武器、物理電子與軍事科技等,采集的視頻也必須具有這種相關性,這樣才會對學生的學習有提高作用,否則就偏離了主題。
一是控制時間的長短。合理安排課堂,視頻不應過長,原則上不超過3分鐘,也不應過短,十幾秒也不行,最合適的應該是1-3分鐘,具體視長短、章節內容而定,要適當調節。一節課以3-5個為宜,播放太多就成了視頻課了,不播放也不行,教學手段單一,教學任務完不成。二是素材要“新”。視頻資源不可能一成不變,每學期有新的內容就要更新,增強時效性,過時的視頻,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部分視頻資源也不可能全部更換,首先是工作量太大,找視頻、剪輯視頻、文字添加、配音、視頻深加工、對比舍棄等都需要投入極大精力。其次是有的不需要,如技術類視頻,國防教育課有它的特性對深入講解技術原理要求并不高,還有些如歷史片段的視頻對時效性的要求并不高。
選材要樹立對比意識。一是素材的對比。權威聲音也有不同角度的分析,我們要綜合各種因素選取適合大學生課堂的素材。二是內容對比。比如講到國際戰略格局中的朝核問題,之前什么情況,現在怎么樣,形成對比,這樣就很容易讓學生明白它的動態性特點,這是一個度的問題,要注意把握。剪輯視頻時可以以時間為縱線,把劍拔弩張的半島局勢與“特金”的歷史性峰會編輯在一起,還可以在最后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通過“教師講解—播放視頻—教師再講解—視頻再播放—最后總結”,引導學生去思考朝核問題的走向,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很多教師沒有受到專業培訓,吃不透內容,吃透了內容也難以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部分教材內容太難,學生看不懂,久而久之,就會對單調的教材失去興趣。軍事理論課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該嚴肅時要很嚴肅,但帶點幽默,能更有親和力,更易于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因此選材時可以著重挖掘一些時下的軍事熱點,特別是能引起廣大網友熱烈反映的素材,比如國防部發言人的強硬、機智與幽默,“沒有鎖鏈能夠鎖住中國”“澳大利亞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國家的實力”“在中國,霸權主義這個詞是有特指的,指的是誰,誰心里明白”“航母不是宅男,肯定要去遠航”等,具有較好的視覺性與觀賞性,有利于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
視頻素材多種多樣,應緊密結合課堂實際需要,根據不同專業對象選擇不同的影視素材。比如交通專業,可以選擇國防交通素材,如“高速上也能起降戰機”。比如建筑專業,可以選取人防設施的相關素材等。所以有必要及早地獲得相關的教學信息,多準備一些專業類視頻,創造真實的情景環境,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另外,也要鼓勵學生采集素材,由教師進行鑒別,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設計,如果學生采集制作的視頻被教師運用于課堂教學,又會促進他們積極參與,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深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影視藝術創作是人類的審美活動,對調養人的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軍事理論課的目的在于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基本的國防、軍事知識,以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如影視素材《南京!南京!》《拉貝日記》等具有更強的視聽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可以起到情感的內化作用,可以給學生以視聽感官的沖擊,令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獲得認識上的啟迪和精神上的思考。在選材時,要力求避免以泛化、快餐化的影視素材刺激學生,而要以準確、鮮明、典型、生動的藝術形象化人養心。在實際操作中,要把握住一個原則,有利于教學目的的可以用,但也要適量慎用,不相關的一律不用。
要結合區域特點,特別是本省本校的實際情況,例如福建省,可以利用得天獨厚的條件深挖福建軍事歷史素材、臺海素材、海洋素材,相近的認知方式使得本省的歷史被感受、被重新認知與塑造,強化大學生的愛國、愛校意識以及海洋國土意識。課堂上我們要主動穿插賦予各種本省“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方式,從原汁原味的內容出發,構建與現實生活重合的意象,影響學生對本省本地“大事”的判斷,引起學生的重視,觸碰真實,產生“共鳴”等。
準確選擇視頻是滲透性運用的前提,教師還要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探索最佳的教學模式進行穿插、放映,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生動,將其融為一體。要提高教師應用影視資源的水平,關鍵還是要建立教師個人數據庫,這樣既能方便自己的使用,還能時常進行教學反思,挖掘最有利于提高課堂水平的視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軍事理論課教學內容是嚴格的,但教學方式可以很靈活,應大膽進行創新。影視資源的滲透性運用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語境,使學習內容更加鮮活,代替了課本中靜止的畫面,吸引學生興趣,調動積極性。同時,影視資源題材豐富、形式新穎,具有極強的真實感與特有的感染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事物的能力,促進更深層次的學習。因此,勇于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合理地應用影視資源,適應了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特點,符合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影視資源的利用只是現代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根據不同的課堂內容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互相補充,才能發揮影視資源的優勢,才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大學軍事教學的特色,使課堂變得更生動,學生學得不苦,教師教得不累,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