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基
(江蘇省揚州市蔣王中學 225126)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主動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對于高中物理這樣的理科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探究,感受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體驗物理知識的生成,更有利于學生發現物理知識背后的規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物理知識有其自身的規律,在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探究中發現物理知識,感受物理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要根據物理知識的內在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假設和猜想,并運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猜想的驗證,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可以讓學生逐步的掌握物理知識探究方法,提高學生的物理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進行“變壓器線圈兩端的電壓與匝數的關系”知識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實驗電路圖的設計,并通過不斷改變變壓器線圈兩端的電壓和匝數來進行二者關系的探究,學生根據實驗測得的電壓數據和接入電路中的變壓器線圈匝數進行分析,結論自然而然的就生成了.這樣通過探究教學讓學生在實驗設計和實際操作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如果教師按照教材中的現成結論,學生可能知識對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和電壓進行猜想,而不會提出新的假設.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教師應該適當的減弱教材對學生的暗示作用,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知識的探究和發現,增強學生的探究體驗,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實驗是高中物理知識探究和發現的基本方法,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既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進行物理知識的有效探究,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物理素養的發展.然而,在以往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基本是從書本到試題,很少涉及到生活、社會、游戲、科技等有關物理知識方面的實踐活動,這就造成學生對物理抽象知識沒有清晰的感性認識.因此,在進行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周邊挖掘素材,引導學生展開相關的小實驗,或是引導學生就某一生活實踐主題進行問卷調查,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增強學生的探究主動性.
比如在進行“加速度”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生活中的電動汽車為器材,運用定性的方式對力、質量與加速度的關系進行探究,通過增減電動汽車的載重質量和運用同一型號不同功率的電動汽車來完成知識的探究,并將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對比,運用圖像法來體現出與加速度有關的因素,這樣學生不僅能推導出加速度的公式,同時也對加速度有更直接的感性認識.對于一些與學生已知的知識類似的物理新知識探究,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回顧已有知識的探究方法,然后運用類比遷移的思想讓學生的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往往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彈性勢能表達式”探究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回顧一下影響彈性勢能的因素,讓學生結合“速度—時間”圖像進行類比分析,通過知識技能的遷移更有利于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探究效率.
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要抓住物理知識的本質規律,讓學生的探究能力能夠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而不是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進行來回的探討,既浪費時間,也降低了學生的探究效率.注重知識本質,淡化細節問題,可以更有效的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關鍵點,從而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比如在進行“楞次定律”學習的時候,在學生掌握了電磁感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個磁鐵吸引銅環的實驗.首先教師將銅導線繞成一個閉合的線圈,通過兩根塑料細繩將銅環固定在垂直面上,銅環不能沿銅環所在平面轉動,整個銅環可以前后擺動,然后讓學生猜想一下磁鐵可以吸引銅環嗎?學生紛紛表示不能,此后教師用條形磁鐵從側面接近銅環,并接觸,發現并不能吸引,然后教師將條形磁鐵垂直銅環平面沿銅環中心進行靠近,發現銅環和磁鐵排斥,而當磁鐵從銅環中拔出的時候,銅環和磁鐵吸引,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開始互動探究,很快就能從具體的現象中總結出“楞次定律”,并對“阻礙”作用有更清晰、深刻的認識.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親自探究知識的生成,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水平,促進學生物理素養的發展.